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生物的总称。2.菌株(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3.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抗逆性休眠体,称为芽孢(又称内生孢子)。4.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有完整细胞核、结构精巧的染色体和多种细胞器的微生物。5.病毒:是超显微的,无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活细胞外具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特征。6.营养:指生物体从外部环境摄取其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生理功能。7.生长因子: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又不能从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所需极微量的有机物。8.培养基:是一种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养料,它具备微生物所需的六大营养元素,且其间比例合适。9.新陈代谢:简称代谢,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动力源和各种生命物质的“加工厂”,是活细胞中一切有序化学反应的总和,通常分为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两部分。【分解代谢又称异化作用,是指复杂的有机物分子通过分解代谢酶系的催化,产生简单分子、ATP形式存在的能量和还原力(或称还原当量,以[H]表示)的作用,;合成代谢又称同化作用,是指在合成代谢酶系的催化下,由简单小分子、ATP形式的能量与[H]形式的还原力一起合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的过程。】9.细菌生长曲线:将少量纯种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恒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在适宜条件下,其群体就会有规律地生长,定时取样测定细胞含量,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就可以画出一条由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4个阶段组成的曲线,这就是细菌生长曲线。【划分的依据:单细胞微生物。(1)延滞期(停滞期、调整期)特点:a.生长速率常数为零;b.细胞形态变大或增大;c.细胞内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d.合成代谢活跃;e.对外界不良条件的反应敏感。(2)对数期特点:此时菌体细胞生长的速率常数R最大,分裂快,代时短,细胞进行平衡生长,菌体内酶系活跃,代谢旺盛,菌体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群体的形态与生理特征最一致,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强。⑶稳定期特点:a.生长速率常数为零;b.菌体产量达到最高;c.活菌数相对稳定;d.细胞开始贮存贮藏物;e.芽孢在这个时期形成;f.有些微生物在此时形成次生代谢产物。⑷衰亡期特点:a.细胞形态多样;b.出现细胞自溶现象;c.有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d.芽孢在此时释放。】10.抗生素:抗生素是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能对他种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抑制作用或致死作用。11.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是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12.消毒:是一中采用比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13.遗传性:亲代传递给子代一整套实现与其相同形状的遗传信息的特性。14.变异性:凡是在遗传物质水平上发生改变进而引起某些相应性状发生改变的特性。15.基因: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通常指位于染色体上的一段以直线排列的核苷酸序列,它具有编码一特定功能的多肽,蛋白质或RNA(Rrna,tRNA)的功能。16.基因突变:微生物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碱基的缺失、置换或插入使基因内部原有的碱基排列顺序被改变,从而引起其后代某些遗传性状的改变。17.基因重组:凡是把两个不同形状的个体的遗传基因转移到一起,经过基因的重新组合,形成新遗传个体的方式。也叫基因重组或重组。18.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经诱变剂处理后,由于发生了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这类突变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简称营养缺陷型。19.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20.转导: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中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同方国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21.接合:供体菌(“雄性”)通过性菌毛与受菌体(“雌性”)直接接触,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若干新遗传性状的现象。22.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有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组成的一个自然体。23.水体自净:指水体在接纳了一定量的污染物后,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得到进化,污染物浓度降低,水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和状态。24.BOD5:即五日生化需氧量。指在20℃下,1L污水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时,五日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毫克数来作为标准方法(单位:mg/L)。25.COD:即化学需氧量。指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用强氧化剂将它氧化成CO2和H2O时所消耗氧的毫克数(单位:mg/L)。26.细菌总数:指将1ml样品接到营养琼脂培养基中经37℃,24小时培养所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27.大肠菌群:是一群好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在乳糖培养基中经37℃、24~48h培养能产酸产气的杆菌细菌。一般包括大肠埃希氏杆菌、产气杆菌、柠檬酸盐杆菌属和肺炎克氏杆菌等。28.环境污染:是指土壤或水体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受外来有害因素的破坏而丧失自然平衡的能力,进而导致其中物质流、能量流不能正常运转的现象。29:水体富营养化:由于人类将富含N、P的污水排入水体中,使得上述水体中的N、P营养过剩,进而促使水中的藻类过量生长。藻类和随之而来的异养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耗尽了水体中的氧气,使水体变质。在淡水中表现为“水华”,海水中表现为“赤潮”。30.活性污泥: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体与悬浮物质、胶状物质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能力的絮状团。
本文标题: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225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