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服饰与文化——历史展览服饰的起源服饰起源原因诸说实用需要说性别遮羞说审美装饰说中国服饰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主要以汉服为主,另外还有胡服、旗装等。远古时期服饰的起源是出于实用。原始人类使用兽皮和树叶等来遮盖自己的身体,穿戴动物的皮毛用于保暖。石器时代后期,人类逐渐发明了骨锥和骨针,从而创造了原始服装。夏、商、西周由夏到西周,是区分等级的上衣下裳形制和冠服制度以及服章制度逐步确立的时期。上古商周服饰这一时期的服饰带有鲜明的宗教信仰色彩,以帝王的祭服——冕服为中心的服饰制度,它的形式、色彩、纹样均源于对天地的尊崇和对乾坤秩序的追求。春秋战国时期服饰形制的百花齐放胡服骑射,出现合裆裤深衣成为大众服饰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春秋战国深衣秦朝秦:冕服和深衣男服女服秦朝在中国服飾是一个重要阶段,也就是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飾思想中,秦朝国祚甚短,因此除了秦始皇规定服飾外,一般的服飾应是沿袭战国时代的习惯。汉服汉服,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出现最完整的冠服制,讲究戴冠。民间深衣流行,女子服饰以曲裾袍和直裾袍为主。汉代曲裾文化内涵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这里的“汉”主要是指汉朝,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所谓“汉族”的形成,直接与汉朝有关。所以,后来这个词汇的基本内涵也固定下来,即汉族传统服饰。它最初是其他民族对汉人传统服饰的称呼,进而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象征。魏晋南北朝礼服承袭秦汉,男子日常服饰以宽衫大袖为时尚。女性服饰由汉代深衣向衣、裳独立的形制发展汉衣与胡服并存隋唐男子一般着圆领襕衫、戴软角幞头女子一般着艳丽大袖衫,以穿男装为时尚。披帛、帏帽盛行。女子面妆华丽繁复隋时天子服赭黄袍,唐高祖始黄龙袍为皇家专用三品以上官员一律用紫色五品以上为绯色六品、七品为绿色八品、九品为青色以颜色来区分官服女服大袖衫襦裙女装男化胡服齐胸襦裙女装胡服男服最为普遍的首服幞头两脚,初似带子,自然垂下,至颈或过肩隋统一全国以后,重新厘定汉族的服饰制度。由于隋是自北而南统一的,南北朝之间长期效仿和影响,因此,隋代服饰中掺杂了北族服饰的行制。唐统一全国后,疆域扩大、政令统一、物质丰富、经济发达。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隋唐服饰风格的原因1.文化的多元化,奠定了隋唐服饰风格形成的社会心理2.纺织业的迅猛发展、频繁的对外经济往来与国力的不断强盛,奠定了隋唐服饰风格形成的物质基础3.唐人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豁达大度和开阔胸襟,奠定了隋唐服饰风格形成的宽松环境五代十国与唐代基本相似女裝以窄袖短襦和长裙为主。不同是裙束的比晚唐低,裙带较长,披帛较唐狭长。上衣加半臂,交领和对襟均有。宋朝男子一般着右衽襕衫,头戴巾帽、硬角幞头女子一般着有绶环的素雅儒裙,披帛、花冠,出现缠足宋朝统治者注重文治,竭力推崇程朱理学,把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根据加以倡导,其目的在于去掉人们的任何反抗意识。这种理学观点影响到人们的着装,使宋朝的服装一改唐朝服饰旷达华贵,恢弘大气的特点,服装造型封闭,颜色严肃淡雅,色调趋于单一。褙子襦衣元朝质孙服:较短的长袍,比较紧、比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这种衣服很方便骑射。元代的服饰既推行其本族制度又承袭汉制,如皇帝及高官的服饰仿照先秦时代的古制而成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时代,服装服饰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元太祖成吉思汗自1206年建汗国,灭西夏、金之后,其民族组成主要以蒙古族为主。元代由于民族矛盾比较尖锐,长期处于战乱状态,纺织业、手工业遭到很大破坏。宫中服制长期延用宋式,直到1321年元英宗时期才有了统一的服制。元代的贵族妇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看起来很奇怪的帽子。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明朝在推翻元代蒙古人统治之后,明朝恢复汉族的传统,明太祖朱元璋根据汉族的传统,”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明代许多男子流行的发式都是明太祖首创的。比如“网巾”,有象征国家法令齐全的意思,“四平方巾”象征国家太平,还有”六合一统帽“即“瓜皮帽”,服饰发展到明代,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前襟的纽扣作为主要系结物之一,但仍以系带隐扣为主。女服袄裙霞帔对襟衣男服官服与乌纱帽宽袍儒巾直裰清朝满族入关后,强迫汉人穿满人服装,渐渐形成了一套有别于明代的服饰体系。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朝代,也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原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女服旗装氅衣琵琶襟男服马褂瓜皮小帽补服1911至今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与清初强迫汉人剃发相比较,辛亥革命也把头发看成是个人的政治宣言,独立各省很自然地把标志汉人臣服于满清朝廷的辫子作为革命目标,“剪辫子”立刻成为“革新”的标志。一时间,剪辫子成了一股浪潮,中国人留辫子的历史折腾了三百多年,到此终于落下了帷幕。北伐以后,政府规定新服制,男子采用中山装和西装。这两种服式均为外来式样,在官职人员和知识界比较多用,夏季选用白色,其他季节选用黑色或深色。1918年,提出了“男子去长衫,女子去裙子”的口号。文明新装由此诞生。所谓文明新装,就是头上不佩戴耳环、发箍等装饰物,手上不戴戒指,身上穿朴素的衣服,下面配不带花纹的黑色长裙。这种装束由北京、上海两地的女学生最先提倡,之后蔓延至知识女性,不久连家庭妇女也摆脱了华丽的衣衫,换上了一身朴素。到了五四期间,白色运动帽、宽大短袖的白布衫,过膝黑色长裙成为了全国各地女学生的标准装扮,不少学校还将它定为女生校服。所以,这种“”文明新装也被称作是“文明学生装”。布拉吉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女子的日常服装,上世纪50年代流传至中国。布拉吉一方面具有“进步”的政治意义,另一方面又能够显示女性的身体美,它便捷、轻盈、活泼、经济,上至中央级的大演员,下至幼儿园的小女孩,都能穿,爱穿。只几年的工夫,“布拉吉”就成为了汉语中一个最常用的外来词。后来,由于中苏两国关系恶化,布拉吉的名称不用了,但“连衣裙”即布拉吉的意译名一直沿用下来。文化大革命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在这场十年浩劫中,中国的服装风格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破四旧”的狂风中,服装、发型、皮鞋都被扣上了阶级的帽子。西装、旗袍和布拉吉统统不得幸免。因为最初的红卫兵几乎都是来自北京的高干家庭,为了表示自己的造反精神是继承自上一代的革命精神,所以父辈穿过的旧军装风吹很快到了地方,“红五类”子弟紧接着也效仿开来,草绿色的军便装开始流行。80年代改革开放紧身衣、牛仔裤、红裙子90年代个性化、高档化、成衣化哈韩族迷你松糕鞋21世纪世界艺术中中国元素唐装
本文标题:中国历代服饰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137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