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冯建军一、生命教育在国内外的实践“生命教育”一词本是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针对社会中吸毒、自杀、他杀、性泛滥等危害生命的现象作为对策而提出的,它旨在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解生命的威胁。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Waters,J.D)最先于1968年正式倡导生命教育思想,著有《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他在加州创办了‘阿南达村”学校(AnandaSchool),他所倡导的生命教育旨在教学生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活出生命的意义,走向快乐的人生。他的生命教育思想开始得到人们的关注,到1976年美国有1500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1979年,澳大利亚悉尼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目前已发展成为国际性组织,属于联合国的非政府组织(NGO)的一员,该中心的生命教育重点为防治“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治。目前每年都有超过350万孩童在世界各地接受生命教育中心所提供的课程。英国的生命教育中心创始于1986年,主旨也在于防治药物滥用,经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教育工作者透过流动教室来倡导。在亚洲,日本于1989年修订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近年日本流行的“余裕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余裕教育”的口号就是“热爱生命,选择坚强”,是针对现在日本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和青少年自杀事件而提出的,目的是让青少年通过“余裕教育”认识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使他们能面对并很好地承受挫折,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台湾生命教育的提倡与暴力有密切的关系。所谓暴力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不尊重和伤害他人生命,二是青少年的自我伤害。台湾从1996年开始进行生命教育的探索,2001年被确定为“生命教育年”。2006年起,生命教育己列入台湾高中正式课程选修课,共推出八门选修课程,包括生命教育概论、哲学与人生、宗教与人生、生死关怀、道德思考与抉择、性爱与婚姻伦理、生命与科技伦理、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等,高中可选开1-2门课程。20世纪末香港对生命教育也予以极大关注,其生命教育从宗教的角度开展,内容涉及宗教教育、德育、伦理、公民教育等二十几个科目,开办了“宗教与人生——优质生命教育的追寻”等网站,出版了《香港的生命教育》等专著。2004年12月,辽宁省制订了《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2005年,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5年,湖南省颁布了《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8年黑龙江也启动生命教育,将其作为地方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2009年,云南省《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8号文件和16号文件,把生命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并将生命教育纳入全民素质教育内容中。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学会生存、生活。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1)自杀及其它暴力事件频发。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的自杀率已达十万分之二十三,大约相当于美国的两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国内的有关报道也指出,近几年来,自杀已成为我国15-34岁青少年人群非正常死亡的首位死因,且自杀的低龄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青少年已成为自杀的高发人群之一。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历时3年多,对全国13个省份的约1.5万名学生作调查,于2007年公布《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结果触目惊心:中学生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2012年,这一课题组又公布过一次调查结果,两组相比,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等情况增长了几个百分点。广东疾控中心曾对广州市10所小学的全体五、六年级小学生共3045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中有3.4%的小学生制定过自杀计划,1.3%的学生采取过自杀措施。(2)生命受到各种意外伤害现象日益严重根据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状况报告(2003-2004)》,意外伤害成为目前我国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位死因。全国每年至少有1千万儿童受到各种形式的意外伤害,10万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40万儿童因意外伤害致残。溺水、交通事故、跌落、动物损伤、烧烫伤是造成儿童意外伤害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最近日益频发的儿童性侵案件、女生的安全问题(3)学生的精神状态较差。有资料表明,焦虑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学生生命成长中的沉重压力,许多青少年出现失落、迷茫、悲观、抑郁、消沉、绝望等心态,使他们缺乏生活目标和方向,感觉不到幸福,不知道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出现了焦虑性病症,严重者甚至会为摆脱生命的困扰、得到生命的超脱而走向生命的不归路。(4)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功利社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生命教育的意义(1)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2)立德树人,生命为基三、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取向区别于“生命化教育”。生命化教育,更多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区别于社会化教育。“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叶澜,1997)。生命教育,在西方有特指。这就是要帮助青少年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每一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与自己所立足赖以生存的天、地、人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生命教育的目的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帮助学生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实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生命教育的实践取向·(1)身心健康取向的生命教育。这是目前西方生命教育的主流,重视了解人体生理结构,给人以生命的孕育、发展的知识,教人以增进健康、疾病预防、面对危机的技能以及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比如美国的生命教育系列教材就叫做《Health&Wellness》,包括五大单元,分别是:心理、情感、家庭和社会的健康;成长与营养;个人的健康和安全;药物和疾病预防;社区和环境的健康。(2)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最早源于西方兴起的死亡学和之后发展起来的死亡教育(deatheducation)。死亡教育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体认死亡的意义、本质,以及学习如何充实地生活与有尊严地死亡。在美国、英国,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与谘商”(dyingcareandcounseling)、“哀伤谘商”(griefcounseling)已愈见繁荣。(3)伦理取向的生命教育。伦理学取向的生命教育关注的是“人应该怎么活着”。这在台湾地区表现得比较明显。台湾的生命教育是通过伦理教育转化而来的。这种取向充分反映在台湾的生命教育课程之中。2004年台湾颁布了普通高中生命教育的课程纲要,除了“生命教育概论”外,其中的“哲学与人生”、“宗教与人生”、“生死关怀”、“道德思考与抉择”、“性爱与婚姻伦理”、“生命与科技伦理”、“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都属于伦理教育。(4)宗教取向的生命教育。宗教取向的生命教育重视让人相信神的存在,感受神的恩泽,并能根据教义了解人的生、老、病、死,遵循神的旨意去做,从而使人获得神的接纳,并能最终回归神的国度,以求灵魂的安顿,起到净化人心、引人为善的作用。(5)生活取向的生命教育。会生活的人才会尊重生命,尊重生命的人才会尊重生活,两者互为表里。生活教育在教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包含人际沟通、社会能力的培养、个人品格修养的提升,以及尊重周遭的生命。(6)生涯取向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青少年提供生涯辅导服务,协助他们选择准确的人生道路,学会自觉反省自己的人生目标。生涯教育的目的在协助学生了解个人的特质与工作世界,并期望个人能与工作世界做最佳的结合,进而规划自己的人生。我们开展生命教育持什么取向我们提出生命教育主要是针对当代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发展的消极层面,比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此外,还针对青少年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意志脆弱、情绪失控等心理问题以及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它是伦理教育、社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体,涉及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等教育主题。四、生命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一)目标:生命教育的三个人生课题●我为什么活着?●我该怎样活着?●我又如何能活出我该活出的生命?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人生的价值。1、认知和技能方面的目标。认识和了解生命特性和发展规律,认识生命的可贵,掌握爱惜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方法,掌握有关生命安全、生命干预的技能、技巧;明白群己关系以及社会公德的重要性,熟悉与他人相处的法则,掌握心理调试和解决冲突的技能;正确地认识自然对于人类的意义,掌握生态保护的知识技能。2、情意方面的目标。能够不断进行生命的自我体验和省思,欣赏和热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珍惜生命的存在,期盼生命的美好,体悟生命的意义,并且能够把这种生命的关怀和热爱惠及他人、自然,具有人文关怀、民胞物与的胸怀以及宽广的人类情怀。3、行为表现方面的目标。能够积极乐观地生活,与他人健康地交往,勇敢地面对挫折,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尊重物种的多样性和所有生命的权利,能够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中,正确地实施自己的行为。小学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初步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初中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高中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观念,培养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意识,学会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尊重他人、理解生命、热爱生命,提高保持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能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二)生命教育的内容生命教育所言及的生命不仅包括人的自我生命,还包括他人的生命;不仅包括人的生命,还包括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生命教育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由己推人,由人推自然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人与自我关系的教育。认识自己的生命,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学会保护自己,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并能规划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生命与他人、社会关系的教育。充分认识个体生命的共在性和社会性,关心、爱护、尊重他人,积极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遵守所在群体、社会的制度、规范,具有社会公德和社会正义感,做一个有爱心、负责任的家庭成员、社区居民、国家公民和人类的一员。(3)人与环境的教育:重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白人与环境生命共同体的关系,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及大自然的节奏与规律性,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4)人与宇宙的教育: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思考死亡的意义,关心人类面临的危机,促进万物和谐发展,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台湾晓明女中开发的生命教育课程国一:敬畏生命做我真好国二:生于忧患(面对无常)应变与生存(从处常到处变)国三:敬业乐业(在工作中完成生命)信仰与人生(无限向上的生命)高一:良心培养人活着关系中高二:思考是智慧的开端生死尊严(活得充实死得尊严)高三:社会关怀与社会正义(调和小生命与大生命全球伦理与宗教(求同存异,建立立体的生命)袁卫星主编《生命教育·班会18课》五个单元:生命与安全生命与健康生命与职业生命与伦理生命与价值生命教育18课第1课居家安全第2课校园安全第3课社会安全第4课身体健康第5课心理健康第6课性
本文标题: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014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