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1云南三大湖水环境治理_思考与借鉴_0621(PPT33页)
2017.06云南三大湖水环境治理思考与借鉴滇池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滇南泽、滇海。在昆明市西南,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滇池为西南第一大湖,也是中国第六大的淡水湖。流域面积(不包括海口以下河道流域面积)为2920平方公里。滇池湖面南北长40公里(含草海)(一说长约32公里);东西平均宽7公里,最宽处12.5公里。湖面海拔1886米,湖岸线长约150公里。湖体北部有横亘东西的海埂,是长3.5公里、宽300米的障壁沙坝,东端与盘龙江三角洲相连,西端伸入滇池,将湖体分为内外两部分,有“一线平分秋色”之美称。海埂以南称外海,是滇池的主体部分,面积289.065平方公里占滇池总面积的97.2%;海埂以北称内海,又名草海,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滇池平均深度约5米,最深处为8米左右,北部草海较浅,只有1米多深。所属水系:金沙江支流普渡河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库容:13亿立方米左右湖泊类型:地震断层陷落型湖泊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滇池污染状况20世纪60年代滇池无论草海还是外海水质均为2类,20世纪70年代为3类,20世纪80年代草海和外海的水质分别为5类和4类,20世纪90年代水质进一步恶化。分别为超5类和5类。30年来,水质下降了3个等级。水体的透明度50年代时草海可达2米,外海为1米左右,有的地方甚至清澈见底。20世纪80年代草海只有0.40~0.60米,外海为0.65~0.75米。90年代最差,草海的透明度只有0.25米,外海的透明度只有0.41米。20世纪50年代,滇池的水生高等植物十分丰富,植被占湖面的90%以上。到70年代末期,植被面积不到20%。海菜花群落为滇池的主要特征之一,60年代前,草海曾因海菜花繁茂而被称为“花湖”。70年代海菜花已寥寥无几。今天,海菜花已被水葫芦取代,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过去滇池水产资源丰富,有多种鱼类,其中以鲤鱼产量最高,金线鱼最名贵。但是由于近年水质的污染,生物群种结构已产生不良演变。50年代中期滇池尚有水生植物44种,而80年代中期减少到29种;滇池原有鱼类23种,其中土著鱼15种,现在土著鱼只剩下4种了。滇池污染原因造成滇池水污染的有三大原因。首先是,滇池地处昆明城市下游,是昆明盆地最低凹地带,所以客观上成了昆明的“排污桶”。这个“桶”必须不停地接纳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含有农药化肥的农业污水,加之滇池流域城镇化迅速发展又增加了污水数量。据统计,每年排入滇池的污水约2亿立方米,即2亿吨左右。其次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另外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滇池湖面缩小,湖盆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进入老龄化阶段,还有人为加大湖水排泄量和降低周边森林复盖率,更加速了老龄化进程。21世纪初,开始治理保护工作,水质逐渐提升。滇池污染状况改革开放,滇池流域城市快速发展,污染源以工业污染为主导,城市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也成为重要部分。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67.7万人。户籍总人口555.5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67.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70.05%。人口自然增长率5.98‰。2016,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0.43亿元人民币,粮食种植面积40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45.47万亩;鲜切花种植面积11.60万亩。2015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41.76亿元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一项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是滇中调水的近期工程,是近期我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工程之一。近期重点向滇池补充生态水量,改善滇池水环境,并在昆明发生供水危机时,提供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远期主要任务为曲靖市生产、生活供水,其次与金沙江调水工程共同向滇池补水,并作为昆明市的后备水源提供供水安全保障。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滇中调水近、中期重点工程,是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6大工程措施的关键性工程。工程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和昆明市境内,主要由高142m的面板堆石坝为主布置的蓄水枢纽、最大扬程233m的大型地下泵站、总长为115.85km的输水线路组成。设计引水流量23m3/s,多年平均向滇池补水5.66亿m3。截至2015年底,工程累计向滇池补水10.7亿立方米。通过向滇池补充稳定优质水源,配合昆明市已经实施的环湖截污等综合治理措施,滇池水体污染指数明显下降,滇池水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生态补水效益明显。同时,牛栏江水通过盘龙江河道汇入滇池,清澈的上游来水极大程度上净化了盘龙江,对昆明市的市容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都产生了积极作用,社会反映良好。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的任务为:以城镇生活、工业供水为主,兼顾生态与农业用水。工程渠首设计流量135m3/s,多年平均引水量34.03亿m3,向大理、丽江、楚雄、昆明、玉溪、红河等市(州)35个县(市、区)供水,受水区城镇生活、工业供水保证率可达到95%,农业灌溉年保证率可达到75%。滇中引水工程由水源工程和输水工程组成。水源工程采用泵站从金沙江石鼓干流提水,渠首设计水位2035m。输水总干渠自丽江石鼓渠首由北向南布设,输水线路总长度661.07km。工程总投资约697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工程项目建议书投资),总工期120个月。滇中引水工程洱海洱海,是云南高原仅次于滇池的第二大淡水湖泊。洱海属我国云贵高原的典型高原湖泊;湖泊南北长度为42.5km,东西最大宽处约8.4km,平均宽度为6.3km;洱海最大水深为20.9m,平均水深10.5m。湖盆形态特征为0.10,湖泊岸线发展系数为2.068,湖岸线长127.85km,湖泊补给系数为10.6,湖水停留时间2.75年。洱海流域境内有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波罗江、西洱河及苍山十八溪等大小河溪117条;有洱海、茈碧湖、海西海、西湖等湖泊、水库。洱海来水主要为降水和融雪,多年平均入湖水量8.25亿m3。洱海唯一的天然出湖河流为西洱河,该河全长23km,至漾濞平坡入黑惠江流向澜沧江。九十年代初,在南岸打通引洱(洱海)入宾(宾川)隧洞,近年来引洱海水量达7300万m3。所在水系:澜沧江支流漾濞江支流西洱河上源海拔:1966米湖水面积:约249.4平方公里蓄水量:约28.8亿立方米湖岸线长:128公里南北长:41.5公里东西宽:平均7~8千米深度:平均10.5米,最深21.5米类型:高原淡水湖、断陷湖洱海污染状况1992年以来,洱海水质的变化总体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1992~2001年的水质缓慢下降,第二阶段2001年~2003年剧烈下降以及第三阶段2004年后的水质相对稳定期。第一阶段,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值缓慢上升,总磷类别降低至Ⅲ类;第二阶段总氮、总磷指标值升高较快,总氮也类别降低至Ⅲ类,透明度由4m剧烈下降至不足2m;第三阶段,总氮波动性较大,总体处于Ⅲ类,总磷从2003年后缓慢下降,2008年后又缓慢上升,在Ⅱ类至Ⅲ类间波动。洱海污染原因2013年末,洱海流域总人口为83.74万人,有白、汉、彝、回等25个民族。其中农村人口584746人,占总人口的70%。2013年,大理州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761.0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2.0亿元,按照“依山就势、有缝闭合;管渠结合,分片收处;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项目规划内容为:新建6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远期(至2030年)设计处理总规模每天11.8万立方米,新建9座塘库。近期(至2020年),工程占地17.9公顷,建设内容为:新建6座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总规模每天5.4万立方米,在环洱海东岸、北岸、西岸铺设污水管(渠)235.38公里,铺设尾水输水管21.94公里;新建提升泵站17座,其中,污水提升泵站12座,尾水提升泵站5座。工程总投资估算45亿元,其中,近期(至2020年)工程总投资估算34.9亿元,资金来源以多渠道筹资为主,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抚仙湖抚仙湖,位于澄江县、江川县、华宁县三县间,距昆明60多公里。湖面积212平方公里,仅次于滇池和洱海,为云南省第三大湖。最深处为155米,是云南省第一深水湖泊。除东北长白山火山口湖──天池外,抚仙湖又是中国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泊。南北长31.5公里,东西宽11.5公里,湖岸线长度为93公里。抚仙湖总容量为189亿立方米,相当于滇池蓄水量的12倍,洱海的6倍,为中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第三位。抚仙湖的主要水源补给是降雨和地下水。历年平均降雨量为951.4毫米。抚仙湖属贫营养型湖泊,水质清澈。透明度一般为4.9—11米,最大达12.5米。由于湖泊四周支流不多且分散,陆源腐殖质极少,悬浮物不多,为贫营养性湖泊;加之湖内和湖岸周围有大量的地下泉水涌出,湖水清澈纯净,水质极好。PH值为8.36,呈微碱性,湖水净淡度为99.5%,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地理位置:云南玉溪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地质类型:高原断陷湖泊湖面海拔:1720米流域面积:1084平方公里湖泊面积:212平方公里最大深度:155米所属水系:珠江干流南盘江抚仙湖污染状况
本文标题:1云南三大湖水环境治理_思考与借鉴_0621(PPT33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22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