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6煤矿开采地质条件-共92页
作业:1、请描述煤的形成过程。2、煤岩成分和宏观煤岩类型有哪些?两者的区别?3、煤的工艺性质包括哪些?定义?4、煤的工业分析指标?定义?5、含煤岩系的定义?含煤岩系古地理包括哪些类型?定义6煤矿开采及安全地质条件6.1煤矿开采地质条件6.2矿井地质构造•岩浆侵入煤层•岩溶塌陷•矿井瓦斯•煤层顶底板•地温与矿山压力6.1煤矿开采地质条件6.1.1煤层厚度变化6.1.1.1煤层厚度类型煤层厚度是指煤层顶、底板岩层之间的垂直距离。1、按煤层结构分类包括总厚度、有益厚度、可采厚度、最低可采厚度。•煤层总厚度:煤层顶、底板之间各煤分层和夹石层厚度的总和。•有益厚度:煤层顶、底板之间各煤分层厚度的总和。•可采厚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可采厚度煤分层的总厚度。•最低可采厚度: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可采煤层的最小厚度,它主要取决于煤层产状、煤质、开采方法,以及国民经济需要程度。(对比这几个概念的区别?)2、按煤层厚度分类•极薄煤层:0.5~0.5m薄煤层:>0.5~1.3m•中厚煤层:>1.3~3.5m厚煤层:3.5~8.0m•巨厚煤层:>8.0m•煤层厚度及其变化是影响煤矿开采的主要地质因素之一。煤层厚度不同,采煤方法亦不同。3、按煤层形态分类•层状煤层•似层状煤层(藕节状、串珠状、瓜藤状)•不规则煤层(鸡窝状,扁豆状)•马尾状6.1.1.2煤层厚度变化控制因素煤层是泥炭层经煤化作用转化形成的,大都呈层状或是似层状。煤厚变化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可划分为两类:•原生变化:整个含煤岩系最终形成之前,由某些地质因素引起的煤层的厚度变化。(泥炭沼泽基底,沉积环境)•次生变化:含煤岩系形成以后,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侵蚀冲刷等引起煤层厚度发生变化。1、泥炭沼泽基底不平: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引起的煤层厚度变化特点:(1)底板起伏不平,而顶板与煤层的接触面是平面。(2)煤层变博的方向是底板突起的方向,煤层厚度是渐变的。(3)煤分层或夹矸被基底隆起地段隔开而呈现不连续。2、沉积环境对煤层厚度的影响沉积环境包括:冲击扇体系、河流体系、湖泊体系、三角洲体系、障壁岛体系、碳酸盐台地体系等。不均衡沉降沼泽基底不平冲击扇体系煤层:•延伸方向与盆地轴向一致;•煤层厚度向盆边缘急剧尖灭,向盆中心变薄,远端扇形煤层最后。河流体系:•曲河流:堤后,泛滥盆地,废弃河道,煤层为透镜状•辫状河流:支流间地区,透镜状煤层•网状河流:河道间湿地有利于厚煤层的形成三角洲体系:•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延伸方向与沉积倾向平行。煤系内的后生冲蚀煤系形成后的后生冲蚀3、后期构造变动对煤层厚度的影响(1)褶皱构造对煤层厚度的影响褶皱作用使轴部煤层增厚,而在翼部变薄或尖灭;煤层发生塑性流动,原生结构和构造被破坏,形成构造煤,呈鳞片状,粉末状,有滑面,擦痕等。(2)断裂构造对煤层厚度的影响断裂构造对煤层厚度影响不大,只是断层附近的煤层有一定影响构造挤压引起煤层厚度变化的特点:a、由于夹矸与煤层混杂,造成灰分增高。b、顶、底板岩层不完整,裂隙发育,有时与煤互相穿插。c、在煤层增厚与变薄区,煤层结构遭到破坏,煤呈鳞片、粉沫状。d、沿煤层走向或倾向,煤层增厚带或变薄带交替出现。褶皱引起煤厚变化断层引起煤厚变化4、岩浆岩侵入对煤层厚度的影响•岩床对煤层厚度的影响(岩床对煤层的破坏与侵入部位有关:图6-10)•岩墙对煤层厚度的影响(与岩墙厚度有关)•不规则小侵入体对煤层厚度的影响(对煤质破坏不大,但破坏煤层的完整性)浆侵入引起5、喀斯特陷落柱对煤层厚度的影响陷落柱:含煤地层下覆碳酸盐岩等可溶性岩,因地下水溶蚀引起上覆岩层冒落而成的柱状塌陷体。(控制因素: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陷落柱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造成储量损失,影响正常开采。岩溶塌陷引起煤厚变化对生产的影响1、影响采掘布置原分层开采的厚煤层,由于煤厚变薄,只能改为单层开采。原一次采全厚的煤层,由于煤层增厚,又要改为分层开采。2、影响计划生产工作面内煤层变薄,引起工作面回采提前,造成采掘失调。工作面接续紧张。采掘工作面,对煤层稳定程度要求更高,煤厚变化影响生产效率3、掘进率增高为探明煤厚变化,需要布置探巷,有时煤层尖灭造成废巷4、回采率降低煤厚变化,造成面积损失,降低回采率。煤层的观测1、煤层观测的内容:煤层厚度、煤层结构、煤岩煤质、煤层含水性及煤层顶底板。2、煤层的观测方法:通常煤层的观测工作和井巷地质编录同时进行。煤层的探测1、煤层厚度的探测•煤巷掘进中的探煤厚工作•回采工作面的探煤厚工作2、煤层分叉尖灭的探测煤层厚度变化的处理1、掘进中的处理方法•煤巷掘进中•采取上山掘进中•主要巷道掘进中2、回采工作中的处理方法•直接推过•绕过•分块回采6.1.2矿井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包括:褶皱构造、断层和节理矿井地质构造按其规模大小和对生产的影响程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大型构造:•中型构造:•小型构造:•大型构造:决定井田总体形态和井田边界的大型褶曲和大型断层,它们在勘探阶段已经查明。•中型构造:指井田范围内影响采区划分和采区巷道布置的次一级褶曲和断层,它们对煤矿生产影响极大,始终是矿井地质工作的重点。•小型构造:指那些在巷道施工或煤层开采过程中遇到的小褶曲和小断层。6.1.2.1褶皱的观测与探查1、褶皱构造的识别与观测:1)褶皱构造的识别标志:•地层对称重复•岩层产状的规则变化1、褶皱构造的识别与观测:2)褶曲的观测:对于已确认的褶曲构造,应详细观测描述以下内容:•褶皱枢纽位置,倾伏方向和倾伏角。•褶皱两翼煤、岩层和轴面的产状要素。•褶皱与断层、节理、煤层厚度变化的关系。2、褶皱枢纽的判断与探查•枢纽的实测方法•枢纽的推测方法3、褶曲对煤矿生产的影响和处理:1)大型褶皱构造:指影响井田划分和整个开拓系统的褶曲构造。(1)褶皱轴线作为井田边界:(2)井田内开拓部署中的处理方法:背斜轴部—总回风巷;向斜轴部—集中运输巷。2)中型褶曲:往往是大型褶曲的次一级构造。(1)轴线选做采区中心,布置采区上、下山。(2)轴线做为采区边界(紧闭褶曲)。(3)工作面直接推过褶曲轴(宽缓褶曲)。3)小型褶曲:(1)使煤厚发生变化。(2)沿煤掘进时,褶曲使巷道变得弯曲。(3)影响工作面的长短。以中型紧闭褶曲轴作为采区边界以中型向斜轴作为采区中心布置采区上山工作面直接推过向斜轴6.1.2.2断层的观测与探查1、断层的识别与观测:1)断层的识别标志:断层出现以前,可能出现的征兆:•(1)岩层标志:煤岩层产状发生急剧变化:断层附近的煤岩层,由于受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影响,往往会发生显著变化。•(2)构造标志:煤层厚度发生变化,煤层顶、底板出现不平行现象:煤层受断层影响易发生塑性变形,使厚度改变。断层出现征兆和使用说应注意的问题,可简要归纳为几句话:•产状煤厚生巨变,揉皱破碎光泽暗,节理增加有规律。•瓦斯增加大显驼峰,滴水淋水或涌水,反常现象放在心,综合起来再确定,以防“草木皆成兵”。2)断层的观测:(1)断层位置:通过测量点确定断层位置,边投绘到巷道平面图上。若断层成组出现,应分别测定各断层面位置,并确定主断层面。(2)断层面特征:包括断层面形态特征、擦痕。(3)断层带特征:断层带的宽度及带内构造岩。(4)断层两侧煤岩层层位、产状、伴生及派生构造。(5)断层产状与断煤交线测量。(6)断距。(7)断层的描述。3)断失翼煤层的寻找:(1)层位对比法:(2)构造形迹判定法:是指根据与断层伴生和派生的小型和微型构造来判断断层性质的一种方法。a、牵引褶曲断层引起的牵引褶曲b、羽状节理:分布在断层一侧或两侧,与断层面斜交呈羽状排列的节理,它是由断层两盘相对运动位移产生的局部应力场的产物。羽状张解理:T断层面呈45°,锐角尖端指示本盘运动。羽状节理:S1与断层面近直交,锐角不稳定;S1S2夹角15°以下,锐角尖端指示T本盘运动。S2C擦痕、阶步:阶步由缓到陡或陡坡的倾向指示对盘运动(3)规律类推法故居已掌握的该区的发育特征和规律,确定断层性质,指明断失翼煤层寻找方阶步向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开采时间长,资料丰富的矿井。(4)生产勘探法如果遇到断层,通过观测和综合分析,仍不能确定断层性质或已确定断层性质,但断距无法确定时,需用生产勘探的方法来解决,其手段是巷探、钻探、物探。6.1.2.3矿井地质构造的处理1、矿井地质构造处理的基本要求•有利生产•保证安全•减少煤损2、矿井地质构造处理的基本方法1)设计阶段对构造的处理井筒位置的选择:尽量避开大的断层带位置;井田边界的确定:以大型断层和褶皱枢纽为井田边界;回采工作面的布置:采面尽量以褶皱枢纽作为边界.水平和采区的划分:以断层为界划分水平;2)掘进阶段对构造的处理运输大巷遇断层的处理:处理好改向和弯度问题;采区上(下)山遇断层的处理:阶段运输平巷遇到断层的处理:3)回采阶段对构造的处理强行硬过重开切眼划小工作面断层井筒的位置??AB返回以中型紧闭褶曲轴作为采区边界中型褶皱:轴线做为采区边界(紧闭褶曲)返回返回工作面直接推过向斜轴中型褶皱:工作面直接推过褶曲轴(宽缓褶曲)。返回以中型向斜轴作为采区中心布置采区上山中型褶皱:轴线选做采区中心,布置采区上、下山。返回返回平巷阶段遇到断层返回强行硬过返回重开切眼划小工作面返回平巷阶段遇到断层3)回采阶段对构造的处理•强行硬过•重开切眼•划小工作面强行硬过返回重开切眼划小工作面返回6.1.3岩浆侵入体与科斯特陷落柱6.1.3.1岩浆侵入体的判断与处理1、岩浆侵入体的观测:1)岩浆岩岩性: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2)侵入体产状、形态、厚度及范围。3)查明侵入体与煤层、岩层、断裂构造的关系。4)观察侵入体对煤层厚度和煤质的影响2、侵入体的探查查明侵入体的形状、大小、范围、确定侵入体的边界,查明煤层剩余厚度和天然焦厚度,确定火成岩岩体对采掘工艺的影响。3、侵入体对煤矿生产的影响及处理方法1)侵入体对生产的影响•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和均一性。•使煤层灰分增高,粘结性减弱,降低了工业价值。•煤层硬度增大,降低了工程进度。•煤层不连续,使采区、工作面布置困难。2)采掘过程中的处理方法:(1)对岩墙的处理:a、岩墙沿倾向或斜交方向分布,重开切眼。b、沿走向分布较大的岩墙,将工作面分成上、下两个小面回采。(2)对岩床的处理:(1)对大片岩浆分布区,采区、工作面布置时要设法避开。(2)对串球状侵入体,工作面可直接推过。(3)对于厚煤层中部的侵入体,可进行分层回采。6.1.3.2喀斯特陷落柱的判断与处理岩溶塌陷:在石灰岩等可溶性岩层地区,由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而产生的塌陷现象。1、成因:岩溶发育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1)有可溶性岩层存在;(2)可溶性岩层透水;(3)水具侵蚀性;(4)水要流动2、井下遇陷落柱前的预兆:1)煤岩层产状变化,向中心倾斜2)裂隙增多3)小断层发育4)煤被氧化,光泽变暗5)瓦斯增加3、陷落柱的判别标志•煤、岩层产状发生变化•裂隙和小断层增多•煤出现风氧化现象•煤层中挤入破碎岩块•地下水涌入量增大4、陷落柱的观测与探测•陷落柱的形状、大小、•陷落柱的柱体物质•陷落柱与围岩的接触面5、陷落柱的探测:1、钻探:目前生产矿井常用的手段之一。2、巷探:小断面的巷道。3、物探:1)仪器:无线电波坑道透视仪——坑透仪。2)观测方法:(1)同步法;(2)定点法6、陷落柱的处理方法1)主要开拓巷道遇陷落柱:按原计划施工。2)回采工作面遇陷落柱:处理原则:查清其范围,缩短工作面回采。3)回风巷、运输巷遇陷落柱:一般直接通过。6.2煤矿安全地质条件煤矿安全地质条件包括瓦斯、煤尘、煤的自燃与低温、煤层顶、底板等方面。6.2.1矿井瓦斯瓦斯: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从煤和围岩中释放出来的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无色无味无臭无毒的气体,难溶于水。相对密度为0.554.扩散性很强,是空气的1.6倍6.2.1.1瓦斯生成及其规律1、瓦斯的生成瓦斯的形成和煤的形成是同步的,而且贯穿整个成煤过程的始终,但瓦斯大量生成并保存下来,是在煤的变质作用阶段。6.2.1.1瓦斯生成及其规律1)生物化学作用阶段植物成煤第一
本文标题:6煤矿开采地质条件-共92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091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