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三年级语文北师大版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主题单元一、单元训练重点:1、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新词并运用,能正确书写15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3、理解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孩子们像美的花束是平等的、不分贵贱。4、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感悟朱德和彭德怀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二、教材简析与课时安排:《最美的花束》以诗歌的形式描绘了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不论人种、肤色,大家都友好相处,没有种族歧视。(2课时)《元帅的故事》分别讲述了朱德元帅和战士同甘共苦和彭德怀元帅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的感人事迹。(2课时)《语文天地》分为日积月累、开卷有益、畅所欲言、笔下生花四部分。(3课时)三、总课时:7课时课题:最美的花束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并会正确书写。2、理解诗歌,体会作者向往民主平等、消除种族歧视、和平相处的思想感情。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教学重难点:1、理解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孩子们像美的花束是平等的、不分贵贱。2、扣住“美”理解诗句的内涵,体会表达的情感。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日期:教学过程:一、出示课件,谈话导入1、(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2、指名反馈:这个庆祝六一的盛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的呢?(有许多国家的少选队员参加)3、观察画面,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和我们的异同。(眼睛、头发、皮肤的颜色等)4、师谈话导入: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在我们这个广阔的地球上生活着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除了我们中国人是黄皮肤、黑眼睛的黄种人。还有白皮肤、蓝眼睛的白种人,卷曲黑发、黑眼睛的黑种人……尽管肤色不同,可我们都像一束束色彩鲜艳的花朵一样生活在地球这个大花园中,正如有一位美国诗人所写的一首诗——《最美的花束》中所描绘的那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读通诗歌1、出示预习作业(1)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地读和写。(2)准确、流利地朗读诗歌,用序号标出节次。2、检查生字读音:同桌互读互查,教师利用不带拼音的字卡采取开火车、指名读、互相帮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检查“冠”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第一声;“晶”、“睁”都是后鼻音。3、指名轮读诗歌,大家评议。(提醒从准确、流利、情感等方面进行评议)三、朗读诗歌,初步了解内容1、学生大声朗读诗歌,思考诗歌一二节、三四节、第五节分别写什么?2、集体反馈。一二节:眼睛不同,但睁开都能看到太阳;三四节:头发不同,都是漂亮的花冠;第五节:不同的孩子都是美丽的花束。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评评:你最喜欢老师读的哪个段落?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四、课堂小结。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他们的眼睛、头发、皮肤、生活习惯都是不一样的,但他们又都有相同的地方,他们都生活在地球上,眼睛所看到的是同一个地球,和我们一样,世界各地的孩子都是自己祖国最美的花束。第二课时教学日期: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朗读诗歌。2、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反馈)3、教师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希望同学们能够对世界的不同种族有更深的认识。二、继续学文,深入了解诗歌的内容1、指名读诗歌一、二节,回顾:这两节诗想告诉我们什么?2、指名反馈。(眼睛不同,但睁开都能看到太阳)3、课件出示各种族的人,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眼睛,说眼睛的颜色。4、教师:虽然不同种族的人的眼睛的颜色是不一样的,但他们有一点,也是主要的一点是一样的。那是?(都能看到太阳,)5、指导感情朗读一、二节。6、同法教学三、四节,弄懂课文中的“你”、“我”、“他”指的是谁?7、指名读第五小节,其他思考:为什么把孩子们比作漂亮的花朵?8、指名反馈。9、讨论:为什么说“孩子像最美的花束”?10、集体反馈。三、引导想象,体会情感1、教师读诗歌,学生想象画面。2、指名反馈,教师在读诗歌的时候,你们的脑组织呈现出怎样的画面?3、引导想象:是呀,不同肤色的人,他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茁壮的成长,像花一样美丽,在重大的节日里欢聚一堂,那会是什么样呢?4、自由读诗歌,说说自己从诗歌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教师小结:我们向往和平,我们希望和世界各地的小朋友手挽手一起快乐地成长。可是在某些地方却发生过或是正在发生人们所不希望的场面。(教师播放因种族歧视,引起的种族冲突和屠杀的录像)6、看到这一幕幕,你们的心情如何,想对这些人说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7、教师总结:同学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虽有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但每个人的心愿是一样的,那就是世界和平,没有战争。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2、指导书写。(1)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发言。(2)范写“淡、冠、浅”。浅:左右结构(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淡:右边上下两个“火”的写法不同,上面那个“火”的最后一笔是点,下面那个“火”的最后一笔是捺。冠:上下结构,上面是“冖”不要写成“宀”。(3)学生描写、临写。教师巡回辅导。五、作业拓展1、收集表现各国儿童的生活状况的图片,以“一样的天空,不一样的童年”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报。2、背诵诗歌。板书设计:最美的花束眼睛不同都能看到太阳头发不同都是漂亮花冠种族不同像最美的花束平等作业设计:1、给下面的生字组两个词。晶()()颜()()睁()()冠()()浅()()淡()()2、照样子,写词语。例:亮晶晶例:各式各样3、按课文内容填空。(1)你的头发,他的头发,不管它怎样,都是多漂亮。(2)在这广大的,孩子们像一样漂亮,有的,有的,像一样。课题:元帅的故事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正确书写“朱、粮、斤、伍、矩、模、搞、鬼、规”九个生字。4、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感悟朱德和彭德怀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提高理解能力。2、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3、通过彭德怀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他的思想品质,提高理解能力。教具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有关朱德、彭德怀同志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日期: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这是扁担)出示课件,板书: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食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板书课题:朱德的扁担)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大胆质疑)3、师生共同简介朱德及其课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支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下党组织极积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那年,朱德军长已是40多岁了,但他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粮。)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1)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看拼音读准字音。(2)标出自然段序号。(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2、同桌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质疑。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3、课件出示生字(1)小老师教读生字词。(2)开火车认读。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5、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什么好办法?6、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强调“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dàn”担子、扁担,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dān,担心)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令、粮三、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1、过渡:这篇课的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挑粮上山)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2、(出示课件)说说你看到的朱德。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可能还会流出血来,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4、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如: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尤其挑着粮食就更吃力了。什么是“山高路陡”?什么是“崎岖”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又会滑两步,)5、刚才通过大家的想象,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6、过渡: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哪!7、战士们这种愿望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没想到”)也就是战士们没有如愿以偿。课件出示句子:朱德又找来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八个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8、课件出示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军长,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1)自由读一读这句话,同桌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2)反馈阅读情况:①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②从“越发”这个词看出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③大家对朱德产生了敬爱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3)再联系上下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4)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两句话。9、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朱德的一个“找”,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四、总结延伸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3、教师小结。五、指导写字出示要写字卡片:朱、粮、斤、伍。观察字形,讨论一下应该怎么写。指名汇报自学情况,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识字方法。加笔画:“未”字加“丿”变成“朱”。加偏旁:“五”字加“亻”就是“伍”。形声结合:米+良=粮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2、收集有关朱德或其他革命先辈的故事、名言。第二课时教学日期: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引导提问。1、板书课题(随机指导“规、矩”的读音:这两个字组成词时读:guīju;书写,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都是左窄右宽。)2、读题质疑。同学们,谁查了字典知道“规矩”是什么意思?(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我们知道每一篇文章的题目也叫“题眼”,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3、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学习目标:问题预设:这个“规矩”是谁定的?“这个规矩不能有!”是谁说的?这“规矩”指什么?为什么这个“规矩”不能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预习作业(1)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地读和写。(2)准确、流利地朗
本文标题:小学三年级语文北师大版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939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