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初中语文新课标同步授课课件:第21课 风筝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
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2.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亲情。3.学习作者敢于严厉自责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习目标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这一天恰逢旧历年正月初一,刊于同年2月2日出版的《语丝》周刊第12期,后来由作者编入散文诗集《野草》。《风筝》发表以后,它的抨击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锋芒卓然毕露,受到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鲁迅先生同时另有一篇《我的兄弟》题材一样,人物相同,不过只叙写了拆毁儿童玩具风筝的错误,而《风筝》一文却挖掘了更深刻的思想内涵。倘听吐蕾嫌恶掷下瑟缩堕下缀着什物可鄙苦心孤诣蜈蚣读准字音tǎnɡlěiwùzhìsèduòzhuìshíbǐyìwúɡōnɡ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文中形容瓦片风筝制作简单,形体单薄,没有神采。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分别(多指不再见的离别)。文中用来表现风筝的浮动所带来的故乡的春天的感觉。文中指精神上的扼杀。忽然之间完全明白了。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解释词语憔悴:肃杀:诀别:荡漾:虐杀:恍然大悟:苦心孤诣:1、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情?概述一下。2、读完本文,你有哪些感受?3、你认为课文什么地方最感动你?并体会语言风格。4、掌握文章的脉络顺序。整体感知“我”见忆想风筝(1~2)(3~11)(12)(以时间和空间的变换为序)写作思路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因为故乡此时是温和的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所以惊异。想起小时的一幕,而且永远无法补过,所以悲哀,从而引出下文。合作探究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风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肃杀”与“温和”映衬,既增添了往事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作品带上了几分明丽色彩;既是儿童心灵美的映衬,又引导“我自责反思之情”;既是“我”及小兄弟追求美的表现,又透出“我”不满现实,向往光明的情怀。探究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春天在北京天空中荡漾了?这里的“春天”指小时侯故乡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在北京看到风筝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春天荡漾了。从语段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时情景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怎样的儿童形象?对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作者从小兄弟年龄、身体状况以及观风筝时的神态、动作等方面描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瘦弱的小兄弟形象。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与同情,隐含着痛楚的手足之情。讨论文中“对于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作者在文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对“我”的描写,流露出怎样的感情?这时的小兄弟是怎样的处境?“这一幕”指“我”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便气急败坏地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折断踏扁了。“我”是一个野蛮粗暴、凶神恶煞的“虐杀者”形象。对“我”的描写,隐含着作者深深的后悔与自责,手足情深溢于言表。小兄弟是毫无抗争的绝望与无奈。合作学习你觉得哪些动词、形容词用得贴切传神,试举例分析。恍然大悟、惊惶、瑟缩、苦心孤诣、抓断、掷、踏、傲然、绝望通过3、4段的学习,你进一步感悟到了什么?a.误解、冲突中的真情;b.儿童对游戏的渴望c.自我解剖精神……作品为什么一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悔恨、忧虑、麻木和痛惜,对封建与伦理的深恶痛绝探究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述儿童行为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因为自己向来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看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于“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以说“不幸”。讨论从第5段中找出一句有关文章主旨的句子,说说反映出什么主题?“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批判了当时一些对儿童不正确的态度和教育方法。探究“我”懂得游戏意义后,心情沉重,总想补过,这说明了什么?鲁迅懂得后并没有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也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思想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小兄弟说“有过这样的事吗?”时,我为什么不觉宽松反觉“沉重”?你从中又感悟到什么?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讨论探究12段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文章最后一句应如何理解?“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感悟到了什么?1、感受到了冲突、误解中的真情;理解了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学习作者的自省精神;感受了传统旧思想观念对人的毒害等。2、独特的写作风格。语言绘声绘色,意境鲜明,选材精巧结构别致。人物形象生动,情感真切动人。3、明确了人间处处有真情,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扼杀儿童自由活泼精神是极端错误的,作者敢于改正自己缺点,彻底肃清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的毒害,追求自由光明的新生活。你与家人有过冲突或误解吗?你感受到其中的亲情了吗?写一写,然后说一说。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新课标同步授课课件:第21课 风筝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176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