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三3-6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返回目录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考纲概览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中华文化这一主线,重点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包容性等。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意义类、措施类选择题为主。材料题主要立足于文化的关系、文化发展,具体分析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返回目录考向定位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什么?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是什么?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是?返回目录自主学习教材P62-70以及考案P129-1301.判断:(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与史书典籍,有其合理性;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3)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但不等于各民族的文化之间无共性)(4)中华文化就是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不能这样认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5)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包容性不是包容一切文化,而是求同存异、兼收并蓄。)×××××2.连线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表现源远流长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博大精深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包容性薪火相传,一脉相承返回目录•►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别提示•①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但在近代出现了衰微,落后于世界文化的发展。•②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内容丰富,为中华各族人民所认同、通用,但不能说为世界各国人民认同、通用,也不能笼统地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特别提示中华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具体体现。返回目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侧重点不同侧重于纵向,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侧重于横向,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广阔见证不同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联系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图示:返回目录【误区警示】1.文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提示: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所以,应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2.混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提示:独特性是从不同的文化形式上来看的,主要通过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表现出来;区域性是从不同地区上来看的;民族性是从不同民族的角度来看的。3.中华文化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提示: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趋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尤其是到了清朝,中华文化开始走向衰落,经历了衰危的过程。•命题探究•►命题角度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例1[2011·广东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返回目录A•►命题角度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例2[2012·海南卷]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1.一个小儿醒目地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的“字”。“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C2.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1/15。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①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④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宿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D3.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这说明()A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因而具有不间断性B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C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D中华文化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别提示: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返回目录•1.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返回目录•2.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1)感知中华文化的力量返回目录•(2)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返回目录方向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传承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文化交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发展的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创新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发展应该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返回目录【误区警示】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成分提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两个方面:一是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二是兼收并蓄,能够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2、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提示:要全面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说中华文化就是中华各民族文化,也不能理解为中华文化就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借鉴和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在性质上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命题角度包容性的内涵及意义【例3】中华世纪坛序写道: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下列选项中对于中华文化“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①既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②能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各种文化③能与其他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和睦相处④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A•►命题角度2包容性的意义•例4[2010·福建卷]福建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返回目录•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D命题预测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必须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关于中华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B.文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D.中华文化是唯一没有受到外域文化影响的国粹D返回目录2.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侗族大歌、壮族山歌、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等都极具特色。由此可以看出()①各民族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②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③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具有不融合性④各民族文化独立于中华文化之外A.①④B.①③C.①②D.③④C返回目录易错点1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1.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咖啡和可可)之一。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________的特点。()A.博大精深B.源远流长C.民族性D.区域性B返回目录易错点2错误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2.[2010•广东卷]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A返回目录易错点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3.木卡姆艺术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创造的,是集说、唱、乐、舞为一体的音乐经典套曲,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二木卡姆,它融合了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有着“东方音乐明珠”之称。这一艺术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它()①薪火相传、博大精深②尊重差异、兼收并蓄③博采众长、海纳百川④沿袭传统、洋为中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A返回目录•【基础巩固】返回目录重要标志重要见证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区域民族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各民族文化自身文化其他民族文化
本文标题: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三3-6我们的中华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190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