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規劃署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城市設計指引第十一章第十一章城市设计指引目录1.引言1城市设计2.背景13.地理设计环境24.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和特点25.应用范围36.城市设计指引36.1一般的城市设计考虑因素核对表36.2特定的主要城市设计课题的指引5(1)市区边缘地区和乡郊地区的结集程度和密度5(2)发展建筑高度轮廓6(3)海旁用地11(4)公共空间16(5)街景18(6)文化遗产26(7)观景廊29(8)建筑物的外露支柱297.特定的主要土地用途的指引298.实施30空气流通9.背景3010.整体目标、应用范围3111.空气流通意向指引3211.1主要原则3211.2地区层面32(1)地盘布局32(2)通风廊/风道32(3)街道布局的定向、模式及扩阔街道34(4)海旁用地35(5)高度轮廓36(6)休憩用地及行人区的绿化和分布3711.3地盘层面38(1)平台建筑38(2)建筑物的排列39(3)建筑物的透风度40(4)建筑物的高度和外形41(5)园景美化设施41(6)外伸的障碍物42(7)冷质物料4212.空气流通评估4313.结论43二零一五年十一月版本图图1市区边缘环境:市区与乡郊地区之间的过渡,须经过深思5图2确立不受建筑物遮挡地带以保存山脊线景观6图3瞭望点7图4不同地区的发展项目,规划不同的建筑物高度轮廓/结集程度8图5与新市镇独特地形和景观环境相配合的发展9图6位于文娱/商业中心的地标9图7市镇中心内的视觉调剂和缓冲空间9图8香港的景色区10图9乡郊地区不协调的建筑物高度/结集程度10图10充满活力和多姿多采的海旁活动12图11不相协调的海旁土地用途12图12避免在海旁地区进行大型基础建设计划13图13设计优美的低矮海旁发展13图14海旁地区与内陆之间的观景廊14图15避免形成「墙壁效应」及发展出高低有致的高度轮廓15图16尽量方便行人前往海旁地区15图17利用平台在令人显得矮小的高大建筑物加重人本比例17图18休憩用地内能够吸引目光的地标景物17图19在平台层辟设的休憩用地18图20建立视觉连系以引导行人前往休憩用地18图21安全、清洁和交通方便的行人环境19图22方便残障人士使用的通道20图23符合「交通需求线」的户内行人路线20图24街景生气洋溢:共存而多样化的用途及活动21图25路旁植树22图26高质素的街道装置23图27避免路牌杂乱无章24图28纾缓行车天桥视觉影响的措施24图29以通道连接商场,胜于兴建单独式的行人天桥25图30指定交通专用道路的概念26图31为历史文物提供适当的环境27图32保存或扩阔眺望历史文物的景观27图33新旧建筑物在比例上互相辉映28图34尽量减轻建筑物外露支柱在视觉上的负面影响29图35主要通风廊33图36由道路、休憩用地及低矮楼宇连成的通风廊33图37风道33图38利用非建筑用地的配置以辟设风道33图39街道布局的定向34图40街道布局模式34图41扩阔街道/后移建筑线35图42海旁建筑物应避免对风造成阻挡35图43高度轮廓的差异可促进空气流动36图44在高密度/高楼大厦密集地区内的纾缓空间36图45休憩用地内应尽量多种植物37图46行人区内高大茂密的树木38图47减少平台的上盖面积以提供更多地面休憩用地39图48梯级式的平台设计39图49建筑物之间应留有空间以改善通风40图50高楼的排列应将风引导向下吹至路面40图51平台与楼宇之间留有空间以促进空气流通41图52梯级式的高度轮廓可令风转吹向较低的地方41图53广场内高大茂密的树木42图54外伸的招牌应采用垂直型而非横向型42表表1商业地带的设计指引44表2住宅地带和乡村的指引46表3工业地带的设计指引5011.引言1.1为了提升香港作为世界级城市的形象,以及改善我们建设环境的质素,规划署先在二零零三年完成了「香港城市设计指引」研究(下称「城市设计研究」),再在二零零五年完成了「空气流通评估方法可行性研究」。1.2本章所载的城市设计指引,是根据上述两项研究的结果和建议制订的。内容涵盖主要的城市设计及空气流通课题,旨在从宏观及微观层面上缔造美感和功能兼备的环境。城市设计2.背景2.1简单来说,城市设计犹如艺术创作,可以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亦是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对于香港这类人烟稠密的动感之都,城市设计尤为重要。它关乎建筑群整体的视觉影响、人与环境之间的连系、活动空间的建立、巿容和公共空间,以及改变整体城市景观的过程。城市设计就实体和空间的配置,以及建筑形式的组合及其与四周空间和环境的立体关系,制定一个大纲,以达致环境美化和高质素的社会文化。2.2要为香港建立一个高质素、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优质建设环境,在规划和发展过程中,须充分考虑城市设计的概念和原则。2.3规划署于二零零三年完成「城市设计研究」。目的是拟备一套城市设计指引,推动市民认识城市设计上的考虑因素,并作为评核城市设计的大体纲领。下文各节详载根据「城市设计研究」的结果和建议而制订的参考性城市设计指引。城市设计指引23.地理设计环境3.1香港山峦环抱,海滨蜿蜒伸展,并有天然海港横贯其间。这地理环境对城市形貌有以下重要的影响:(a)围绕维多利亚港和背靠鲜明山脉的发展,树立了我们城市的面貌;(b)香港的陡峭地形促使各区的城市发展集中在平地和填海土地上,绵延的山脉则构成城市的天然背景;以及(c)山脉将香港分割成数个各具特色的景色区。虽然这些景色区的发展形式或密度各不相同,但不一定影响毗邻的景色区。4.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和特点4.1城市设计应着重表现香港优美特色的基本设计要素。改善香港建设环境中未如人意的部分,并保存和巩固香港的特色,是整体城市设计的方向和概念。4.2香港的城市设计要素包括:宏观层面:都市形象天然环境轴线规划海港都市模式和外形山脊线门廊基础设施功能分区环境保育土地用途和活动地区特色和市容中观层面:建筑物和空间建筑物的组合结集程度和高度建筑设计和风格地标都市空间和城市广场休憩用地和公园街道及其模式行人路和行人连接通道观景廊建筑物之间的连接和融合3微观层面:用者与环境的关系人本比例渐变和谐街景街道设施广告和指示牌用料、色彩和材质5.应用范围5.1香港有本身的发展需要,所采用的城市设计概念,均须切合香港的需要。因此,城市设计指引不应作出过份严紧的限制和规定,而是造就有创意的设计。在发展机会容许的情况下,我们应积极做好城市设计,以达到下列目的:提升质素:透过创造与天然环境互相配合的优质环境,改善市民的生活质素。融合灵活:制定一套融合灵活及持续的城市设计指引。提倡活力:提倡多元和富活力的香港精神。保持弹性:提供弹性,让创新的意念和计划有机会落实。5.2由于城市设计涵盖多个不同范畴,并可能涉及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在应用这些城市设计指引时,亦应参考《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内的其它相关篇章,以作出平衡。6.城市设计指引6.1一般的城市设计考虑因素核对表6.1.1以下的核对表,可用以评估规划和发展建议所涉及的城市设计问题:宏观层面天然环境天然环境的主要特点/组成部分天然景观、文化或社会经济资产在地理和视觉景象质素上的直接及间接影响配合天然环境和景观4人造环境城市环境添加城市特色及创造高质素环境以促进城市景致地标的适合性及所产生的视觉影响视觉景物的适合性及显见度景观和发展模式方面的协调整体高度轮廓和结集程度的协调地方特色的増强与历史文物环境的协调中观层面天然环境对天然景观在地理和视觉景象质素上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人造环境地点的合适与现有观景廊的关系对光线透射和空气流通的影响与街道模式的协调地标的适合性及所产生的视觉影响整体高度轮廓和结集程度的协调与地区文物的协调对四周环境的影响微观层面天然环境在功能上与天然环境的配合与当地天然景观的配合人造环境适当配合街道环境和功能方便行人的环境人本比例和提升质素空间感的建立56.2特定的主要城市设计课题的指引6.2.1下文各段载列关于特定的城市设计课题的指引。(1)市区边缘地区和乡郊地区的结集程度和密度市区边缘地区6.2.2市区边缘是指已发展的市区与尚待发展的乡郊地区的接壤处。在边缘地区进行发展的一般原则,是尊重天然环境、为发展区适当定界(图1),以及在市区与乡郊地区之间提供视觉和地理上的连系。这些连系必须稳固,以促进居民的心境健康,从而有助提升生活质素。视觉连系应包括可观赏附近天然景色的主要观景廊,如可能的话,这些视觉联系应一直伸展至市区的中心。乡郊地区6.2.3乡郊地区的建筑物高度、结集程度和建筑外形,应与乡郊环境和现有发展(例如传统乡村)和谐协调。应鼓励采用不同的建筑风格,以免发展项目流于刻板或单调,同时应避免兴建与附近环境互不协调的「突兀」建筑物。图1市区边缘环境:市区与乡郊地区之间的过渡,须经过深思6(2)发展建筑高度轮廓6.2.4由于普遍地积细小,要充分用尽发展密度,以往只好不断进行高空发展,结果造成香港今日楼高街狭的城市外貌。扯旗山和狮子山的山脊线,构成城市的天然背景,是香港著名的景色。但随着日益增多的高楼大厦,这山脊线已受到遮挡。此外,在大屿山和新界等的山脊线和山脉,为新市镇与郊野公园之间定出分界和城市的远点标志。6.2.5市民普遍认为山脊线/山峰是香港的珍贵资产,在进行发展时必须格外考虑,加以保护。在香港采用发展高度轮廓,目的正是要维持并加强城市与天然景色,特别是与山脊线/山峰的关系。为保护维港两岸的重要山脊线/山峰和山峦的景观,从主要和人流汇聚的瞭望点望向的山脊线应维持一个不受建筑物遮挡地带。《都会计划(一九九一年)》所载的指引建议设立一个20%至30%山景不受建筑物遮挡地带(图2),可作为初步依据,但对个别情况可灵活放宽,以及容许在适当地点出现地标建筑物以突出山脊线。图2确立不受建筑物遮挡地带以保存山脊线景观(a)香港岛的指引6.2.6香港岛有优美的天然环境,扯旗山巍然耸立,遥望维港和九龙半岛。港岛北岸发展应配合扯旗山和其它山脊线/山峰(图3),以保护从九龙(特别是从西九龙文化艺术区、尖沙咀的文7化场馆及启德发展区的海滨长廊)望向的景观。在上述这些瞭望点的观景廊内,应避免无限制高度及破坏「不受建筑物遮挡地带」的发展。对于个别地区的景色,可视乎情况考虑其它合适的瞭望点。图3瞭望点6.2.7绵延的山峦,与蓝天碧海互相辉映,令人对香港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香港与悉尼、温哥华、三藩市和里约热内卢被誉为全球最美丽的五个海港。有此美誉,自应保护由山顶眺望维港的视野。保护从海旁地区望向的山脊线和山顶景观,亦有助保护从山顶和其它山脊线俯瞰海港和城市的景观。6.2.8至于香港岛的其它地方的发展高度,应著重加强特定地区的地方特色、保护壮观的山峦背景,以及配合邻近地区的风格。城市的轮廓应依天然地形勾划,而高度分级的轮廓则应顺着地势发展。应提供视觉调剂空间,并在不同地区规划不同的建筑物高度轮廓和结集程度(图4)。保留低矮和低密度地区,可使城市核心地区的建筑发展更趋多元化。8图4不同地区的发展项目,规划不同的建筑物高度轮廓/结集程度(b)九龙的指引6.2.9九龙方面,绵延不断的山脊线由狮子山一直伸展至飞鹅山。飞鹅山山势雄伟,大片的岗峦,衬托出东九龙和东南九龙起伏多姿的背景。由湾仔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中环七号码头、西营盘的中山纪念公园和鲗鱼涌公园远眺飞鹅山和主要九龙山脊线的景观,应予保护(图3)。在这些瞭望点的观景廊内,发展高度应避免破坏「不受建筑物遮挡地带」。6.2.10至于九龙的其它地方,其考虑因素与香港岛其它部分的考虑因素(第6.2.8段)类似。(c)新市镇的指引6.2.11新市镇的发展项目,最高的发展应位于中心地带,然后向市镇边缘地点递减为中至低层。应避免兴建与附近环境格格不入的「突兀」建筑物。新发展应配合新市镇的独特地形和景观环境(图5),并渐次降低建筑物高度,使新市镇与邻近的低矮发展环境互相协调和融合。可观赏山峦背景或水域景色的观景廊/通风廊,应予保留。在合适情况下,应在文娱/商业中心或核心地点建
本文标题:香港城市设计指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908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