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这篇文章选自《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学习目标•1.了解《礼记》,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2.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3.理解文中“教学相长”的含义并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分析。•嘉肴自强•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yáo)(xiào)(yuè)(zhǎng)(qiǎng)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翻译课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即使困惑味美判断句所以最好的道理美味的菜肴代词,它的好处单句翻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味美;•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学识困惑。翻译课文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自我反省勉励自己即《说命》通“敩”,教导倒装句表推测,大概学习单句翻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尚书.说命》:“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古义:即使不能知其旨也古义:美味虽有至道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教学相长也古义:推动,促进学学半,通“敩”,教导。兑命,通“说”1.弗食,不知其旨也。2.不知其善也。今义:虽然今义:意义今义:困难今义:增长名词用作动词,吃形容词作名词,好处学学学半(教)学学半(学习)其不知其善也(代词,它的)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重点研读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类比论证1.类比论证:一种通过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2.引用论证:《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教学相长(实践出真知)•1.类比论证:富于启发性,由具体到抽象,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简练生动。•2.引用论证: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本文中的“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能“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发生在同一个主体的身上,“学”与“教”是互相促进的。•今天所说的“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①多用整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②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引出学习的重要性,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谈谈你的感想?
本文标题:虽有嘉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123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