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百花文学”的创作状况•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学创作界集中涌现出了两类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文学作品:•1、一类是“干预生活”的作品,这类作品敢于表现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阴暗面。代表性的作品有: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刘宾雁的《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耿简的《爬在旗杆上的人》等。•2、另一类是指向私人感情生活空间的爱情题材小说,代表作有:宗璞的《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上》;陆文夫的《小巷深处》。•3、另外,秦兆阳在1956年第9期的《人民文学》上发表:《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钱谷融发表《论“文学是人学”》等文。百花文学”的文学史意义:•1、展现出了建国后文学中难得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精神;•2、拓宽了建国后小说创作的题材领域,大胆地触及了人性、人情以及社会阴暗面等写作禁区;•3、展现出了建国后青年作家的探索精神;•4、写作风格上有了一种多样化的尝试;•5、虽然是昙花一现,但影响深远,成为建国后五十至七十年代文学创作发展史上的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红色文学的叙事特征:•1、以塑造高大完美的英雄人物为写作重心;•2、表现和讲述“党的领导”是其叙事的轴心,突出讲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3、“革命正义”“革命合理性”是其价值坐标;•4、“我与敌”“革命与反动”“正义与邪恶”二元对立的冲突模式•5、故事的传奇化、形象的脸谱化、中心人物的英雄化;•6、革命浪漫主义的叙事风格;•7、历史叙事的党性特征,颂歌特性。红色文学的文学史价值:•1、以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史为主的红色叙事类文艺作品在中国当代文艺生产体系中有着特殊价值和意义。红色叙事作品一方面承担着打造社会中心价值体系的职能,另一方面也积淀为当代中国人的公共历史记忆,凝聚着民众特有的历史情结。•2、中国当代的红色文艺作品不仅建构起当代国人的一种特定的历史认知与历史记忆,而且赋予几代中国人以一种特有的精神气质与道德想像。•2、红色文学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成为当代中国精神生活中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红色经典小说《红岩》解析•1、小说《红岩》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作者:罗广斌、杨益言、(刘德彬)•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主要情节:江姐、许云峰:中共地下党负责人,甫志高叛徒,徐鹏飞:国民党特务头子。•小说《红岩》的创作过程及其反思•A、《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1949):叛徒问题•B、《圣洁的血花》(1950)、《在烈火中永生》(1956):揭露敌人的暴行•C、《红岩》(1961):讴歌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红色经典小说《青春之歌》解析•作者:杨沫。主要人物:林道静、余永泽、卢嘉川、江华•红色电视剧《潜伏》、电视剧《暗算》是导演柳云龙根据麦家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八个样板戏:•京剧现代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首次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为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八个“革命艺术样板”或“革命现代样板作品”。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一文,正式提出了“样板戏”一词。之后又出现了京剧《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杜鹃山》等第二批“样板戏”。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一)地下手抄本小说•1、张扬《第二次握手》•2、赵振开《波动》•3、靳凡《公开的情书》•4、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5、毕汝协《九级浪》•6、《逃亡》《梅花党》《一双绣花鞋》•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运动(一)食指的诗原名,郭路生,被当代诗坛誉为“朦胧诗鼻祖”。1968年红卫兵运动落幕,在一代人的迷惘与失望中写下名篇《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二)白洋淀诗群它是伴随着1968年底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而出现的一个知青诗人群。代表诗人有芒克、多多、根子等。(三)黄皮书1963年我国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批所谓“供内部参考批判”的书籍,主要是西方文学作品。包括有:《带星星的火车票》、《在路上》、《麦田守望者》、《等待戈多》等一批苏联、东欧和欧美的当代文学作品。这些书的封面大多是黄色或灰色的,故称“黄皮书”或“灰皮书”。文革期间,这些书悄悄流传,成为“地下文学”的主要启蒙源泉之一。八十年代的文学环境:•1、1976年四人帮的被捕、1978年作家的平反复出,知青回城•2、1976年起文艺刊物的复刊和创刊,文艺探索与文艺论争•3、1977年高考恢复,知识改变命运成为一种激励•4、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讨论•5、1878年12月18-22,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进入新时期•6、1979年10月,第四次文代会,文艺新方向的确立•7、1983年,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对周扬、王若水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的批判。•8、、八十年代中后期新思潮的兴起,现代主义热,西方文化思潮热•9、1987年1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若干问题的通知》(1月16日胡耀邦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10、八九政治风波,告别理想主义文学事件与文学思潮•文学事件:•1、1977年,刘心武的《班主任》;1978年,卢新华的《伤痕》相继发表。•2、1976年《今天》创刊,1980年,朦胧诗的争论•3、1981年,电影《苦恋》的风波•4、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姚雪垠《李自成》、古华《芙蓉镇》、魏巍《东方》、莫应丰《将军吟》、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5、1985年的文化意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6、1986年,《深圳青年报》和安徽《诗歌报》发起“现代诗群体大展”,莫言《红高粱》•7、1987年,池莉《烦恼人生》,王朔的《顽主》•8、1988年,王晓明、陈思和在《上海文学》开辟“重写文学史”专栏•9、1989年,海子自杀。文学思潮:伤痕文学思潮、反思文学思潮、改革文学思潮、现代派文学思潮、寻根文学思潮、朦胧诗与新生代诗潮伤痕文学的兴起•伤痕文学活跃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是指“文革”结束后,那些描写“文革”十年的政治斗争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灾难的作品。它发端于刘心武的《班主任》(1977年11月发表于《人民文学》),得名于卢新华的《伤痕》(1978年8月11日发表于《文汇报》)。伤痕小说又被称为“暴露文学”、“伤感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等。伤痕文学是新时期出现的第一股文学浪潮,它的兴起标志着新时期文学序幕的拉开。•《伤痕》发表于1978年,作者卢新华。“伤痕”一词之后成为追溯文革记忆的文学思潮的名称。伤痕小说时期的主要作品•刘兴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郑义的《枫》、肖平的《墓场上的鲜花》、金河的《重逢》、王亚平《神圣的使命》、陈国凯《我应该怎么办》、从维熙《第十个弹孔》、遇罗锦《一个冬天的童话》、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伤痕小说的文学意义•1、伤痕小说生动而真实地再现、揭露了“文革”十年给中国人民所带来的身体和心灵上的创伤,并以此发出呼吁,希望疗救那些被摧残、被扭曲的灵魂。它的出现使得悲剧又回到了当代文学创作中来。•2、伤痕小说在真实揭露“文革”极左政治带给人们伤痛的同时,对历史和现实进行了真实而深刻的反思,恢复了“五四”以来文学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3、伤痕小说体现了文学的情感控诉和宣泄作用。它一方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伤痕愈合机制,另一方面在带有全民性质的控诉中,开成了一个国家的想象的、团结的、有光明前途的共同经验。•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张贤亮、冯骥才、王蒙、高晓声•(一)张贤亮主要作品:•1、《绿化树》主人公章永璘、马樱花2、《男人的一半是女人》3、《灵与肉》4、《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点评:把苦难转化为一种抒情性的文字,在苦难的叙事中去寻找人性的升华以及人间真爱。(二)冯骥才“文革”后为崛起的伤痕文学代表作家。一九八五年以后,其“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冯骥才的主要作品:•《啊!》、《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长篇小说《一百个人的十年》、《市井人物系列》点评:关注被宏大历史所遗忘的历史细节、民俗生活以及民间生活的意味。(三)王蒙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季节三部曲》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1979-1980年主要作品:《春之声》、《布礼》、《蝴蝶》、《夜的眼》、《海的梦》等。(四)高晓声代表作①《李顺大造屋》②陈奂生系列小说:《“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种田大户》、《陈奂生出国》何为寻根文学指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股旨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精神内涵进行重新认识和反思的文学浪潮。它是一次具有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的创作思潮,它在充分展示民族传统文化中,既给予了充分的认同和张扬,也批判了其中的劣根性和落后的地方。•文化寻根文学的创作类型•1、历史文化寻根小说•阿城《棋王》、王安忆《小鲍庄》、郑义《老井》、邓刚《迷人的海》等;•2、宗教文化寻根小说•张承志《心灵史》、扎西达娃《系在皮绳扣上的魂》、韩少功《爸爸爸》等;•3、地域文化寻根小说•张承志《黑骏马》、贾平凹《浮躁》、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莫言《红高粱》、郑万隆《异乡异闻》等等.代表作家贾平凹•1952生,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怀念狼》、《秦腔》;•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小说的艺术成就•贾平凹的作品主要以独特的视角准确而深刻地表现了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在三十年来的现代化进程中痛苦而悲壮的社会转型,不仅完整地复原和再现了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的生存本相,而且在一种原生态叙事中,深入当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突现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的全球语境中所遭遇的空前尴尬。•他以中国传统美的表现方式,真实地表达了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情绪,为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和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陈忠实•陈忠实(1942-2016)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鹿原》是其成名著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陈忠实文集》,散文集《告别白鸽》等。路遥及其《平凡的世界》•路遥(1949年—1992年),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代表作为《平凡的世界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年仅42岁。•主要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早晨从中午开始》••《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小说的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小说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作品将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主要人物:孙少平、孙少安、田晓霞、田润叶•路遥的精神遗产:•第一,他对文学事业的那种神圣感,以整个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学;•第二,他对普通人命运深刻、持久地关注;•第三,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孙少平等人物形象,给了社会底层特别是正处于奋斗中的青年,以永远的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第四,他尽可能地挖掘、表现了每个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棋王》——作者:阿城(1949—)著有:〈
本文标题: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131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