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国建筑史-第一章古代建筑(封建社会中期)
建筑史中国建筑学设计基础理论——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隋王朝结束了中国南北间长期分裂的局面,饱经战乱之苦的古老国度在隋文帝的治理下迅速繁荣起来。隋炀帝即位后便大兴土木。这一举动固然是劳民伤财的不义之举,但在另一方面,大运河的开凿又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大量建筑实践也推动了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发展,隋代建筑因此取得了突出成就。■隋建筑上主要兴建都城——大兴城(隋文帝)和东都洛阳(隋炀帝)!这两座成均为唐朝继承,进一步充实发展成为东西二京,亦是我国古代宏伟、严整的方格网道路系统城市规划的范例。唐长安城复原平面(唐长安基于隋大兴城建设而成)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隋唐东都洛阳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位于汉魏洛阳之西8公里,新建城市,地势平坦,所以布局很整齐。由于是陪都,规模比长安城略小。■隋唐洛阳城平面略呈方形,分为外城、皇城、宫城三重城垣,外城周长28公里,城墙全部以夯土筑成,四面共辟有8座城门,且位置互不对称。城内由街道分割成众多里坊(居民区),形成一种棋盘式的城市布局。宫城位于外城的西北角,是皇宫的所在地,城内粮窖密集,现已探出259座。围绕在宫城东、南、西三面的皇城,是皇室府第及百官衙署。此外,在城址的西部还有西苑,是专供皇帝游览的园林区。隋唐洛阳平面复原示意图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隋唐洛阳城的规划吸取了长安城的经验,布局上不拘于方整对称,能配合地形,道路宽度也适当缩小。除了集中的市以外,在洛河沿岸的一些坊中也设置商业,这些都是城市规划上的显著进步。隋唐洛阳平面复原示意图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河北赵县安济桥又名赵州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桥,这是世界造桥史上的一个创造。河北赵县安济桥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山东历城县的柳埠镇的神通寺四门塔建于隋大业七年(611年),是一个全部用青石块砌成的单层塔,塔的平面作正方形,每边长7.38米,每面当中开一较小的拱门。塔高约13米。塔内中央有一个石块砌成的方形大石柱,柱前每面各有一个圆雕佛像。塔的上部在挑出的石叠涩上,向内收成截头方锥形。顶部有方形须弥座,四角置山华蕉叶,中央安置一座雕刻精巧的塔刹。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里坊制都城最完善的形态。它采用中轴对称布局,规划严谨,街坊整齐。设置了封闭式皇城以处府衙,封闭式里坊控制居民。其居民区占城内面积7/8,为人口的集中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东、西两市成为当时中西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对东亚一些国家的都城产生过重大影响。唐长安城复原平面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唐长安城里坊复原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唐长安大明宫建筑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全宫自南端丹凤门起,北达宫内太液池蓬莱山,为长达约1600余米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的主要建筑: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轴线两侧采取大体对称的布局。如不计入内苑部分,从丹凤门到紫宸殿也约1200米,这个长度略大于从北京故宫天安门到保和殿的距离。含元殿利用的突起的高地(龙首原)作为殿基,加上两侧双阁的陪衬和轴线上空间的变化,造成朝廷所需的威严气氛。唐长安大明宫平面图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唐大明宫含元殿是唐长安大明宫正殿,含元殿遗址位于西安北郊龙首塬南端的高岗之上,高出平地15.6米。包括大殿、两阁、廊道、大台、龙尾道和殿前广场,总面积约70000平方米。大殿殿身面阔十一间,67.33米,进深四间,29.2米,面积1966平方米。殿单层,重檐庑殿顶,左右外接东西向廊道,廊道左右两端南折,与建于高台上的翔鸾、栖凤二阁相连。整组建筑围成凹字,好似雄鹰展翅,既是宫阙,也是主要大殿。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复员图■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含元殿高台重叠、宫阙对峙、殿阁雄伟。现在地面上夯土大台、两阁、廊道等仍存,气势宏伟、庄严肃穆。它是中国最伟大的殿堂,气魄宏大,性格辉煌而欢乐,体现了一种高昂洒脱、豪健爽朗的文化格调,充分反映了大唐盛世的建筑艺术水平。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唐乾陵布局p137图4-41■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唐乾陵气势宏大,壮观非凡。“因山为陵”,善于利用地形和运用前导空间与建筑物来陪衬主体的手法,使其成为唐陵的代表。唐乾陵在地形、文物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特点:梁山分三峰,北峰居中为主,前方东西两峰对峙而且形体相仿,犹如门阙。两峰之间依势而向上坡起的地段自然形成神道。乾陵陵园分为地下文物和地上文物两部分,地宫即在北峰,凿山为穴,辟隧道深入地下。隧道墓门用石条层层填塞,缝隙以溶铁汁浇涛锢闭,因此,迄今无损。地面上,陵园周围约40公里,园内建筑仿唐长安城格局营建,宫城、皇城、外廓城井然有序。陵园内现存有华表、翼马、驼鸟、无字牌、述圣记碑、石狮、六十一蕃臣像等大型石雕刻120多件,整齐有序地排列于朱雀门至双乳峰遥遥两华里之余的司马道两侧,气势宏伟,雄浑庄严,被誉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唐大明宫麟德殿是大明宫内另一组伟大的建筑,大约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故以“麟德”为名。遗址位于太液池西侧高地上,是唐帝宴会、非正式接见和娱乐的场所。殿下有二层台基,南北长130.4米,东西宽77.5米,分上下两层,共高5.7米。殿本身由前、中、后三殿聚合而成,故俗称“三殿”。三殿均面阔九间(前殿两山墙各占一间除外),前殿进深四间,中、后殿约进深五间,除中殿为二层的阁之外,前后殿均为单层建筑,总面阔582米,总进深86米。前中两殿和其间的过道地面原铺对缝严密的磨光矩形石块。在中殿左右有二方亭,亭北在后殿左右有二楼,称郁仪楼、结邻楼,都建在高7米以上的砖台上。自楼向南有架空的飞楼通向二亭,自二亭向内侧又各架飞楼通向中殿之上层,共同形成一组巨大的建筑群。在前殿东西侧有廊,至角折向南行,东廊有会庆亭。史载在麟德殿大宴时,殿前和廊下可坐三千人,并表演百戏,还可在殿前击马球,故殿前极可能是开敞的广场。麟德殿是迄今所见唐代建筑中形体组合最复杂的大建筑群。麟德殿复原图p113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南禅寺大佛殿较小,屋顶为单檐歇山式,屋坡平缓。建在月台上,平面近于方形,三开间,11.75米,进深也是三间,10米,殿内没有柱子。在殿内中心稍后,有高0.7米的“凹”字形佛坛,沿坛可以通行,坛上有佛教造像17尊,都是唐代原塑,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庑殿顶。总宽度为34米,总深度为17.66米。由内外两圈柱子形成“回”字形的柱网平面,称为“金厢斗底槽”。整个构架由回字形的柱网、斗拱层和梁架三部分组成,这种水平结构层组合、叠加的做法是唐代殿堂建筑的典型结构做法。佛光寺大殿作为唐代建筑的典范,形象地体现了结构和艺术的高度统一,简单的平面,却有丰富的室内空间。大大小小、各种形式的上千个木构件通过榫卯紧紧地咬合在一起,构件虽然很多但是没有多余的、没用的。而外观造型则是雄健、沉稳、优美,表现出唐代建筑的典型风格。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p146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南禅寺佛殿较小,屋顶为单檐歇山式,屋坡平缓。建在月台上,平面近于方形,三开间,11.75米,进深也是三间,10米,殿内没有柱子。在殿内中心稍后,有高0.7米的“凹”字形佛坛,沿坛可以通行,坛上有佛教造像17尊,都是唐代原塑,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南禅寺大殿虽然很小,但人们仍可以从中感受到大唐建筑的艺术性格。舒缓的屋顶,雄大疏朗的斗拱,简洁明朗的构图,体现出一种雍容大度,气度不凡,健康而爽朗的格调;同时,还可以从南禅寺的大殿看到中唐时期木结构梁架已经有用“材”(栱高)作为木构用料标准的现象,说明我国唐代建筑技术已有很高水平。中国古代建筑受等级约束,南禅寺是村落中的小佛寺,是非正式的村佛堂,故至多与贵邸的厅堂近似,使用厅堂型构架,造低一个等级的歇山屋顶。晚唐时期的武宗“会昌灭法”,使得大多数佛寺遭受到破坏。南禅寺由于地处偏僻而幸免毁坏,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当时的建造技术已经相当的普及了。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用材制度的出现,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快了施工速度,便于控制木材用料。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民间技术人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以此为”职业”建筑师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唐时砖塔有楼阁式、密檐塔和单层塔三种,其中楼阁式砖塔系由楼阁式木塔演变而来,这种塔符合传统习惯的要求,可供登临远眺,又较耐久,如西安大雁塔著名的唐代楼阁型砖塔之一。西安大雁塔为方形,7层。塔的形制为模仿木构的砖塔,塔内有木楼梯通向顶层,层间的楼板、梁、地面枋也都是木制。逐层收减高宽,塔壁略有收分。各层四面开砖券拱门,可凭栏远眺。外壁各层均用青砖砌出仿木构的柱、阑额、斗栱等。壁面隐出立柱开间,柱间作阑额,柱头施栌斗。各层叠涩出檐,檐下砌作菱角牙子。塔顶为宝瓶、葫芦。塔造型雄伟稳重,风格简洁古朴,为唐代楼阁式塔的典型。现在所见塔的表面是经明代包砌过的。西安慈恩寺塔,俗称大雁塔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西安荐福寺塔,因低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为典型的密檐式砖塔。塔平面为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高43.38米,共15级,顶上二、三层的檐部毁坏严重,现仅存13级。塔的底层最高,以上逐层递减,愈上愈促,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每层叠涩出檐,檐下砌有两层菱角牙子,形成重檐密阁、飒爽秀丽的美感效果。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塔身的内部4.1米见方,原有木制楼板,现已全毁,因此不能登临。西安荐福寺塔,因低
本文标题:中国建筑史-第一章古代建筑(封建社会中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202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