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走进杜甫”教学设计
25-2-他是谁?他的诗感时伤世;他的诗忧国忧民;他的诗沉郁顿挫;他的诗壮志豪情。情境导入营造氛围-3-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其中“三吏”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是《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情境导入营造氛围-4-情境导入营造氛围-5-《望岳》杜甫(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忘情吟诵整体感知-6-感情悟境诗意描述请你想象24岁的诗人杜甫,面对巍峨耸立的泰山,会用怎样优美的语言来描绘看到的美景,抒发胸中的豪情呢?-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课外延伸激发情感-8--9-情境导入营造氛围公元756年,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去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可是,物是人非,长安城已经不是“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长安了。“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10-朗读品味把握内容配乐朗诵《春望》,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律诗的诵读要领。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读?感伤忧时思乡思亲朗读品味小结-11-品味诗歌感情悟境我从《春望》的一句中望到了思考小结前四句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颈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尾联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12-课外延伸激发情感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优良传统,你能背诵几句表现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3--14-创设情境自然导入历尽千辛万苦,杜甫终于从长安逃脱,到达了唐肃宗所在地,皇上见他忠心耿耿,赏给他一个左拾遗的官,也就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相当于谏官。杜甫虽然有魏征直谏的勇气,但是唐肃宗却没有唐太宗纳谏的海量。于是,杜甫不可避免地被贬官了,尽管左拾遗本来就是个八品小官。从此,47岁的杜甫永远地离开了长安,颠沛流离,耳闻目睹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对于杜甫个人来说,这是巨大的不幸;对于诗歌创作来说,这是天纵的姻缘。一路上,杜甫写出了“三吏”“三别”这样的传世名作,逐渐成为了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15-朗读诗歌感悟情感《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辞: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6-对照注解疏通文意1.投:投宿。2.逾:越过;翻过。3.一何:何等,多么。苦:凄苦。4.且偷生:苟活。且:苟且;姑且。长已矣:永远完了。5.完裙:完整的衣裙。6.绝:断绝,没有。7.应:响应。8.独:只;仅仅。-17-浏览诗歌把握情节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诗歌,看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所讲述的故事。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18-感悟情感归纳主题诗歌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全诗通过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捉人,连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19-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品读《登高》《登岳阳楼》-20-综观杜甫人生经历,盛世之时的他秉着“致君尧舜上”的思想,一首《望岳》让我们读到了他的豪情与抱负,尽显雄阔昂扬。而身处战乱穷年,面对百姓的艰难世事的困苦,他的诗歌总是浓聚着忧国忧民的情怀,有悲壮沉郁之感。由此可见杜甫身上“诗圣”的体现。盛世时那样的豪情壮志到衰颓之世诗歌中“沉郁”的展现,是因于社会动荡,也更因于他那颗永不变的拳拳爱国忧民之心。-21-杜甫,其一生正如大唐由盛转衰的命运一样崎岖多舛,年少的他便怀有经世济民的大志,希望能行儒家兼济天下的理想,可惜,动乱的时代没有给予他施展抱负的机会。然而生在苦难中的他依然不减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他的诗歌和人生思想深受后世之人的敬仰,也深深影响着代代后人。课堂小结推荐阅读:丛书五《杜甫诗四首》-22-作业设计1.课外搜集杜甫诗歌,写在摘抄本上,体会其“沉郁顿挫”的诗风。2.练笔:把本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本文标题:“走进杜甫”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059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