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重点产品国际竞争力调查表编制说明
附件2:重点产品国际竞争力调查表编制说明一、报表组成本套调查表包括:地方财政汇总封面和企业录入封面、企业财务主要指标表(产品调查表1)、重点产品调查表(产品调查表2)、重点产品的主要原材料或零部件采购情况表(产品调查表3)和企业重点产品国际竞争力调查表编报说明(电子版),以及增列税目建议表(附表1)、调整进(出)口暂定税率建议表(附表2)。二、表封面解释(一)表封面包括各地财政部门汇总封面和企业填报录入封面。(二)各地财政部门汇总封面填报内容:包括负责汇总的财政部门名称、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等。(三)企业填报录入封面主要反映企业(单位)名称、相关负责人、单位类型等基本信息和代码信息。1、企业(单位)名称: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全称。2、企业(单位)负责人: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法人代表。凡企业正在更换法人代表,但尚未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由实际负责人签字盖章。3、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指企业内部承担财务会计任务的专职会计机构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4、填表人:指具体负责编制调查表的工作人员。5、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指企业内部承担组织制定科研技术改造规划、新产品开发规划,负责解决科研、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质量问题的专职技术机构的负责人。6、电话号码:分别填报填表人联系电话、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的联系电话,按电话的长途区号、座机电话的实际号码完整填录。7、企业统一代码:指各级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企业(单位)法人代码证书规定的9位代码。尚未领取统一代码的企业,应主动与当地技术监督部门联系办理核发手续。8、经营单位(海关报关单)编号:指具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办理海关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上的“经营单位”10位编号。9、企业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2),按企业主要办事机构所在的县或区的6位代码填列。10、企业所在区域类型:企业注册在保税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及其他合作区域的选择“1”填列(见下表),在出口加工区的选择“2”填列,在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以外的其它地区企业选择“3”填列。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一览表类别数量名称保税区12上海外高桥、天津、大连、沙头角、福田、广州、厦门、宁波、福州、汕头、盐田港、珠海出口加工区56昆山、松江、威海、广州、深圳、大连、杭州、珲春、武汉、成都、天津、上海金桥、芜湖、宁波、无锡、南通、西安、秦皇岛、呼和浩特、郑州、南京、连云港、苏州高新区、镇江、上海青浦、漕河泾、闵行、嘉定、济南、青岛、嘉兴、沈阳、北海、乌鲁木齐、潍坊、惠州、昆明、常州、吴中、吴江、扬州、常熟、绵阳、沈阳(张士)、九江、廊坊、郴洲、慈溪、福州、福清、泉州、南昌、青岛西海岸、赣州、淮安、武进保税港区13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宁波梅山、广西钦州、厦门海沧、青岛前湾、广州南沙、深圳前海湾、重庆两路寸滩、江苏张家港、山东烟台综合保税区7苏州工业园区、天津滨海新区、北京天竺、海口、广西凭祥、黑龙江绥芬河、上海浦东机场保税物流园区6上海外高桥、天津、深圳盐田、厦门象屿、广州、福州其他合作区域2珠澳跨境工业区、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中方配套区域)11、所属行业码:根据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结合企业主要从事的社会生产活动性质,按行业分类的“小类”4位数字代码选择填列。12、经营规模: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国统字[2003]17号)规定,从“1.大型、2.中型、3.小型”三类中分别选择填列。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如下:行业名称指标名称计算单位大型中型小型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人万元万元2000及以上30000及以上40000及以上300~2000以下3000~30000以下4000~40000以下300以下3000以下4000以下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人万元万元3000及以上30000及以上40000及以上600~3000以下3000~30000以下4000~40000以下600以下3000以下4000以下批发业企业从业人员数销售额人万元200及以上30000及以上100~200以下3000~30000以下100以下3000以下零售业企业从业人员数销售额人万元500及以上15000及以上100~500以下1000~15000以下100以下1000以下交通运输业企业从业人员数销售额人万元3000及以上30000及以上500~3000以下3000~30000以下500以下3000以下邮政业企业从业人员数销售额人万元1000及以上30000及以上400~1000以下3000~30000以下400以下3000以下住宿和餐馆业企业从业人员数销售额人万元800及以上15000及以上400~800以下3000~15000以下400以下3000以下(注:①表中的“工业企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行业的企业;②工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产品销售收入代替;③大型和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所列各项条件的下限指标,否则下划一档。)13、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代码: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或变更登记时核定的注册类型,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统字[1998]200号)填列。具体规定如下:代码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代码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内资企业私营企业110国有企业171私营独资企业120集体企业172私营合伙企业股份合作企业173私营有限责任公司131国有改组企业174私营股份有限公司132集体改组企业190其他企业139其他改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联营企业210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141国有联营企业220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142集体联营企业230港、澳、台商经营企业143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240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企业149其他联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310中外合资经营企业151国有独资公司320中外合作经营企业159其他有限责任公司330外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340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161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162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14、成立年份:指企业工商注册登记或批准成立的具体年份。三、企业财务主要指标表(产品调查表1)本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主要指标、进出口、税收和从业人员及劳动报酬等基本情况,按2010年上半年(指本年1至6月)、上年同期(指2009年1至6月)和2009年度(指2009年1至12月)分列编报。(一)资产负债表指标:按照企业资产负债表相关会计科目的期末时点数填列。1、资产总额:反映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2、流动资产:反映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3、应收账款(净额):反映企业因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扣除坏账准备金后的净额。4、存货: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类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5、长期投资净额:长期投资反映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投资,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长期投资净额反映长期投资总额与所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差额。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应与纳入报表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消。6、固定资产净额:反映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固定资产的净额(即: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7、负债总额:反映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合计。8、流动负债:反映将在一年(含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9、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反映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项借款。10、所有者权益合计:反映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少数股东权益等。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对纳入报表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应予抵消。(二)利润表指标:按照企业利润表相关会计科目的报告期累计发生数填列。1、销售收入净额:反映销售收入与销售折扣、折让的差额(企业现金折扣不在此项,计入财务费用)。本项目不含增值税。2、销售成本:反映企业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发生的实际成本。本项目不含增值税。3、销售费用:反映企业在销售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不包括价外征收的增值税。4、管理费用:反映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费用。5、财务费用:反映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资发生的其它财务费用等。本项目根据“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写。6、利润总额:反映企业所获得营业利润与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的总和(亏损总额以“-”号表示),该项目包括财政弥补给企业的亏损补贴收入和其他补贴收入,即补贴的利润额。公式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7、净利润:反映企业的利润总额与所得税的差额(净亏损以“-”号表示)。对少数股东损益,应予抵消。(三)税收指标:按照报告期累计发生数填列。1、应交税金总额:按应交税金科目填写,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建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应缴的税金合计数。不包括印花税、耕地占用税以及其他不需要预计应交数的税金。2、应交增值税:指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应交纳的增值税,等于当期销项税额与当期进项税额之间的差额。如果一般纳税人企业进项税大于销项税,致使应交税金出现负数时,该项一律填零,不填负数。3、应交消费税:反映企业应交的消费税,企业应交的消费税等于企业应税收入与消费税税率的乘积。4、应交所得税:反映企业应交的所得税,应交所得税等于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与所得税税率的乘积。5、应交营业税:反映企业应交的营业税,企业应交营业税等于企业应税收入与营业税税率的乘积。6、已交税金总额:反映企业已经缴纳的税金总和。7、已交增值税:反映企业已经缴纳的增值税。8、已交消费税:反映企业已经缴纳的消费税。9、已交所得税:反映企业已经缴纳的所得税。10、已交营业税:反映企业已经缴纳的营业税。(四)进出口指标:1、进口总额:指报告期企业已向海关申请报关的进口额,与海关统计口径一致,以美元列示。2、出口总额:指报告期企业已向海关申请报关的出口额,与海关统计口径一致,以美元列示。3、缴纳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总额:指报告期企业累计已经缴纳的进出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与消费税等税金的总额。4、应收出口退税:反映企业本期应收出口退税与以前年度结转的应收出口退税之和。5、实际已收出口退税:反映企业本期累计实际已收到的出口退税额,按“应收出口退税”贷方发生额合计填列。未设置“应收出口退税”科目核算出口退税的工业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应比照“应收出口退税”科目核算内容,按要求填列相关指标。6、期末未收出口退税:反映企业期末累计应收未收的出口退税税额。(五)实际减免进口税收总额:反映报告期企业实际享受的减免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进口环节消费税等税收优惠政策总额。其中,享受的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进口环节消费税额单独列示。(六)企业从业人员及劳动报酬情况:1、从业人员人数:指在本企业实际从事生产经营等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合同制职工)、临时工及其他聘用、留用的人员
本文标题:重点产品国际竞争力调查表编制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0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