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药理学-第35章-组胺与抗组胺药
组胺及其受体阻断药第35章速发型变态反应、局部炎症反应;胃酸分泌;自身活性物质,存在于肺,皮肤,胃肠道;肥大细胞及嗜碱粒细胞第一节组胺【生物效应】(+)H2受体:强大的促胃酸分泌作用,胃蛋白酶的分泌↑检查胃酸分泌功能:真性胃酸缺乏症。【应用】(+)H1受体:支气管、胃肠道平滑肌收缩、血管平滑肌舒张中枢兴奋【药理作用】第二节、H1受体阻断药第一代:1937年-80年代,镇静性抗组胺药苯海拉明(苯那君)、异丙嗪(非那根)、氯苯那敏(扑尔敏)特点:受体特异性差,中枢神经作用较强第二代:80年代以后,非镇静抗组胺药特非那定、阿司咪唑(息斯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特点:H1受体选择性高,无镇静作用,中枢不良反应较少;但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致死性心律失常。药理作用1、抗组胺作用对抗其扩血管及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2、中枢抑制第一代有中枢抑制作用:镇静、嗜睡第二代无中枢抑制作用。3、防晕止吐:苯海拉明、异丙嗪变态反应性疾病:部分皮肤I型变态反应(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血管神经性水肿),昆虫咬伤,药疹,接触性皮炎。注:对支气管哮喘基本无效;对过敏性休克无效;严重血管神经性水肿应选用肾上腺素。晕动症及呕吐(苯海拉明,异丙嗪)。失眠(苯海拉明,异丙嗪)。【临床应用】镇静、嗜睡、全身乏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少数药物还可导致心动过速、排尿困难、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第一代抗组胺药的主要不良反应①高空作业、驾驶员、机械操作人员禁用或慎用。②应用此类药剂量不要过大,否则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尽能避免与复方感冒制剂同时使用注意事项:第二代抗组胺药的不良反应1.患者心电图QT间期延长,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脏骤停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严重者心性猝死。2.尤以特非那丁、阿司咪唑报道最多1986~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7个国家对第二代抗组胺药的副作用进行分析,发现氯雷他定在应用时,有106例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有13例出现猝死;西替利嗪有19例出现心律失常,两例出现猝死竞争性拮抗H2-R抑制生理性、病理性胃酸分泌:作用强度:法莫替丁famotidine雷尼替丁ranitidine=尼扎替丁nizatidine西米替丁cimetidine。【药理作用】【临床作用】胃酸分泌增多的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免疫功能调节作用)H2-受体阻断药
本文标题:药理学-第35章-组胺与抗组胺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041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