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公示前言2012年3月30日《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获国家住建部批复,按照住建部要求,《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总规》)成果编制工作正式启动。本次《总规》规划区范围为广州市域,包括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萝岗10个市辖区以及增城、从化2个县级市,面积7434.4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规划编制的依据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2号)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规则的通知》(国办发(2010)20号)4、《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国办函(1999)31号)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146号)6、《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的通知》(建规[2005]2号)7、《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2008)8、《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2005)9、《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2007)10、《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1)11、《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12、关于对《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纲要》意见的函(建规城函[2012]045号)13、《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发改地区[2012]2915号)14、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公示目录前言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和规模城市空间结构产业发展与布局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市域旅游规划总体城市设计与特色规划规划实施保障名词解释意见反馈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和规模一、城市性质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南方国际航运中心。二、发展目标坚持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城市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实现重大突破。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将广州建成广东省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和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面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三、城市规模根据国家住建部对《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的批复,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17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管理服务人口20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非户籍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在内)。四、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从城市到区域,强化区域中心在全国层面,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泛珠江三角洲层面,加强区域合作,拓展腹地,成为广东服务泛珠江三角洲的集聚辐射中心。在珠江三角洲层面,深化粤港澳合作,携领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广佛肇经济圈层面,加快广佛肇经济圈建设,重点推进广佛同城化发展。从制造到创造,发展现代产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产业高端化、集群化、融合化发展。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从实力到魅力,建设文化名城保护历史传统文脉。重点保护与修复反映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岭南文化中心地、中国近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四地”特色的空间载体。凸显现代特色风貌。以珠江文化生态带、传统中轴线、新城市中轴线为重点,打造传统与现代呼应的城市名片。统筹利用各类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具有多元、包容、创新精神的文化创意之都。从安居到宜居,构筑宜居城乡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公交优先,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优化公共中心体系。全面提升“花城”、“绿城”、“水城”魅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城市”。从二元到一体,实现城乡统筹高标准、高起点推进镇村规划编制,实现城乡规划全域覆盖。逐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健全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从粗放到集约,强化组团发展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优化各组团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促进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的协调互动,完善城市功能组团的综合服务功能,实现职住相对平衡,强化紧凑集约发展,构建舒展的紧凑型多中心网络型空间结构。重点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分流外来人口,提升人口素质。优化用地开发强度,引导居住、就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的相对平衡,保障城市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城市空间结构继续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十字方针,促进城市空间发展从拓展增长走向优化提升,形成“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的多中心网络型城市空间结构。一、一个都会区是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主要承载地。重点发展现代商贸、金融保险、文化创意、医疗健康、商务与科技信息和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优化布局区域及城市高端功能;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提升都会区用地效益和环境品质。二、两个新城区指南沙滨海新城和东部山水新城,是带动率先转型升级的两个战略性新区。重点完善综合配套,注重提升新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实现居住、就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协调及与产业同步发展,吸引人口加快集聚。三、三个副中心指花都、从化、增城三个副中心,是城乡统筹的重要载体。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承接都会区人口和功能的疏解,辐射带动镇、村整体联动、共同发展。产业发展与布局2012年3月30日《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获国家住建部批复,按照住建部要求,《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总规》)成果编制工作正式启动。本次《总规》规划区范围为广州市域,包括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萝岗10个市辖区以及增城、从化2个县级市,面积7434.4平方公里。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和规模一、城市性质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南方国际航运中心。二、发展目标坚持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城市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实现重大突破。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将广州建成广东省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和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面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三、城市规模根据国家住建部对《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的批复,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17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管理服务人口20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非户籍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在内)。四、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从城市到区域,强化区域中心在全国层面,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泛珠江三角洲层面,加强区域合作,拓展腹地,成为广东服务泛珠江三角洲的集聚辐射中心。在珠江三角洲层面,深化粤港澳合作,携领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广佛肇经济圈层面,加快广佛肇经济圈建设,重点推进广佛同城化发展。从制造到创造,发展现代产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产业高端化、集群化、融合化发展。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从实力到魅力,建设文化名城保护历史传统文脉。重点保护与修复反映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岭南文化中心地、中国近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四地”特色的空间载体。凸显现代特色风貌。以珠江文化生态带、传统中轴线、新城市中轴线为重点,打造传统与现代呼应的城市名片。统筹利用各类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具有多元、包容、创新精神的文化创意之都。从安居到宜居,构筑宜居城乡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公交优先,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优化公共中心体系。全面提升“花城”、“绿城”、“水城”魅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城市”。从二元到一体,实现城乡统筹高标准、高起点推进镇村规划编制,实现城乡规划全域覆盖。逐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健全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从粗放到集约,强化组团发展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优化各组团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促进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的协调互动,完善城市功能组团的综合服务功能,实现职住相对平衡,强化紧凑集约发展,构建舒展的紧凑型多中心网络型空间结构。重点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分流外来人口,提升人口素质。优化用地开发强度,引导居住、就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的相对平衡,保障城市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城市空间结构继续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十字方针,促进城市空间发展从拓展增长走向优化提升,形成“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的多中心网络型城市空间结构。一、一个都会区是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主要承载地。重点发展现代商贸、金融保险、文化创意、医疗健康、商务与科技信息和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优化布局区域及城市高端功能;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提升都会区用地效益和环境品质。二、两个新城区指南沙滨海新城和东部山水新城,是带动率先转型升级的两个战略性新区。重点完善综合配套,注重提升新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实现居住、就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协调及与产业同步发展,吸引人口加快集聚。三、三个副中心指花都、从化、增城三个副中心,是城乡统筹的重要载体。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承接都会区人口和功能的疏解,辐射带动镇、村整体联动、共同发展。产业发展与布局一、规划目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推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有机融合。二、产业布局形成“一核三带”的产业布局。“一核”为现代服务业集聚核,“三带”为东部产业集聚带、北部产业集聚带、南部产业集聚带。三、战略性地区1、建设13个现代服务业战略性地区: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会展总部功能区、白云新城商贸文化功能区、白鹅潭现代商贸功能区、城市新中轴线高端服务业功能区、黄埔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天河智慧城、广州国际创新城、广州南站商务区、越秀核心产业功能提升区、南沙滨海新城核心明珠湾区、庆盛枢纽高端服务业合作区。2、建设9个先进制造业及新兴产业战略性地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空港经济区、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花都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龙穴岛港口物流基地、从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规划目标形成多中心、多层次、网络化的公共中心体系,优化文教、卫生、体育、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二、公共中心体系形成“两主、六次、多地区”(两个主中心、六个次中心、多个地区服务中心)的公共中心布局。“两主”将承担起为全国、广东、珠三角地区的服务职能,包括北京路传统主中心、珠江新城主中心(含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地区、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六次”将发挥市域服务的综合职能,包括白云新城次中心、白鹅潭次中心、广州南站次中心、黄埔临港商务次中心、东部山水新城次中心、南沙明珠湾区次中心。“多地区”将发挥地区服务的综合职能,包括花都新华、从化街口、增城荔城、萝岗中心区、番禺市桥等综合职能型公共中心。综合交通规划一、交通枢纽体系按照“内三/外三”枢纽总体布局,优化升级都会区内的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站和广州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同时,加快建设外围片区的北部空铁联运综合交通枢纽(白云机场和广州北站)、东部(新塘)综合交通枢纽、南部(万顷沙)综合交通枢纽。一、对外交通系统1、航空巩固白云机场在全国三大枢纽机场的地位,建设成为功能完善、辐射全球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新建第二航站楼和第三跑道,最终形成5条飞行跑道(4F等级飞行区),2个航站区,辅以公务机基地、海关监管区、联邦快递(FedEx)亚太转运中心、空港物流园区等。完成第二机场阶段性选址研究,已着手进行用地控制。2、水运强化广
本文标题:《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263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