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三年级语文北师大版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主题单元:集市与超市一、单元训练重点:1、观察集市或超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在购物实践中练习与人交流,提高购物实践能力。二、教材简析与课时安排:教材简析:本单元为开放单元,主题为集市和超市,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经常发生在生活中的贸易行为;同时增长一些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本单元由两幅主体画,一篇课文和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组成。课时安排:集市和超市2课时语文天地2课时作文指导课2课时作文讲评课1课时三、总课时:7课时课题:集市和超市教学目的:1.观察画面一和二,了解集市和超市,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并培养学生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以及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2.有条件的可以带学生到集市和超市去参观,加深对集市和超市特点的认识。3.能够从所在地、商品的供应方式、销售方式、购物形式等方面区别集市和超市。教学重难点:了解集市和超市的特点以及他们的不同之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日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二.出示课文插图一,指导看图教学日期:㈠了解农村的基本特点1.引导学生观察,判断这是什么地方。2.指名反馈。3.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这是农村的?请认真地从图中找一找。4.同桌互相交流。5.集体反馈。⑴周围的房屋以及环境。⑵人们的衣着。⑶不少的牲畜出现在这里。⑷买卖的物品。6.教师:这是一个农村的集市,它有什么特点?㈡观察中了解农村集市。1.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集市。⑴时间⑵买卖的商品⑶物品的摆放⑷购物方式⑸销售方式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提供的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交流。3.学生集体反馈,教师归纳总结。4.教师展示收集到的文字、图片、录象资料,帮助学生感知集市的特点。三、总结。四、布置作业。1、书写生字词。2、请家长带自己去参观集市。第二课时教学日期: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观察、讨论,你们了解到集市的哪些知识?2.有谁课后还收集了有关的资料?给大家谈一谈。3.今天,我们走进一个同样可以购物,却和集市有很大不同的地方——超市。二.谈话,感知超市的特点1.我们班有谁到过超市买过东西?2.引导学生自由地谈一谈,对超市的印象。3.教师:超市里买东西可方便了,蔬菜、水果、衣服、文具、生活用品等什么都有。那它和集市有什么不同?三.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超市1.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表格,自由观察图画。了解项目超市相关表现或是特点时间地点商品摆放商品种类购物形式销售形式2.学生小组交流,一起完成表格。3.集体反馈交流。4.教师引导学生感知超市的特点。5.引导学生比较集市和超市的区别。四、布置作业再次参观超市,加深印象板书设计:集市和超市集市区别超市作业设计:1、讨论怎样找到需要的商品?2、亲身体验购物。语文天地(七)教学目的1.能够给常见的商品分类,正确地使用数量词语,了解常见的商业用语,知道它们表达的意思。2.通过学习和活动,知道购物应该有计划,有方法。3.阅读《第一次买东西》。联系自己第一次购物的经历。4.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把商品介绍清楚,培养学生学习交往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知道购物应该有计划,有方法。2.写好自己的第一次的购物的经历,要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具准备:商品分类图标、收集的有关商业用语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日期:教学过程:一.“日积月累”的学习(一)写出同类的商品1.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到集市或是商场都看到了什么商品?2.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超市里头的商品可不是随便摆放的。它们按类分别放。3.去过超市的同学告诉老师:你看到超市的工作人员把他们的商品分成几类?4.各种商品属于哪一类?请同学们完成练习。5.集体反馈。6.巩固练习: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商品,其他同学迅速判断商品的类别。(二).照样子说一说。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读中体会数量词的作用。2.学生完成练习。3.集体讲评。4.拓展练习,学生自由地找样子说词语。(三).读一读,了解买卖道德1.学生读一读句子。2.讨论句子的意思。3.指名反馈,教师引导。4.再读,引导学生注意买卖中要注意公平、诚信。5.小组讨论:为什么买卖要公平、诚信呢?6.师小结。(四).认识商业词语1.教师出示下列词语,大家读一读。2.你们经常在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下列词语。3.学生反馈后,教师介绍商业用语。4.让学生借助收集的资料,讨论这些商业用语的意思。5.指名反馈,教师点拨。二.“初显身手”的学习1.引导学生看懂课文中图的意思。2.指名反馈。⑴图中一家人在干什么?⑵给奶奶买礼物,为什么要商量。⑶从爸爸说的话中你们明白了什么?3.教师小结:买东西要和大人商量,花钱得有计划,进商场前得想好要买什么东西,准备花多少钱?4.讨论:为什么买东西要有计划呢?三.填写购物清单1.学生阅读冬冬的购物清单。了解购物清单一般有哪些内容。2.指名反馈。3.讨论:为什么要列购物清单?4.指名反馈,教师小结。四.布置作业积累有关商业性用语。第二课时教学日期:教学过程:一.学习“开卷有益”栏目1.学生自主阅读短文,师出示自学提纲:(1)良子第一次买东西时,妈妈让她买什么?当时她的心情怎样?(2)在买东西前,妈妈交代了什么?(3)你们觉得独自去买东西时还应注意什么呢?(4)想一想良子在买东西的过程中心里怎样?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具体的句子。2.学生反馈相关的句子,教师黑板出示句子。3.引导学生品读句子,体会良子的第一次购物时的心里感受。二.学习“畅所欲言”栏目1.指名说说你自己买过什么商品。2.大家对该学生的介绍进行讲评,好的,不足的。3.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提出介绍要求。⑴有一定的顺序;⑵商品的样子、特点、用途等要介绍清楚;⑶表达要连贯、清楚、响亮。4.学生互相介绍商品。5.指名介绍商品,集体评、补充。三.学习“金钥匙”栏目1.引导学生阅读“金钥匙”中的人物对话。2.指名反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受到什么启发。⑴使用商品时要注意阅读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⑵要注意食品和商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3.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食品包装袋,教师引导学生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知道如何计算商品是否过期。4.拿出几个商品包装袋,让学生来判断。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一、抄一抄公平竞争专卖店连锁店个体户买卖不成仁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将不是一类的词语用“\”画去。1.大豆水草玉米麦子2.铅笔刀子橡皮文具3.电视机电风扇电器电冰箱三.照样子,填一填例;一瓶酱油一()拖把一()电视一()帽子一()篮球一()牙膏一()青菜《记一次购物经历》——作文指导课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用流利、通顺的语言把购物的经历写清楚。2、能写出说话的神态、购物的心理。3、能发表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学日期:教学过程:一、审题1.课件出示习作要求。2.生明确习作的内容,理解题目的意思。3.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想写什么。4.指名说一说。二、指导写作,明确要求。⑴引导回忆《第一次买东西》都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⑵教师提出要求:①有一定的顺序。②自己的感受。③周围人的反映。6.学生写作,教师巡视辅导。7.学生尝试自主修改习作。三、总结。
本文标题:小学三年级语文北师大版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938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