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郑政[2012]2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郑州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二○一二年六月九日郑州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紧紧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节能为重点,积极引导绿色消费,严控高耗能项目准入,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努力营造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目标任务。在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到2015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895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79吨标准煤下降17%,比2005年的1.35吨标准煤下降33.64%,“十二五”时期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3.66%;全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含工业、生活)分别控制在9.25万吨和1.13万吨以内,比2010年的10.86万吨和1.38万吨分别减少14.80%(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减少16.80%)和17.80%(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减少18.90%);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9.23万吨和15.12万吨以内,比2010年的10.47万吨和18.74万吨分别减少11.85%和19.32%。二、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管理(一)合理分解节能减排指标。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环境容量、产业布局以及“十一五”节能减排进展等因素,将全市节能减排目标合理分解到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和市有关部门、有关行业。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要将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层层分解落实。(二)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我市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统计,建立和完善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制度以及县(市、区)、管委会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季度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核算与监测方法,提高能源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制定我市循环经济管理办法,适时建立循环经济统计制度。修订完善减排统计监测和核查核算办法,统一标准和分析方法,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加强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统计监测,逐步建立农业源和机动车排放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办法,继续做好各县(市、区)、管委会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公报工作。建立节能减排形势季度监测分析机制,发展改革、环保、统计、工业和信息化、交通、农业、商务、煤炭、畜牧、电力等部门要强化协调联动,加强节能减排指标跟踪监测。(三)严格落实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把地区目标考核与行业目标评价相结合,把落实五年目标与完成年度目标相结合,把年度目标考核与进度跟踪相结合,强化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紧迫感和相关部门推进节能减排的责任感,防止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每年向市政府报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有关部门每年要向市政府报告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情况。市政府每年组织开展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其中对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考核结果通报组织部门。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绩效和国有企业业绩管理,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地区、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三、着力构建节能环保型产业体系(一)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意见》(豫政办〔2011〕75号),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我市钢铁、有色、电力、煤炭、建材、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显著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进程,以机械、建材、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为重点,实现产品、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支持资源加工型产业向产业集聚区集聚,形成循环产业链。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二)大力发展低耗能、高附加值产业。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豫发〔2008〕10号),着力加快发展服务业,到2015年,我市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个百分点以上。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比“十一五”时期明显提高。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新要求,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新型建材等高成长性产业。(三)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推进煤炭绿色化利用,推广应用煤炭洗选、气化、清洁燃烧、醇醚替代燃料等技术,减少原煤直接使用比重。逐步淘汰燃气管网覆盖范围内的低效煤气发生炉,加强城市燃气管网建设,到2015年,我市城市居民燃气普及率达到85%以上。加大以农村沼气为主的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力度,加快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优化农村用能结构。四、严把项目建设控制关口(一)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过快增长。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抑制我省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2010〕48号),严格控制我市“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依法严格进行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坚持高标准建设产业集聚区,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信贷政策,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的信贷投放。认真落实限制“两高”产品出口的各项措施,控制“两高”产品出口。(二)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制定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建立我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把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加大考核和监督力度。建立能源消费总量预测预警机制,跟踪监测各县(市、区)能源消费总量和高耗能行业用电量等指标,对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的县(市、区)及时预警调控。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公共机构以及城乡建设和消费领域全面加强用能管理,杜绝敞开口子供应能源、无节制使用能源等现象。(三)完善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实行能耗控制关口前移,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作为落实先进能耗标准和合理利用能源的重要措施。严格落实《郑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加强对县(市、区)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节能审查费用由节能审查机关和同级财政部门安排。(四)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年度减排目标未完成、重点减排项目未按目标责任书落实的县(市、区)和企业,实行阶段性环评限批。对未通过环评审查的投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核准或批准开工建设,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有关单位不得供水、供电。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编制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工业、农业、水利、交通、城市建设、自然资源开发等专业规划时,同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五)健全项目建设部门联动机制。健全项目建设联审联批制度,建立项目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沟通衔接,协同把好土地、节能、环保、信贷和产业政策关口。落实项目建设限时办结制度,对符合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简化相关程序,完善项目落地条件,力争早开工、见实效。建立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责任制,严肃查处越权审批、分拆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五、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工作力度(一)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以电力、煤炭、钢铁、水泥、耐材、有色、造纸、印染等行业为重点,开展落后产能全面排查,在摸清“两高”落后产能底数的基础上,制定我市“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将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加强日常监督和年度考核。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公告制度,各县(市、区)、管委会每年要向社会公布郑州市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落后工艺设备和淘汰时限及总体进展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县(市、区),严格控制新建投资项目,暂停对该地“两高”行业建设项目办理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对未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对有虚假淘汰行为的企业,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和地方政府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二)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设备和工艺。落实国家《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制订公布我市限期淘汰的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设备(产品)和工艺目录,对生产和销售列入国家、省、市淘汰目录的高耗能落后设备和产品的企业,限期停止生产和销售;对使用列入淘汰目录的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设备、产品和工艺的企业,限期更新改造或淘汰。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属于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三)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每年组织开展“两高”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专项检查,督促各县(市、区)、管委会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拆除落后设施装置,防止落后产能转移。坚持淘汰落后产能与产业升级相结合、淘汰落后产品与产品提档相结合,引导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产品结构升级。指导、督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债务清偿和转产工作,各县(市、区)、管委会财政要安排资金,重点用于解决职工安置、企业转产、债务化解等问题,避免大规模集中失业,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将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提高考核分值比重。六、强力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一)加快节能重点工程建设。实施工业节能综合改造、建筑节能、低碳交通、公共机构节能、重大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节能产品惠民、节能服务体系建设、节能能力建设等八大重点节能工程。到2015年,全部完成低效工业锅炉、窑炉、电机、变压器等更新改造,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基本完成城市居住及公共建筑集中采暖按供热表计量收费改造;淘汰白炽灯,高效节能空调市场占有率达到85%以上,高效节能的冰箱、平板电视、洗衣机、电机、汽车等市场份额大幅度提高。“十二五”时期,形成3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二)抓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积极推进郑煤集团超化矸石砖厂、中铝河南分公司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天辰环保废旧电器电子、废旧轮胎回收处置、郑州恒正新能源余热回收利用、三泰饲料有限公司年出栏9万头规模化养猪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一批尾矿共伴生矿综合利用、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城市矿产”综合开发利用、再制造示范、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循环型服务业示范、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等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到2015年,建成4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集聚区),2个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1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积极推动我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城市试点建设,2015年底前,市区建成两座日处理300吨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厂。“十二五”末,各县(市)都要建成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厂。(三)强力推进污染减排重点工程。抓好生态水系工程建设,实施水源工程、污水治理工程、畅通水系工程、河湖水面工程、水质改善工程、水系调度管理工程、水景观和水文化工程建设,实现城市生态水系“水通、水清、水美”目标。加强城市周边河道综合治理
本文标题: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102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