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实验小学课程实施情况总结
2009年度实验小学课程实施情况总结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本学年认真贯彻执行课程实施方案,为了有利于我校进一步落实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特作总结如下。一、课程设置1、课程设置均衡根据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总课时数和课时比例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整体设置六年一贯的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增加。2、加强综合型课程的管理。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六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社会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一至六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及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一至六年级开设地方课程,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与创新教育、河北历史与文化。一至六年级开设了校本课程,结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将区文教局开发的科技活动课作为学校课程的必修课纳入课程计划。同时根据我校自身实际积极开发本校的学校课程,使之更具特色。二、课程设置安排1、本学年教学时间安排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13周。本学年39周教学时间安排:一至六年级本学年上课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是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2、每周教学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一、二年级周活动总量26课时;三至六年级周活动总量30课时;每课时以40分钟计。三、积极改进义务教育课程教学1、努力改进教育教学办法坚决摒弃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提倡启发式,重视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重视相互讨论,重视彼此交流,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改革教学手段,倡导基于网络前提下的多媒体教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充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2、人文类学科的教学要努力改变概念化、教条化倾向。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时代要求,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形成认识,学会思考,学会辨别;要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加强横向沟通,使学生获得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形成综合能力。3、自然科学类学科的教学要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要使学生历经认识科学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要改变封闭式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密切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科学与人的关系。4、积极探索综合课程教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艺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是新设置的综合课程。综合课程的教学在内容上要体现“综合”特点,在方式上以活动为主,突出体现学生自主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要积极开发和合理使用综合课程的课程资源,密切联系社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力求学生在广泛的学习时间中获得体验,有所收获。
本文标题:实验小学课程实施情况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853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