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单元测试(1)
培优教育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单元测试(1)一.选择题1.某人在一次车祸后,行走很难保持平衡,但听力仍然很好,则被损坏的器官结构可能是A.大脑和耳蜗B.大脑和半规管C.小脑和耳蜗D.小脑和半规管2.一只小狗出现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体发育停止等症状,其原因是A.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B.生长激素分泌过多C.甲状腺激素缺乏D.生长激素缺乏3.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一般大而薄,其主要的适应对象是()A.充分利用阳光B.减少阳光照射C.低温D.潮湿的环境4.下列有关动物“本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本能是动物出生后头几天学得的行为B.本能是先天获得的,不学而会的行为C.有些本能行为要在动物发育到一定阶段时才能形成D.有些本能行为与后天的学习有一定的联系5.夏季,在高温环境中作业的工人一般要多喝些()A.白开水B.淡的盐开水C.冰糖水D.酒精饮料6.用针刺某人的脚趾皮肤时有痛觉,但不能发生缩腿反射,这可能是由于()A.脊髓下段发出的运动神经纤维受损B.脊髓灰质后角内感觉神经元受损C.脊髓白质内传导束受损D.脊神经节内感觉神经元受损.7.甲亢病人情绪容易激动,其原因是甲状腺激素能够()A.促进新陈代谢B.促进生长发育C.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压迫神经8.小麦在灌浆时若天气阴雨连绵会造成减产,而在阴湿的气候条件下却有利于人参和三七的生长。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素是()A.阳光B.水分C.温度D.土壤9.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温度,湿度D.光照,食物10.猫头鹰有白天休息而晚上觅食的生活习性,这种现象是生物对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A.温度B.水分C.阳光D.酸碱度11.下列各项神经活动中,不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是()A.听到开饭铃响就分泌唾液B.突然看见一只苍蝇飞到眼前,就会眨眼睛C.学生听到铃声就进入教室D.骑车人看到红灯就停止前进12.发热对人体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下面对发热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发热时白细胞增多,肝脏的解毒能力增强B.在许多疾病中,发热往往预示人体有良好的生理反应能力C.一定限度内的发热对人体有益D.体温升高使病人心率增加,从而增加消耗人体大量的物质和能量13.现有A、B两种哺乳动物,其体重和年龄都相似,将它们各取5只,分别关在环境条件相同的饲养槽里,每天各饲喂100克大麦种子,但不给饮用水,结果A动物生活了6天后培优教育死亡,B动物生活了10天后死亡。下列解释没有说服力的是()A.生物体内有机物代谢所产生的水维持了细胞暂时缺水的需要B.A动物可能活动量大,消耗水分多(如出汗多),容易缺水先死亡C.在正常情况下,B动物的寿命就比A动物的寿命长D.B动物原生活在沙漠地区,A动物原生活在热带雨林中,前者比后者更能忍受缺水环境14.在燕麦胚芽鞘的顶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箔小帽,然后在暗室中从右侧照光,结果胚芽鞘将()A.向左弯曲生长B.向右弯曲生长C.直立生长D.不生长也不弯曲15.下列现象属于反射活动的是()A.草履虫游向食物B.植物的根向水生长C.鱼游向食物D.白细胞吞噬病菌16.在学习过程中,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A.可以使大脑皮层各个部分得到交替活动和休息B.有利于更多地使用大脑C.有利于开阔眼界,增长智慧D.以上三项都对17.在初冬季节,寒带地区的哺乳动物都会换上一身厚重的冬装,以抵御冬季的严寒。动物这种厚重的体毛能防御严寒的原因是()A.能减少热的传导和辐射B.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C.能减少热的对流和辐射D.能减少热的对流和传导18.小儿麻痹症患者常见下肢肌肉萎缩,主要是由于()A.缺乏锻炼B.下肢血液不流畅C.支配下肢肌肉的神经中枢受损伤D.肌细胞体积太小19.下列有关人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脑是由大脑和小脑两部分组成的B.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C.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D.大脑是记忆,思维活动的高级中枢20.在动物的行为中,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是神经系统的调节处于主导地位。而下列动物行为中,以激素调节为主的是()A.黑猩猩的模仿学习行为B.驾驶员看见红灯刹车C.闻到辣椒味,打喷嚏D.摘除辜丸的公鸡不再啼鸣,鸡冠萎缩21.如右图所示,下列曲线中能说明正常人在进食前与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的是()A.曲线aB.曲线bC.曲线cD.曲线d22.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冬眠的根本原因是()A.因为怕冷B.食物不足C.气候干燥D.体温不恒定23.运动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称为()A.感受器B.效应器C.神经中枢D.反射弧24.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主要是()①调节人体成为一个统一整体②调节心脏跳动③调节人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④调节人体生长发育⑤使人通过思维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⑥调节呼吸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②⑤二.填空题25.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培优教育如猪笼草捕捉小虫属于______________,倒放在地面的种子会把根长到土里去,这是植物根的________________.26.右图是一幅竹节虫的形态图,识图并填写有关内容:(1)竹节虫的形态像竹枝,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_;(2)竹节虫静止不动时,可以使________不容易发现它,这有利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延续;(3)竹节虫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__行为。27.有一种蜜蜂的工蜂,它会掀开已死亡的幼蜂巢室的盖子,然后把死蜂拖走。工蜂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____行为,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28.在公元4世纪,我国医书里就有用海藻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记载,这是因为海藻中含有________,它是___29.在农业上可以利用生长素去除杂草,原因是(填“低浓度”、“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或导致杂草的死亡。30.神经系统是人体主要的调节机构。它由,以及由它们所发出的很多组成。31.排尿的低级反射中枢位于内,有尿意后可以不立即排尿,说明三.实验探究题32.甲.乙两人在正常进餐后,4小时时测定的血糖含量乙为0.14%,甲为0.1%。然后给甲、乙两人分别喝下等量的同一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并每隔半小时测定一次血糖含量,所得结果如右图中的曲线所示。请回答:(1)血糖含量正常值在__________左右,由此可判断甲.乙两人中____________是病人,患的可能是___________病。(2)甲.乙两人在饮用葡萄糖液后的1小时内,血糖含量显著增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3)甲饮用葡萄糖液1小时后,血糖含量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这与体内______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_____作用有关。(4)乙在饮用葡萄糖溶液1小时后,血糖浓度也下降,但乙血糖浓度下降不同于甲的另一条途径是_______排出了体外。四.综合分析题33.小明为证实“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抑制剂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了下述实验方案:①取2个玻璃缸,分别编为1号、2号;②在2个玻璃缸中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水和新鲜水草,然后在每个玻璃缸中分别放入10条发育状态不同的蝌蚪;③向1号缸中投放含有甲状腺制剂的饲料,2号缸中投放含甲状腺抑制剂的饲料;培优教育④每天分别向各缸中投放一些饲料;⑤每隔一定时间观察一次,观察时用小网将蝌蚪捞出放在培养皿中,再将培养皿放在坐标纸上(1mm1mm),观察并测量蝌蚪的体长变化,如前肢和后肢的生长情况、尾的变化等。(1)上述设计方案中,有一些明显的缺陷或不妥,请你指出2点,(2)按照修改后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预测实验结果:。34.某研究小组为了研究动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做了如下实验选体重相同、发育正常的A、B、C、D四只小狗,A不做任何处理,B、C、D分别进行了手术处理。几个月后,得到如右表所示的结果(mg/100m1)。请分析:(1)B狗被切除的器官是,C狗被切除的器官是,D狗被切除的器官是。(2)A狗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一.选择题1-5DCDAB6-10CCAD11-15BBCCC16-20DACAD21-24CDBA二.填空题25.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触性,向地性26.(1)拟态(2)天敌,个体,种群(3)先天性27.先天性,遗传基因28.碘,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29.高浓度30.脑,脊髓,神经31.脊髓,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三.实验探究题32.(1)0.1%,乙,糖尿病(2)葡萄糖被吸收转化为血糖(3)血糖被分解,胰脏,胰岛素(4)通过尿液四.综合分析题33.(1)每个玻璃缸中放入10条发育不同的蝌蚪。用小网将蝌蚪捞出放在培养皿中。(2)用甲状腺激素喂养的蝌蚪发育的快。34.(1)甲状腺脑垂体,生殖器官(2)对照作用
本文标题: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单元测试(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184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