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教学设计整式加减(第一课时合并同类项)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整式加减》(第一课时《合并同类项》)单位:辽宁省建昌县新区中学姓名:徐文权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是全章的重点内容,而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整式加减的基础,所以合并同类项是本小节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内容充分体现“数式通性”,在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对合并同类项的讨论,通过与数的运算进行类比引出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学习了合并同类项方法与以后学习的去括号方法,就可以学习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了,为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直接基础,进而为分式和根式运算、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打下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2、教材的内容的确定:按教材的编排,整式的加减共分4课时,合并同类项内容是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重点安排学生探究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会识别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教材由“类比数的运算”开始,使学生体会“数式通性”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以后进一步研究方程、分式、根式、函数等内容,水到渠成,同时更能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精神和思维的条理性。二、学生分析:1、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用数表示式,因此多举一些例子,在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学生体会式子的意义,进行数式对比,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2、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他们厌倦了枯燥、乏味的说教和“满堂灌”,学生有好奇心、思维活跃,利用动脑、猜想、2讨论、归纳来探究,对学生比较适宜,且有一定吸引力,可进一步调动学生强烈求知欲。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2、数学思考:(1)探索用整式表示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建立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类比数的运算律得出合并同类项法则,发展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3、解决问题:(1)在经历从具体问题抽象出同类项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2)通过化简列式问题引出同类项的概念,发展学生探究能力.4、情感与态度:(1)通过参与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数学探究活动,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2)在小组活动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同类项的识别及合并同类项法则(三)教学难点:对同类项的概念的理解,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探究.(四)教学关键:1、判断同类项的标准(字母和字母指数);2、合并同类项中的“变”与“不变”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引导发现法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猜测、类比、推理的活动,设计启发性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类比,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使获取新知轻松愉快。教学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直观形象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五、学法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类比、归纳、抽象概括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甘苦,领会到成功的喜悦。六、设计理念:1、《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关注和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致力于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断创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3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去讨论,去观察分析,去合作交流,发现和创造所学的实践知识。人人经历数学再创造的过程,人人体验数学规律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使成功的喜悦人人有机会去分享,增进学生学数学的信心。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管制学生再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七、教学流程: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本章引言中的问题(2)播放课件、给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创设良的学习氛围探究发现1、式子100t+252t的化简(1)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计算:100×2+252×2=100×(-2)+252×(-2)=(2)根据(1)的方法完成下面运算,并说明道理100t+252t=(3)填空:100t-252t=()t3x2+2x2=()x23ab2-4ab2=()ab22、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概念3、合并同类项法则播放课件、给出问题教师巡视、个别引导汇总结论、板书内容观察探索回答问题发现规律1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猜测验证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变式内化1、填一填2、选一选3、做一做播放课件提出问题及时评价抢答并说明理由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应用提高1计算题2解答实际题播放课件提出问题必要提示及时评价积极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增强数学与实际联系的意识;体验数学服务与生活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4总结拓展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进行归纳启发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有那些收获?积极归纳达成共识共同提高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观点的习惯;使形式的、零散的、表象的知识纳入到完整的体系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悬念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的答案:①100t+120(t-0.5)(千米)②100t-120(t-0.5)(千米)应怎样化简?播放课件、给出问题积极思考寻求答案创设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伏笔课后作业必做题选做题提高题出示作业内容课后独立完成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反馈学习信息板书设计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一、同类项概念四、解答例题过程二、合并同类项法则例1解:三、合并同类项的例2解:依据(运算律)例3解:突现知识结构条例性。使学生形成思维结构、认知结构八、教学检测与评价1、本节课彻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学生探究发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贯穿始终。2、从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整个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勇于发现。3、合并同类项法则的表述不是教师直接给出,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归纳、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形成规范的语言描述法则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4、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分层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有所收获。九、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过动手、动脑、观察、分析、猜想、归纳出法则,使每个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的信心。在知识应有的过程中,学生说理的能力较差,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给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本文标题: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950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