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研队调查报告
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报告题目:浅析上窑镇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团队名称:指导单位:指导老师: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五日1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淮南市大通区上窑镇的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发现当地土地资源使用不规范情况较多,建设用地存在乱占用情况,缺乏规划所以土地利用率低,耕地粗放式经营有闲置状况,土地缺乏有效整合,农作物种植的选择有待优化,宅基地监管不到位,空置情况较多,缺少统一规划。而针对这些问题经过讨论,咨询有关人员提出了:规范农村建设用地流转,严格保护基本农田,进行村庄治理改造,实行占补挂钩,普及土地法律法规等几项建议。关键词:上窑镇农村土地资源分析1.选题背景与意义1.1选题的背景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在不到世界10%的耕地上,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人均耕地仅1.38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优质耕地少,后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垦殖率和复种指数已处于世界较高水平,补充耕地和提高耕地利用程度的潜力十分有限。我们面临的是世界上最尖锐、最突出的人地矛盾。更为严峻的是,有限的耕地资源还在不断减少,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粗放利用还在延续。18亿亩耕地保有量的“红线”面临被突破的危险。【1】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土地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城镇发展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不可避免,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但仍存在粗放用地、浪费土地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土地的低效、无序利用,主要体现为农村建设用地的大片闲置和无序分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对建房的投资逐渐增多,农村宅基地不断扩大,由于土地利用规划、村镇规划滞后,农村居民点出现较多分散无序、粗放闲置的现象。同时,昔日“处处点火、村村冒烟”的乡镇企业,由于技术设备落后,经营管理不善,大多已处于关闭、半关闭状态,既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又污染了农村环境。这些问题必须妥善解决,以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状况和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随着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深入开展,相关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国家对土地的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不仅成为土地管理的主旋律,也成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鲜明特色。22006年5月30日,国土资源部又发布了《关于当前进一步从严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通知强调“新农村建设必须符合规划,不得以置换、挂钩等为名大拆大建,将腾退土地全部用于非农建设,建新拆旧能够复耕的土地必须复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必须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有计划地稳步推行。未经批准进行试点擅自增加使用的建设用地,要追究责任,并扣减用地指标”。2007年7月13日,《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69号),进一步规范就挂钩试点工作的有关问题。2009年5月31日《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第9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11年2月22日《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第14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为了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规范土地复垦活动,加强土地复垦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制定本条例。2012年5月22日《闲置土地处置办法》5月22日国土资源部第1次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为有效处置和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规范土地市场行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2】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当前和今后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能统筹城乡发展,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有鉴于此,对该政策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检验有必要进一步深入。1.2选题的意义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确保食物安全。首先要保证一定数量的土地资源长期用于耕地,以便持久的拥有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满足我国今后各阶段经济发展必人民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保障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必需的各项用地需要。在保证耕地生产能力不下降的前提下,通过各项措施,挖掘土地资源的潜力,保障必需的建设用地供应。3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土地是一种数量有限,稀缺程度极高的自然资源,靠增加数量来提高其可利用程度已经没有多大潜力可挖了。只有通过不怕的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才能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保证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不会使原有的生态环境变坏,而且还要使原来恶性化的环境状况随着土地利用的合理化得到的有效的改善和治理,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将因为土地利用的持续性而变得越来越适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建立良好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要根据我国资源总量、类型和情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地制宜,积极而有步骤地调整不合理的用地结构和布局,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永远处在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动态优化状态。2.调查情况简介2.1调查地情况上窑镇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东北部,上窑镇位于淮河中游南岸,淮南市东部,素有淮南市东大门之称。面积64.6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206国道横贯镇境,淮河及其支流窑河环绕镇区。唐代被列为七大瓷都之一,以“秦墟”、“古瓷”并称,是中外驰名的古“寿州窑”发源地。【3】2.2调查方式简介本项研究是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式对大通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采用调查研究的研究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的总体是大通区的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情况。样本是从大通区抽取的人民政府领导、大通区上窑镇的普通农民,以调查问卷、会议访谈、实地勘察为主要的调查方式,我们选择的地点是上窑镇人民政府、上窑村、外窑村、窑河村和方楼村。这项研究的样本是根据偶遇、判断和定向的方式从大通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情况不同的地区的人民群众中抽取的,其中包括当地的领导和当地的农民。具体方法是这样的:我们首先对大通区管辖的17个社区、51个行政村进行比较,最后选择了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建设有待完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大通区上窑4镇。深思熟虑之后,我们选择上窑村、外窑村、窑河村和方楼村主要发放调查问卷的地点。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20份其中村官20份,村民200份,回收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0份,占总问卷数量的90%,在被调查者中将近于90%的被调查者为农户。因此科学的讲:由这个样本所得到的数据能够推论到大通区整体的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情况。本文所考察的是各种因素对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影响。3.分析存在的问题3.1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上窑镇处于淮南市城乡结合带,城乡结合带是耕地占用高发带,在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工作中了解到,耕地被占用后,主要用于建设用地,并且面积较大。本次考察中被反映最强烈的是耕地占用情况。图1就是通过调查问卷得出的结果,可见高达85.3%的村民都认为存在耕地被占用现象。图1工业用地强占农业用地的情况通过前期收集资料以及与上窑镇人民政府的交流,了解到集体土地向外流转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分别为公开流转和隐性流转。公开流转是将集体土地征用为国有土地,然后向外流转为建设用地;隐性流转主要是指集体土地的政府人员,在没有将集体土地征为国有土地的情况下,使土地用途发生变化,这是一种违法行为。在此次社会实践调查中发现政府部门对土地的公开流转很少让农民了解,很5多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手续可谓毫不知情,政府要征地了他们只好拱手让出土地,根本不能保障自己的权益,只有那些和村里干部熟悉的人才有一定的了解,图2中可以看出49.1%的村民对土地流转变为工业用地毫不清楚。图2农业用地转工业用地的手续从调查样本及实地调研的情况分析,淮南市大通区上窑镇建设用地情况总体上较好,但在功能分区、结构布局、投资强度等方面仍存在问题主要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图3工业用地存在的问题用地空间组织形式落后。目前工业项目用地基本上以传统独立式院落为主,且面积较大。工业园区及开发区,其标准厂房等先进的空间组织形式所占例很低,6有的园区甚至就没有标准厂房,土地空间未得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工业企业除生产及生产辅助设施用地外,其内部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例过大,有些企业还违规变相建造成套职工住宅、别墅以及宾馆、娱乐设施。同时还存在绿地面积过大的现象。土地闲置现象时有发生,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过低。工业土地出让价格偏低。绝大部分地方低于土地征用和开发成本。工业用地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未得到有效建立。工业项目重复建设较为普遍。一些地方偏面追求工业产值等短期量化经济指标,使得一大批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的小型工业项目重复建设,消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这也是造成工业用地低效利用、隐性浪费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3.2耕地存在的问题上窑镇目前耕地资源的现状概括地说,“一多三”,即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上窑镇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全镇人均耕地仅1.1亩左右,同比之下还低于其他地区。上窑镇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上窑镇地处山区,多年来开发的不合理,导致山地土壤退化严重。上窑镇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利用率低。由于地处山区加之工业用地剧增,导致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已十分有限。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多年来,跳出农门,改变命运,是农村青年的理想和追求。在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中,他们不会种地,不愿种地,也缺乏对土地的感情,有人戏称之为“末代农民”。在上窑镇年轻人很少种地,这一趋势已持续了10年,而且随着上世纪40~50年代出生的人逐渐丧失劳动能力,农村出现劳动力荒问题已经显现出来。然而他们的耕地谁来耕种?通过调研得知那些土地主要有以下几种用途:送个他人种植、抛荒、土地流转、退耕还林、被征用。在调研中发现,从国家取消农业税以后,农民耕地抛荒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图4可以看出仍然有25.3%的农民选择了抛荒,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7图4闲置土地处理情况3.2.1耕地抛荒的原因图5土地不再耕种的原因从图5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农民抛荒耕地原因大致可以总结如下:边远山区、自然条件差、耕作不便成为撂荒、抛荒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抛荒撂荒的耕地绝大部分是地处偏僻,离村庄较远,耕种十分不便或是地力比较贫瘠、自然条件较差的耕地。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投入及管护不足成为撂荒抛荒的次要原因。由于现有的水利设施大多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建,目前已损坏严重。虽然政府每年都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进行水利工程的维护,但由于大部分水利资金主要是用于8大中型设施或重点项目,而用于农业生产灌溉沟、渠等修复的资金严重不足,再加上国家制定并实施的农民“减负增收”和取消“两工”政策,乡、村集体对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和维修的调控资金减少,致使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水源不足导致无法耕种而不得不抛荒撂荒。种植业比较效益低,农户不想耕种成为撂荒抛荒的再次原因。近年来,由于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不断上涨,以及工价的大幅提价,种植成本节节攀升,但农产品价格却上涨不多。与此同时国家也相继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机补贴以及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但种植业相当部分利润却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大幅度上涨所抵消,种植业比较效益低下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同时农产品生产经常受结构性、低水平过剩的影响,市场风险大,况且农业生产很大程度还是“靠天”吃饭,投入了大量的劳力、种子、化肥、农药,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就可能颗粒无收,有时甚至亏本,所有付出都将化为泡影。农业劳动力缺乏,农户无力耕种成为撂荒抛荒的另外原因。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部分是素质低、年龄偏大的老年人和妇女,因而耕作水平较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差、耕种面
本文标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研队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181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