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紫色郁金香QQ:2781063892011年1月18日-1-1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目的任务及基本准则1.1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目的任务系统整理、综合研究矿产勘查过程中所取得的各种原始地质资料,用文字、表格和图件的形式,阐明矿区(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总结成矿地质条件、矿化标志及矿化富集规律,以指导地质勘查工作,最终为编写地质勘查报告提供资料。1.2地质资料整合整理、整合研究的基本准则(1)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整合研究是地质勘查工作中重要环节,必须贯穿地质勘查工作的始终。做到边勘查、边整理及综合研究,边指导施工。(2)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做到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点(矿点、矿床或矿区、工程点)与面(区域、矿体、平面、剖面)相结合和宏观与微观现象相结合的原则。(3)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及研究时,应据地质理论与实际资料,对客观地质现象(事件)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探索和认识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技术民主,鼓励不同观点进行讨论或争论。(4)整合整理过程中对有疑义的原始资料,必须会同当事人到现场复查或经工程验证后,将其结果报请技术负责人审定后方能修改。综合研究成果一旦定稿,未经技术负责人批准,不得修改。(5)系统整理及综合研究成果,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验收。2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程序及内容2.1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程序分三个程序:矿产勘查过程中野外资料系统整理;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勘查报告编写前的综合整理。2.2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内容2.2.1勘查过程中野外资料系统整理野外资料系统整理是把野外地质编录中提交的单项原始资料,按有关的技术要求(诸如有关规范、规程、工作细则、统一图式图例等),系统整理、综合及检查,为综合研究提供资料。(1)各类标本、样品鉴定及测试成果资料①将岩石、岩相、古生物、矿石、矿物及构造等样品成果进行校核、分类、统计及列表。-2-②选择代表性剖面及重要地质现象的标本、薄(光)片,结合野外特征系统观察补充描述,对有重要地质意义的重要标本,必要时应照相或录像。③收集补充完善矿区(床)内地层(地层层序、古生物、岩相或岩浆岩单元)、构造(构造性质、容矿构造、导矿构造),含矿带或含矿岩系、标志层等实物资料。④选取矿区(床)成套标本(岩石、矿物、岩相、古生物、矿石、蚀变岩石、标志层、构造等标本)陈列保存。其余标本待阶段工作结束后,按有关规定处理。(2)化学样品的分析、测试成果资料①收到样品分析测试成果后先校对,如发现缺号、缺项,应通知测试单位补齐。若发现错乱或与实际不符,应到现场查明原因补救和纠正。在确认无误后,才能抄录到有关表册中交付使用。②对各类成果进行系统校核、检查及分类整理,审查各类项目是否达到设计要求.③按季(批)计算内外检分析结果,编制计算结果对照表,以掌握采样、加工及分析测试质量。如发现偶然误差或有系统误差时,应与测试单位联系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④分析测试结果应分类列表及编图,校正有关资料中岩石、矿石名称。修改原始资料或综合图件中矿体与围岩界线、矿石类型及品级界线、矿石自然类型界线。⑤系统整理及综合研究后,确定组合分析项目和组合方法,确定全分析项目。⑥在收到为解决某项专门地质问题而采集的标本、样品(技术样品、选矿样品、同位素样品、同位素绝对年龄测定样品、包体测温、古地磁等)成果后分类登记,并研究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否则应采取补救措施。(3)地质填图资料①提供的综合整理图件及资料,必须经过野外验收或质量检查合格。②将完工的勘查工程及时或分批投绘到地质图上,并根据工程中实际资料对各种地质现象(如地质界线、标志层、矿体界线、蚀变带、脉岩、断层等)进行连接或修正。③根据规定的图式、内容,编制矿区(床)地形地质图。(4)勘查工程资料①系统检查、补充原始资料。如地层及代号,矿体界线及编号,断层编号,采样位置及样号;对岩石、矿石名称及内容补充或修正。②将完工的勘查工程投绘到有关的综合图件上(地质图、工程分布图、中段地质图、投影图、采样平面图、勘查线剖面图等)。③列表计算各勘查工程矿体真厚度、平均品位(分矿体或矿层、矿石类型及品级)。④列表统计钻孔弯曲度测量成果(方位角及顶角),计算钻孔偏斜及方位,主要矿体(层)顶板、底板、标志层及终孔坐标。⑤投绘钻孔偏斜资料、地质资料于综合图件上(地质图、勘查线剖面图、投影图、底板等高线图),分析对矿体(层)厚度、品位及资源/储量类型的影响,提出处理意见,指导钻探工程的布置及施工。⑥对典型矿床或勘查工程中揭露的重要地质现象补充素描、照相,必要时系统录像。-3-(5)物化探资料①根据化探样品分析数据,统计计算地球化学背景及异常下限,编制化探综合平面图及剖面图,圈定异常范围,结合地质条件对异常进行解译,指导验证工程的布置。②依据地质及测井资料,确定矿体(层)厚度、深度、地温、井径、钻孔偏斜等数据。(6)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①系统检查补充原始编录资料。如水文地质图、钻孔水文地质柱状图、坑道水文地质图、坑道工程地质图等图件中有关地层代号、矿体(层)编号、水质资料等。②对动态观测资料、气象资料,抽水、注水、涌水资料,水质资料,岩、土物理力学资料进行整理、编图。2.2.2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1)综合研究的基本要求①综合研究所使用的原始资料,必须真实、齐全、准确,尽量使用先进理论、方法和手段。②各类综合图件编制方法及内容按有关规定进行,力求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图表化。③综合研究成果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提供报告编写使用。④各勘查阶段综合研究的重点:a、普查阶段:以研究成矿地质背景、控矿条件、找矿标志、矿床规模、矿石质量为主,收集邻区类似矿山矿石加工选冶性能和开采技术条件资料,进行技术经济概略评价。b、详查阶段:以研究工业矿体的数量、规模、产状、形态及展布特征;矿石质量、类型、品级及分布;矿石加工选冶性能为重点。收集研究开采技术条件,做好矿床技术经济初步评价工作(即预可行性研究)。c、勘探阶段:对勘探地段(国家和社会拟定近期开采地段)进行全面综合研究。以矿床地质构造特征;矿体产状、形态及厚度变化;矿石质量(类型、品级);矿床控制和研究程度;矿床综合评价为重点。并做好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条件;水工环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床技术经济的研究和评价。(2)矿床(区)地质的综合研究①矿床(区)地层的综合研究a、建立区内地层层序和含矿地段或含矿岩系的层序,指出矿区(床)地层层序在区域地层格架上的位置,编制综合柱状图。b、研究含矿地层或含矿岩系与地层、岩相及其化学成分间的关系。②矿床(区)岩石的综合研究a、统一区内岩石划分及命名。岩浆岩区应确定岩浆岩的单元、系列,对侵入机制、火山期次、矿化富集特征还应配合同位素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对变质岩区除按岩石、地层划分对比外,还应对变质相带及原岩进行研究。b、配合主干剖面测制,研究区内岩石地球化学特征。-4-③矿床(区)构造的综合研究a、研究矿床(区)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控制矿床(区)构造的性质、序次、产状形态,区分控矿构造、导矿构造及容矿构造。b、对节理、裂隙、面理(线理)、层理构造进行测量统计及作图分析,指示与成矿有关或与构造配套有关的特征及方向。c、对破坏矿体的断层、破碎带及挤压带在研究确定其规模、位置、产状后,根据勘查阶段的要求,布置工程进行控制。d、用底板等高线图研究褶皱的形态、轴向及产状,对控制矿体较大褶皱的轴向、拐点设计工程控制。e、在褶皱、断裂发育时,可沿地表走向或倾向一定范围内统计其发育程度及规律,即研究褶皱的长度及弧度,断裂的产状、性质及断距。f、划分构造复杂类型g、结合矿床特征,在需要和可能的条件下,开展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及古地磁方面的研究。(3)矿体(层)的综合研究①对矿体(层)的数量、产状、形态、规模沿走向及倾向的变化进行统计,计算矿体厚度变化系数,区分主要矿体、次要矿体及小矿体,划分矿体群,确定矿体(层)的稳定性。②用地质图、中断图、横剖面图、纵剖面图、纵投影图、矿体等厚度图及矿体底板等高线图来研究矿体三维空间的变化特征。明显受一定层位、岩相、构造控制的矿体(层),应研究其控矿作用与厚度变化的关系。对多层矿体的矿区,应确定标志,进行矿层对比,编制矿层对比图。对首采区主矿体上盘小矿体,应研究其产状、形态及赋存规律。③对矿体中的夹石、无矿天窗,破坏矿体的侵入岩、脉岩,应研究与沉积建造、岩相或构造裂隙的关系,根据需要,设计工程圈定其分布范围。(4)矿石质量及其加工选冶性能的综合研究①研究矿体主要有益组分(品位)、共生组分、伴生组分及有害组分的含量、变化。选择主干剖面编制品位变化曲线图或区内品位等值线图,品位变化系数等图件来反映品位变化及规律。②研究矿石的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包括矿物种类、含量、粒度、形态、嵌布方式、结晶时代、矿物生存顺序和共生组合关系,选择与研究品位相同的主干剖面系统采样鉴定。③研究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应用相关分析、表格及变化曲线图分析矿石中矿物成分与有益、有害组分的相关关系。④研究矿体(层)厚度与主要组分相关关系,主要组分与共生组分、伴生组分及有害组分的相关关系。有害组分超过规定的地段,应单独圈定其范围。⑤某些非金属矿床除研究品位外,还须研究矿石物理性质及其变化,以确定矿石质量,其研究项目可据矿种具体情况确定。⑥研究矿石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和品级。根据矿种工业指标、矿物成分、品位及物相分析资料划分其类型、品级,分别将界线标绘在有关综合图件上。根据工作程度高低及需要,可重点设计工程控制其界线。⑦以国内当前技术条件下可行,指标先进,经济合理为原则来研究矿石的选-5-冶性能。从矿石类型的化学成分、选矿技术经济指标(精矿品位、产率、回收率、选矿比、原矿品位)及精矿多元素分析结果等统计分析入手,来判别流程的合理性及选矿效果。具体做法可与已知矿床或附近矿山相同类型选(冶)加工资料类比评述,或确定选(冶)加工试验的种类及样品件数、采样方法。⑧对矿石中共生、伴生的元素进行综合研究,根据矿石全分析资料及选矿试验资料分析,确定这些共伴生组分利用的可能性,并作出综合评价。除研究矿石中组分外,还应对围岩中、或顶底板及夹石中的有益、有害组分取样评价。(5)矿床(区)勘查研究程度的综合研究①根据矿体规模、形态复杂程度、厚度的稳定性、矿石有用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构造的复杂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勘查类型。②研究主矿体的厚度、品位及构造控制程度和研究程度是否达到相应勘查程度(阶段)的要求。用综合图件(纵、横剖面图、纵投影图、底板等高线图、厚度等值线图、品位厚度关系曲线图)进行对比研究,或选择一定块段用不同网度(工程间距)验算资源/储量误差对比论证,以此来分析研究勘查网度(工程间距)的合理性。③根据地貌条件,可能的开拓方案及技术经济因素,研究确定矿体(层)延伸大的矿床(区)合理的勘查深度,必要时修改设计。④研究矿床工业指标,在可能的条件下,根据矿石品位、选冶资料、技术经济资料,统计分析(可选用统计法、类比法、价格法或方案法)提出矿床工业指标、共伴生元素综合性指标方案,提供工业部门作为下达工业指标的依据。⑤研究各类型资源/储量的分布、比例,首采地段资源/储量类型是否达到生产部门的需要。(6)矿床(区)水文地质综合研究①确定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含水层、隔水层,依据各类水文地质资料,编制水文地质图、剖面图。②分析研究矿床(区)水文地质特征、矿床充水因素、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水力联系及矿坑进水和边界。预测矿坑涌水量,提出矿坑防排水措施和地下水综合利用,防止地下水污染的意见或建议。对缺水地区,提出供水源方向。(7)矿床(区)工程地质综合研究①研究矿床(区)工程地质条件。从岩石特征及力学性质,软弱岩层,岩溶、滑坡、塌陷、泥石流、氧化带、岩体风化及蚀变程度,构造带(破碎带、挤压带宽度、裂隙及节理发育程度),变质矿床的片理及线理等特征及分布来进行研究。统计规律性,编制工程地质图、剖面图,划分工程地质类型及工作类别。②对矿体(层)顶底板岩石、矿石、夹石力学性质进行统计
本文标题: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001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