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古代的经济政策ppt18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的演变;了解“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1).内容:——土地公有制土地制度的演变2).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2、奴隶社会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土地制度的演变1)、概念:2)、性质:3)、实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一切土地属于国王4)、瓦解: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的土地制度.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是什么?①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了许多私田,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贡赋②周王室衰微,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④各国的税制改革——根本原因——直接原因③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趋于瓦解土地制度的演变▲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3.封建社会1)春秋时期垦荒私有、化公为私2)鲁国初税亩:前594年实际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3)战国各国改革,正式承认土地私有——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封建土地所有制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封建土地所有制主体: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1、土地兼并含义: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方式:抵押、买卖、赏赐、强占根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准许买卖土地制度的演变结果:实质: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影响:贫富分化→激化矛盾→危害统治目的:实行均田制(北魏隋唐)按人丁和田亩纳税(明朝)不能真正阻止兼并(原因?)2、统治阶级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防止社会矛盾激化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巩固统治措施:土地制度的演变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1.时间:(1)开始实行:(2)发展完善:(3)瓦解:北魏隋唐前期唐中后期2.土地来源: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农民3.受田者的封建义务:北魏——交纳租税、服兵役和徭役隋唐——交纳租税、推迟服役年龄,甚至可以纳绢代役4.性质:封建的土地国有制5.作用: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使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6.瓦解原因: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之安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明朝晚期,很多农民因生计困难,迫于无奈把土地卖掉。当时民间的土地买卖一般由卖方委托中介人寻找买方,三方一起议定价格,写成合约,三方签字画押,合约即可生效。明朝的“鱼鳞图册”是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重农抑商重农之土地制度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氏族公社公有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商周):井字形,周天子所有,奴隶集体劳动以私有制为主体多种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大部分土地;租给农民耕种,农民交租小农自耕,少量土地;向国家纳税屯田制、均田制等,部分土地;农民授田,向国家纳税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材料二:田里不鬻。——《礼记·王制》土地不得出售周天子所有重农抑商材料一:商君说秦孝公以变法易俗而明公道,赏告奸,困末作而利本事。材料二:汉文帝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宋代李觏说:“民之大命,谷米也;国之所宝,租税也。”材料三: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重农抑商农本思想,重本抑末农业是国家税收重要来源重农抑商使得百姓富裕概念解读:重农抑商重农抑商农业为本业;重视农业,鼓励农业发展。工商业是末业;限制工商业发展。也包含其副业:家庭手工业是指私营手工业和商业,而不是官营重农抑商合作探究一:重农、抑商之表现重农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制度历朝对农业政策抑商历朝对工商业之态度重农抑商重农抑商重农之历朝政策时期历朝政策先秦(战国)秦汉宋元明清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休养生息政策(安置流民、减轻田租、奖励农耕等);农作物的推广、农具的改进和兴修水利;王安石变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推广新作物(如占城稻)鼓励垦荒(更名田);废除人头税(摊丁入亩)。直接目的:保护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经济政策——本末之别抑商之历朝表现时期历朝抑商表现先秦(战国)秦汉宋元抑商有所缓和①国家政策:商鞅首倡“重农抑商”;②国家专营:控制山泽之利,盐铁专卖;(商品)③限制商人经营范围。(商人)①国家政策:定时、定点,管理严格;(市场)②国家专营: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商品、货币)③重征商税;(商业环境)④“贱商令”:日常生活、社会地位;(商人)经济政策——本末之别抑商之历朝表现时期历朝抑商表现明清①国家政策:继续固守重农抑商,鄙视工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政策环境)②国家专营:盐茶专卖;(商品)③加征民营商税;(商业环境)④继续“贱商令”:日常生活、社会地位;(商人)明初“贱商令”(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个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明史·舆服志》合作探究二:为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重农抑商重农抑商之原因材料一:战国时期,法家认为,商人依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子视为“邦之蠹[dù]也”材料二: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也。——班固《汉书·食货志》材料三: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且愚民见工匠之利多于力田,必群趋而为工······小民舍轻利而趋重利,故逐末易而务本难。——《清实录》(雍正)危及政权统治哄抬物价,与政府争利与农业争夺劳动力重农抑商之原因争力——劳动力(小农)直接:保护农业生产根本: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稳定争利——维护官营工商业直接:稳定经济秩序,有利民生;国家专营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必然产物巩固封建统治重农抑商政策环境资金流向市场条件技术条件劳动力条件重农抑商之展望合作探究三:重农抑商政策至明清后给中国带来何种影响?重农抑商重农抑商之展望国家政策技术资金市场劳动力自身消费买田置地科考仕途文化专制,缺乏实用性人才农民贫困,缺国内市场闭关锁国,阻国际市场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国家政策固守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之展望明清固守“重农抑商”压制民营手工业和商业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成为古代向近代转型的瓶颈;固守传统,中国已渐显危机积极: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和政权稳定。消极: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概念解读:海禁、闭关锁国海禁闭关锁国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禁止民间出海贸易,允许官方贸易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绝对禁止清朝时期的广州商馆区清朝时期广州十三行,是唯一准许与外商打交道的商行。合作探究四:明清后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材料二:郑经(郑成功之子)为响应吴三桂等三藩反清,渡海登陆与清军作战。——阎崇年、陈捷先《清代台湾》材料一:洪武十四年,(1381年)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因福建、两广、浙江居民往往“交通外番,私易货物”,又诏令户部申严交通外番之禁。——选自《明太祖实录》卷139防范倭寇防范反清势力与叛乱分子勾结材料三: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居日久,将又成一粤省澳门矣!——白新良《清史纪事本末》(乾隆朝)防范西方入侵1793年,英国为了建立与中国的通商关系,派马戛尔尼访华。乾隆帝十分高兴地接见了马戛尔尼,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员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至于英国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的回答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统治者“天朝大国”思想支配,盲目自大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原因根本: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直接:明初为防范倭寇和敌对势力勾结;清初对付东南沿海抗清斗争客观: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统治者的盲目自大合作探究五:明清后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影响①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一定程度上的民族自卫作用②妨害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③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本文标题:古代的经济政策ppt1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846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