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从自我意识概念来解析
以自我意识解析自我摘要:自我意识不仅是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社会个体研究自身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尤其是对于处在心理发展较复杂阶段的大学生而言。本文主要从自我意识的角度,分别从自我认知、自我调控、自我评价三个层次来分析以我自身为例的大学生的普遍心理特点与情感特点。关键词:自我意识、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大学生的心理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在社会化过程中,人的心理、人对自我的认识、体验、控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少人对自己的行为与心理状态感到好奇乃至困惑,企图了解自我意识,更好的了解自己。人是理性与感性相融合的动物,一方面人能够有效地运用自然界和自身的规律有效的适应环境,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受到自身情感、欲望的限制,在不同的场合下呈现出感性的、生物的心理特征,社会心理学家们根据不同人的特点对自我意识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在逐步社会化的过程中,人会根据自身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对自我(主体)与社会(客体)做出价值评判,当自我与外界相一致的时候,人对自我的评价、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往往会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当两者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人有时会对自我或是环境做出不正确的评判。这些都可以看作是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的意识,对自己的心理过程、心理内容的反映,它往往与环境(社会)联系在一起。确切地说,自我意识是对自我及其与周围关系的意识,它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大部分,意识到自己的能力、特征、与他人的差异、存在的意义及与他人的关系、在社会中的地位等等。自我意识又可看作是个体对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包含个体在社会实践中自己对自己、自己对他人、自己对社会、自己对自然等关系的意识。换句话说,当人在评价自己或者将自己与他人做比较时,他/她就意识到了自我,意识自己的行为及思考的内容并有意识的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控制,自我意识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几种类型。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可以从知、情、意三个维度来考察,与之相对应的是认知、情感、意志三种形式,具体可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自我认知主要体现为个体对自己的外形(如身高、体重、相貌等)、心理活动(情感、想法、愿望、动机等)及外显行为(言谈举止、仪态)的一个评价,比如说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往往要回答的三个问题就是:我是谁?我是个怎样的人?我有什么优缺点?这些都是对自我的认识,也就是说自我认知是人通过剖析自己来更好的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行为取向及社会角色。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又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自我认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生理、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意识,属于自我意识的认识范畴。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图式、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自我概念只是自我认识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反映着自我认识甚至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高低,对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影响深刻。也就是说,自我概念是自我意识的一部分。生理自我往往是指人的自然属性,人的身高、样貌、体型会随着身体发育而发展,人对生理自我的认识也会相应的得到提升;社会自我是指逐步走向社会后人的社会角色、社会生活的变化促使人对社会自我的评价及认识也会发生改变;同样,基于前两者的变化自然而然地人的心理也会随之从幼稚走向成熟,在心理层面主要表现为情感的波动降低,对自我的想法、理解力、记忆力的评价都会显得更客观。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大学生的成长变化则更为人们所关注。许多大学生在升入大学后,对自我的评价与初中、高中有很大的不同。初中、高中大家的学习生活都是较单一的,都朝着一个目标努力,那就是:考上理想的大学。终于熬过了漫长的高中三年,进入到一个新起点——大学生活,可是很多大学生都以为大学就是他/她学习生涯的终点,而且上大学就是享受大学生活,渐渐地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以前父母逼着学习的时光结束了,以后大学就是自己的自由天地了。虽然有一部分学生也意识到大学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自己需要为今后的生活铺路,可是开始从依赖走向独立,从被动学习模式转向主动学习模式,要逐步培养独立人格也需要时间,这也令不少同学苦恼,于是在大学里要么是迷茫,要么是紧迫与压抑,要么是堕落,要么是缓缓前进。和许多大学生一样,我自从考上大学之后,对自我的评判、自我认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我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从小爸妈给我灌输的观念就是“读书、学习是我们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你只有考上大学,你才有可能摆脱农村人的命运......”。小时候的我总是有些叛逆,对大学、对未来完全没有概念,自从上了初中我逐渐认识到爸妈的良苦用心后,我就下定决心开始努力,从我们镇普通的中学的普通班级(慢班)开始改变,我把学习当作是我最重要的事情,总是想着要考进实验班,在上初二时我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实验班,可是我又开始为中考而战,初中三年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我从我们镇的普通中学考进了我们市的重点高中,爸妈简直比我还要高兴,我也渐渐地接受了爸妈的观点,一步步迈向我理想的大学,一直以来我学习的最大的动力就是源自于我父母、家人对我的鼓励和期望,我也不知道自己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还是外在的驱动力。上了大学之后,一方面我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了认可,自己也是可以向其他同学一样享受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觉得自己多了一份自信,另一方面又开始审视自己,究竟我学习的动力是出于兴趣还是外界的驱动,我在大学参加一些比赛受挫后很沮丧又会怀疑是自己的能力不够还是没准备好,在老师、同学的影响下,我越发感觉到我真的好好重新认识一下自己,反省一下自己,所以自从我接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职业规划课后我开始关注心理学,关注职业规划,关注大学生可能遇到和必须面对的问题,试着调整自己,重构自我意识。从这个角度而言,大学也是自我意识的一个转折点。根据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相关调查,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及自我调控呈现的趋势是:自我认知自我调控自我评价,表明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还是较清楚的,只是在进行自我评价和对自己行为、情绪的调节和控制方面的能力还有待完善。在自我认知方面,不同年级存在着显著差异,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大一到大三的学生在自我认知、自我调控及自我评价层面都呈上升趋势,这些都是由于对大学周边环境的适应力逐渐增强和知识、技能的增加,对自我的认识和情绪的调节和控制都大大提升,可是到了大四又开始发生转变,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和就业的双重任务,对外界的恐惧及对自身能力的不信任产生了较多的困惑和压力,尤其是屡屡受挫后会愈加否定和怀疑自己,显得迷茫。这些资料都体现出一个相同点: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更多的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更高的阶段,它意味着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开始认真反省自己并试着给自己定位,这个过程中自我意识发生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自我调控包括情绪调控和行为调控两个方面,多数大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遇到困难、挫折时,处理问题及调控自己的情绪方面还是比较理智的,要么是通过找朋友倾诉,要么是通过玩游戏、看电视、打球、唱K、旅行等方式来调整自己,可以说对自我情绪的处理还是理性的。但是,在行为的调控上就略显低一些,很多大学生都会意识到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制定计划是必要的,也会试着规划自己的人生,可是计划的实施上行动力不强,总会因各种原因而有所推迟或放弃,在总结时常常会把原因归结于外界的阻碍而非自己的信念不坚定。就我自己而言,我从大一开始就给自己制定每学期的计划,大到学期安排,如看四五本书,考计算机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普通话证书及参加一些比赛等,小到每天的具体时间安排,每天早上几点起床、花多少时间看新闻、看书、上网,几乎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非常满,而且非常明确,可是有时候因为前天晚上看电视、看晚会晚了,第二天就晚起,有时因社团活动、作业而不得不重新调整计划,总在不断的变化着,自己也无法有效将计划付诸实践,总是有那么多的力不从心,其实好些时候是外界原因,好些时候是自己没有好的学习状态。总的来说,时间的协调、对自我行为的协调方面都不够,其实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想要丰富大学生活,看尽可能多的书,参加尽可能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多学会一些技能,多去旅行等看看外面的世界,增长见识,常常会想要做很多很多事情,只是未能有效地按照自己的目标和想法行动,在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徘徊。在自我评价方面,普遍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自我评价偏高、自我评价偏低、自我评价模糊,这是学生根据自己目标的实现程度,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吻合程度而产生对自我的能力、性格、做事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做出的评价。自我评价偏高的大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对自己的各方面的要求、期望较高,会敢于去尝试和挑战自己,也会通过参加比赛或活动来增强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加肯定自己,但是也容易造成行动目标力不能及。自我评价偏低的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在遭受失败或挫折后常会归因于自身,从而造成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常会因为害怕失败、害怕出错错过很多机会,也就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对自我期望值过低,在学习、生活、社交上难以取得积极的心理体验,从而会引起严重的情感挫伤和内心冲突,这也往往和内向性格有关,不轻易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也难以找到客服自身缺点的正确途径,容易导致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受阻甚至形成恶性循环。“自我评价比较模糊”的大学生存在两方面的极端,一方面,当他们一想到自己的优点时候可能会沾沾自喜,忘乎所以,非常自信,极度肯定现实自我,对自己的评价很高;可是一想到或是和强者比较时,又表现出极其的伤感,极力否定自己,难以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更加难以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从这三种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自我评价的主观性较强,难以形成对自己正确的认识,不过这往往与大学生的经历和性格有关,随着逐步走向社会,对自我的评价和认识会更能体现社会的特点,对理想自我的追求会减弱,更能联系实际生活有效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更加关注现实自我。大学生是受到社会关注的一个群体,我们的成长及未来极有可能代表民族、祖国的未来,无论是国家、老师还是父母,都对大学生寄予厚望,希望年轻一代能正确给自己定位,更好的认识和评价自己,更好的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新调整自己:一是从依赖走向独立,培养自己的独立人格,步入大学也意味着离开父母的依赖,开始试着自己独立的做些事情,自己处理自己的生活琐事(洗衣服、收拾房间等),多参加实践活动,去做兼职等,体会生活的苦与乐,学会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二是多看些不同类型的书,大学是读书的最佳时光,离开了大学,将会面临着各种琐事,家庭、工作的压力都难以让我们再有像大学里这样好的环境学习和读书,读书真的能开阔人的眼界,让人认识自己,同时也从他人的人生经历中学到经验;三是要有主见,自觉主动的做一些事,不盲从,有自己的计划和安排,自己的事情自己管好,必要时多跟朋友、同学、老师求助,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和生活;四是多出去走走,不要向以往一样封闭式学习,多去外面走走、看看,多给自己制定旅行计划,让自己的心情和视野变得开阔,看问题就不会那么局限;五是坚定自己,不轻易否定自己,要有自信,带着自信去尽可能地尝试,不怕犯错,只是为更好看清自己,也了解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以上这些都是我在大学期间对自己想说的话,也是在结合众多大学生的心声而描述的观点,我希望每个大学生都能加强自我教育,真正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过一个无愧于心的大学生活。我相信经过这些努力,我们作为大学生对自我意识,对自我的认知、自我的调控、自我的评价一定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而且是积极的改变,使现实自我更倾向于理想自我。参考文献:1、王启康:论自我意识及其与自我之关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6卷第1期,2007.12、孙圣涛、卢家媚:自我意识及其研究概述,心理学探析,第20卷第1期,2000年。3、张燕:大学生自我评价的问题及分析,青年与社会(科教论坛),2013、1。4、李敏: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现状及教育研究,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郑和钧:论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中国教育学刊,2014.5。6、转引360个人图书馆
本文标题:从自我意识概念来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260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