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湘教版普高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路一、教学理念水循环是地理知识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点,着重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从而有助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通过探讨交流和合作成果,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依据学科探究理论,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教学,通过提问题,引探究,共讨论,出成果,做展示,给点评,做总结的过程,重在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努力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课堂上,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把传授知识同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运用感性材料归纳整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注重知识的应用,通过案例实现和专业的结合、和社会的融合,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二、教材分析1.教材版本:湖南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Ⅰ中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2.课时安排:1课时3.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教材以水运动为主要知识体系,以立体空间的水循环和洋流运动为知识要点。作为第一课时的内容——水循环,虽然与本章其它节的内容联系不大,但非常契合本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主题,既可以提升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资源观、环境观,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动、联系、发展的辩证思维。但水循环作为地理知识的基础点,对课本后面章节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知识点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需要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把握。针对中职建筑专业学生施教,可以结合专业学习,提高其综合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依据:本课的中心内容就是水循环,只有对其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才能打下坚实的地理知识和能力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能够区分水循环的类型,是宏观理解水循环的需要,而认识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则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和运用该知识点。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2依据: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及辩证思维,就需要学生切实体会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然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限,理性认识也无法达到相应的高度,要学生全面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确实有难度。而知识的应用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作为中职生还是存在欠缺,但为专业服务是中职地理课的特色,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促使其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丰富专业知识及理论,提高实践能力。三、学生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中专建筑专业二年级第一学期学生,通过快一年多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已基本具备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经验。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思维。对本课时的内容学习,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知识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合作及讨论成果展示为主要课堂形式,同时以多媒体课件进行启发引导和知识整理,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自己是课堂的主体,不仅是教学过程的参加者,而且是教学过程的创造者。而作为中职建筑专业的学生,在平时的专业学习中也有了部分有关水循环知识点对建筑影响的内容学习,但可能只是单独的接触或表面的认识,未能探究其原理,形成知识体系。因此通过水循环的学习,可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四、综合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简单思路是:1、新课导入:以学生课间争着泡水作为引入,引起学生对水资源有限的认识。2、讲授新课:通过探讨地球水体类型,进一步增强学生节水意识。3、小组合作活动一:通过水循环短视频的演示,让学生讨论合作,动手画出水循环过程并进行展示介绍。4、小组合作活动二:通过视频介绍、图片展示,提升思维层次,让学生合作讨论归纳水循环的意义。5、讲授新课:在学生理解水循环意义的基础上,讲解如何改变水循环来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6、小组合作活动三:结合专业探讨水循环对建筑专业施工等的影响及注意点,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7、课堂总结:以教师总结、合作成果评分、小组内部总结等三种方式进行。8、作业布:结合时事,让学生了解“五水共治”,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3化建议,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联系迁移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引导学生了解丰富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总结感性材料得出理性知识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并联系实际,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以致用,培养创造的个性,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尽可能多的开发。体现了课堂教学方式发散思维及自主学习的理念。4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3、了解水循环对建筑行业相关工作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相关资料和课件的阅读,结合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2、通过水循环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3、通过对水循环和建筑工作的相互影响,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精神。二、教学重点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三、教学难点1、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四、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经验出发,通过形象生动的情境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小组合作探究法: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每一阶段的学习都以问题带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照片、视频等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增强直观感。案例分析法:以建筑专业案例,培养分析运用的能力,提高地理知识和专业能力结合和实践水平。图示归纳法:对于比较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图示,把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使学生一目了然其中的关系,便于理解。2.学法指导:5动手指导:对于本课知识点水循环的过程图,需要学生通过动手画出来,教师要在过程中指导知识结构和版面设计等,促进合作成果的优化。交流指导:本课出现的一些材料、视频需要学生分析讨论,期间随时做好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指导,及时启发引导,控制交流讨论的方向。归纳指导:在学生发言后,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的零散的,尚未系统化的结论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同时对于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用图示将其进行归纳整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统筹整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大矿泉水一瓶(2)把班级分为6组,安排各组角色。(3)每组准备好一张大白纸,蓝、黑、红记号笔各一支,铅笔,橡皮(4)评分记录表(附件1)学生准备:(1)预习课本知识,思考水循环对建筑专业的影响。(2)体会自然界水循环过程,拍摄水循环相关的照片或短视频。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课堂类型新授课多媒体授课八、教学过程步骤用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新课3分钟【视频播放】展示课间同学们拥挤接水的视频【提问】同学们这是在干嘛?为什么要这么拥挤?【引导启发】其实我们地球上的水资源也是有限的,我们这堂课就来了解水资源及其运动——水循环。【板书】水循环【回答】(争着接水,热水有限)用学生亲历的事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2讲述新课(4分钟【图片展示】地球图【提问】尽管地球表面71%都是水,但我们能利用的只有其中一小部分。为此,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地球上的水可以分为哪几类?【多媒体课件】【讲解】水的分类:1按物理状态分: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2按水的性质分:淡水、咸水。3按运动状态分:动态水、静态水。4按分布空间分: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我们今【回答】(多样化的回答)【知识点摘记】设疑引导学生思维分析呈现知识点,便于学生清晰6知识点1)天的课程重点就按水的空间分布进行探讨。【板书】海洋水水大气水陆地水【设问】这些水体各占总水量的多少?【多媒体课件】【讲解】1、地球上水的组成——扇形结构图(附件2)2、水资源利用比例表(附件3)【展示道具】拿出水瓶,指出“如果地球的水是一瓶,能利用的水资源就是一滴”【提问】由此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看课件图片】感受各类水体所占比重【直观感受】【讨论回答】(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了解用数据图和文字表结合,既直观又有明确用实物让学生感受刺激3小组活动一(知识点2)10分钟【转承】水资源有限,但我们却能看到流水不停、湖水不减,这是为什么?【视频播放】水循环简介【布置任务】通过视频介绍及对书本知识的了解,小组合作完成水循环示意简图,要求:1、内容完整、画面清晰漂亮,图画在大纸的上半部分;2、完成后请小组代表结合示意图进行介绍【巡查指导】参与指导学生小组的讨论【选组展示】选取两组代表进行展示和内容介绍【点评记分】对小组的讲解进行点评并记录评分【多媒体展示】演示水循环动画示意图(附件4)【小结】结合板书梳理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总结水循环的概念【板书】海洋水海上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大气水陆地水内陆水循环【小巩固——古诗辨析】“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得对吗?【思考回答】水循环【观看视频】【合作活动】分析讨论,合作完成水循环示意简图,选举小组代表结合图加以介绍【展示成果】1、展示各组的合作成果。2、被选的两组同学派代表上台讲解成果。【修改与整理】结合动画演示和教师的讲解,改进小组合作的成果。并通过板书,分析整理水循环的分类。【标注书本、齐读课文】【个别回答】结合知识点分析回答视频引导知识梳理,通过动手操作建立知识体系及时点评,促进提升巩固中培养辩证思维【转承】是什么能量推动了这么大的水循环?【解释】说明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转变【讨论回答】回答是太阳辐射和重力提点知74小组活动二(知识点3)8分钟推动水循环,因此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在于蒸发、降水和径流。【提问】无时无处不在的大能量水循环会给地球带来什么影响?【布置任务】结合视频播放及图片展示,分析水循环的意义,小组讨论后将结果记录在大纸的下半部分左侧,并派代表发表观点。【视频播放】【板书】水循环的意义【图片展示】流水地貌、三角洲等图片(附件5)【巡查指导】参与指导学生小组的讨论【选组展示】选取两组代表进行展示和内容介绍【点评记分】对小组的讲解进行点评并记录评分【课件展示】【小结】水循环的意义(1)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2)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3)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4)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记录】图上标注重要环节【观看视频、欣赏图片】结合书本体会思考整理知识点【小组讨论】水循环的意义【记录成果】将讨论的结果整理在大白纸下半部分左侧区域【代表阐述】小组代表上台介绍本组讨论的结果【修改与整理】结合教师的点评讲解及课件展示,改进小组合作的成果识要点以感性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及时点评,促进提升5新课讲授(知识点4)5分钟【转承】既然水循环对地球的影响这么巨大,那么人类如何通过改变水循环来改造环境呢?【思考提示】1、水循环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2、可以针对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加以分析。【分析讲解】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梳理知识点【课件展示】【归纳】【板书】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调节:1、时间调节——修建水库;2、空间调节——跨流域调水、挖取地下水3、个别调节——人工降雨、改造地表(绿化植被)【小巩固】人类活动影响水循环环节连线活
本文标题:教案―水循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191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