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耕作制度和生产特点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知识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东北地区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气候条件影响: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____、耕作制度和等概况: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不利条件:农作物易受____的影响生产品种生产特点湿润季风低温冷害(2)地形、土壤条件地形:、平原和,地形单元完整,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有利条件土壤:黑土、广泛分布,利于农业生产(3)社会经济条件重要的基地交通发达,利于发展型农业开发、人口密度__高原山地黑钙土商品粮外向较晚较低知识二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1.划分依据:、地貌、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条件差异及农业的不同。2.具体划分(1)耕作农业区分布:主要为__平原、三江平原和__平原主要粮食作物:、大豆、、水稻等气候植被自然生产方式松嫩辽河玉米小麦(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_____和。(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西部高原林区草地知识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全国、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大规模__化生产、地区化生产。最大的三江平原机械专业知识四农业发展方向1.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退化,如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等。2.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改善农业。(2)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3)经济效益、效益相统一。3.农业发展方向(1)平原区:强化、豆等农产品的生产,确保国家需求。(2)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3)山区农业:以为核心,发展农业和配套加工业。农业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商品粮粮食生态舍饲森林资源保育特色特色产品考点一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及布局特点1.农业区位条件(1)地形和土壤条件①地形单元完整,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中部和东北部的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周围的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西部高原适宜发展畜牧业。②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最高且地势平坦,集中连片,适于机械化作业。③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黑土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的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中西部。(2)气候条件①气候条件制约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特点。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量300~1000毫米,并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基本满足喜凉类作物一年一熟的生长需求。②该区气候条件使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3)社会经济条件2.农业布局特点农业生产区域农业生产类型主要分布地区主要产品主要自然条件耕作农业区耕作业平原地区,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热量和水分条件配合较好,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农作物的需求;平原广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农业生产区域农业生产类型主要分布地区主要产品主要自然条件林业和特产区林业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白桦、人参、鹿茸、苹果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畜牧业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的温带草原区及部分林区草地马、牛、羊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拥有众多的优良牲畜品种【案例一】(2008·四川文综)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1)、(2)题。(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第(1)题,自然地理过渡地带一般生态脆弱,灾害频发,人地矛盾突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应该以保持生态、降低开发强度为主,故D项符合要求。A、B、C三项都属于对区域高强度的开发利用方式,应该予以排除。第(2)题,自然地理过渡带的利用方式应该倾向于限制条件的下限。农牧区过渡带降水从农耕区向畜牧业区降低,其生产利用方式的限制条件为降水不足。因此,该地区人类活动主要应该为合理放牧和植树种草,把其建设成西部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东部的生态屏障和畜牧产品供应基地。由此选择A项。如果把其建设成为粮食供应基地,势必要开垦草地,扩大耕地,终因水源不足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由此排除B、C、D三项。【答案】(1)D(2)A【即时巩固一】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回答(1)、(2)题。(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太阳辐射②距海远近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A.铁矿B.水能C.石油D.土地【解析】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第(1)题,结合东北地区海陆位置、地形及季风气候的特征分析年降水量分布的成因主要是距海远近及东南季风影响。第(2)题,甲处降水丰富是由于地处长白山的迎风坡,加之该地为山区,落差大,故水能丰富,铁矿、石油与地质作用有关,土地资源状况与地形有关。【答案】(1)B(2)B考点二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1)资源开发问题存在问题保护措施黑土水土流失、黑土退化、肥力下降①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②植树造林,加强坡面、沟壑治理林业毁林开荒、滥砍乱伐、森林不断减少①以营林为主②合理采伐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存在问题保护措施湿地(沼泽地)面积减小,珍稀鸟类的栖息环境恶化①建立湿地保护区②退田还湿地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草地过度放牧,草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①建设“人工草场”②规定合理载畜量(2)农业经营问题①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②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方向重点平原区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发展方向重点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半山区——立体开发、山区——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发展特色经济作物(林木、人参、鹿、林蛙、中草药、水果、山野菜),实现由原料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案例二】某校地理兴趣小组拟对“区域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其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阶段Ⅱ研究成果:①我国某区域地貌格局呈半环状,外侧是高低起伏的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广阔的平原;大部分地区以温带湿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为主,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该区域的基本特征。②该区域某平原在历史上曾是一片荒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对该平原进行大规模开垦,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现在国家已决定停止开发该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请你按要求与他们一起完成该课题研究。(1)依据阶段Ⅱ研究成果,推断该区域为我国的地区。(2)该区域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商品率较高,其原因是什么?(3)该地区的大米以质量优而深受市场欢迎,请你从气候方面分析其原因。(4)2009年春季我国华北、江淮等地区遭受50年以来特大干旱,而该地区土壤水分状况却较好、旱情较轻,试分析原因。(5)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荒地保护工程的实施,该区域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请你为该区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2)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第(3)题,东北地区纬度较高,作物生长期长,同时受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昼夜温差较大,夏季光照充足,农作物养分积累量大,农作物品质优良。第(4)题,东北地区春季因纬度较高蒸发较弱,同时因为春季积雪融化补充土壤水分,因而旱情较轻。第(5)题,发展科技提高单产,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发展大农业,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是东北地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答案】(1)东北(2)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人均耕地多。(3)该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生长期长;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充足;秋季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作物有机质的积累;冬季寒冷,害虫无法过冬,水稻病虫害少。(合理即可)(4)东北地区纬度高,蒸发量小;东北地区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能增加土壤水分。(5)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树立大农业观,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改变单一的种植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耕作制度,加强黑土培肥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在林区,坚持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促进珍贵树种更新。(其他只要合理即可)【即时巩固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材料二某河段地区图及图中M地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前后冬春季节的有关实验资料。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有机质大气悬浮物大气水分实施前6.3%25.5%0.7%14.6%18.6%实施后23.5%16.7%3.2%3.4%34.5%(1)M所在地形区是________,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数据概括,M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法”后,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哪些改善?(3)M地推广“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缓解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积极作用?【解析】本题以文字材料及图表为背景,考查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措施,同时考查图表分析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正确判断M地形区为河套平原及对“保护性耕作法”的理解是解题关键。第(1)题,由图中经纬度、河流及省区轮廓等判断M区为河套平原,由于该地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水源是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过度开垦会使土地沙化,而不合理灌溉会造成土壤盐碱化。第(2)题,由材料二分析可知,“保护性耕作法”实施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含量增加,大气环境改善(大气悬浮物减少,水分含量增加)。第(3)题,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沙化和盐碱化分析即可。【答案】(1)河套平原灌溉水源土地沙化(荒漠化)土壤盐碱化(2)提高了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水分、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了局部气候(增加大气湿度、减少空气污染)。(3)可减少灌溉用水量,从而减轻土壤盐碱化的程度;可增加土壤湿度,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遏制土壤沙化。
本文标题:耕作制度和生产特点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191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