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语文上册《天净沙-秋思》教案-北师大版
《天净沙·秋思》(2课时)课前预习: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作者的信息完成《语文助学》预习积累部分相关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教学目标:1、有感情诵读散曲。2、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3、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4掌握本小令中烘托、情景交融等写作手法,并体会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评价任务: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筛选重要信息并牢记,检测目标一的达成度。2、速读作品,找出文中所运用的意象,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等方式,小组交流讨论,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再选择其中的一句充分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细致刻画一下,解决目标三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从语言角度,赏析诗歌,领悟曲中情趣,检测目标四的达成度4、通过与《天净沙》的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悲秋情怀和思乡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思念,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的情感,与亲人、家长等长久不见面而产生的渴望再见到的感情。思乡,是与思念亲人、故居,对童年、青少年生活及那时朋友的追忆的结合。如果说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为世界人民所共有,那么中国人的思乡之情恐怕最浓。让我们来共同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感受远在他乡的游子的浓浓乡情。二、自主学习:1、学生简介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常识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2、学生简介“曲”这种文体: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3、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听范读,注意节奏,体会感情基调。(2)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小组读——试着背诵。(3)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初步获得的整体感受。三、交流研讨。研读课文深入理解感受意境美1、一首好的词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完课文后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以“我仿佛看到了……”为开头,将画面描述出来。示例:我仿佛看到了几根枯藤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地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在作者的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桥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业的人们。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向远方踽踽而行。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3、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这些景物描写中,品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一关键词句表现出来?“断肠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断肠人的精神家园已化作了一片荒芜,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满目萧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树、马、水都是萧条的、凄凉的、无助的,其实是人的落拓与哀愁的写照,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这景无疑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这景与人,境与情,自然意象与社会境遇,和谐的统一于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羁旅之悲。请大家齐声诵读,将景语化为情语,体验体验游子的悲苦与心酸。(朗读)教师小结:这篇作品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4、请用“我最喜欢(词或句),因为它”的句式来描述自己喜欢的句子。示例:我最喜欢小桥流水人家,因为它在色调上与前句有明暗的差别,带给人温馨之感,想必此时此刻,屋中人正围着圆桌吃着晚饭,享受天伦之乐,这更衬托了游子的清冷氛围。我喜欢“天涯”一词,因为它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成语“日暮途穷”,加重了悲戚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四、课堂总结:本首小令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组合起来,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意境本小令前三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五、检测点拨:(一)基础题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二)综合题1、从前三句中挑选一句,描述一下画面,说出景物特点。2.此曲哪一句点明了主旨?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六、反馈总结: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小令,将文字转化为画面,体会它的意象,从总体感受了小令的意境;再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了作者绘秋的思乡之情,进入它的艺术境界,我们的文学素养有一些提升。七、作业设计:1、积累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2、朗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柳(郑谷)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1、体会《柳》的大意。2、这首诗的意境、抒发的感情与课文各有什么不同?3、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4、由“千丝万絮惹春风”联想出描写春风的诗句。第二课时一、导入展示:这首经典之作,全诗没有一个字提到秋,但恰恰写出了经典的秋天景象。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这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二、自主学习:1、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教师明确: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短短5句28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面,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用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2、这首曲前三句都是名词(词组)并列,一个名词(词组)是一个景物,九个不同景物各自独立,在你的脑海里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有没有困难?用相关词语把它们连成句子,例如“枯藤老树相缠,枝头立定昏鸦”,“西风劲吹,古道上人骑瘦马”等等,是否要好?请具体说说你的看法。教师明确:“意向并列”为古代诗歌的重要表现手法。1、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多的想象的自由;2、独立的景象(意象)之间存在构成某种同一情景的内在联系;3、在有限的字数中增加了意象数,增加了信息量。三、交流研讨:1、《天净沙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作品中的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旅之苦,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彩。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相互辉映。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艰难凄苦,感情上也成鲜明对照。2、阅读下面三首《天净沙》,说说为什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似乎更能打动人?[越调]天净沙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越调]天净沙江上张可久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越调]天净沙无名氏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教师明确: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比另外三首《天净沙》更为动人。马致远的《秋思》的情绪、情感特征(惆怅、忧愁、悲苦)鲜明,这和适中的一系列景物富有这类情调的特征而且妙合无垠有密切关系。其他三首比较模糊,甚至不统一(如白朴)。“断肠人在天涯”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其他三首没有这么醒豁的“诗眼”。而且这一句使全诗进入了人的心灵,显出情感的深度,其他三首基本上或较多的停留在视觉图景的表层。写的是羁旅愁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思乡绝唱”),思乡情愁往往更能打动人。因而,马致远的《秋思》对读者的感染程度,对读者心灵的触动都更大。四、检测点拨:1、枯藤老树昏鸦”与“依依孤鹜残霞”描绘的景象,其基调是否一致?为什么?点拨:不一致。前者凄凉,后者恬静。2、在[越调]天净沙中,无名氏写“新雁”,不用“一行”而用“一声”,有何用意?点拨:以动衬静。3、比较《天净沙·秋》与《天净沙·秋思》的异同,填写下表《天净沙·秋》白朴《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作者描写的景物画面呈现的色彩给画面配一名称作者表达的情感两首曲的相同点五、教师小结:有人说:“品一壶清茶,读一首好诗,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今天我们共同学习鉴赏这首好诗,想必已感受到些许生命的愉悦,其实,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处处充满了美好和诗情画意,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去体会,学会从生活中感悟文学,从文学中领悟生活。六、作业设计: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白朴《天净沙•秋》,完成50字赏析文章。课后以诗歌的意境作一幅画,各自进行交流。七、教学反思:诗歌本身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把抽象的意象、意境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这节课上重视朗读教学。我首先在设计上摒弃了诗句上的翻译,腾出时间放手让学生来进行朗读,在朗读中让学生融入本诗所独有的情境中,体会诗歌当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那一幅幅悠远的画面,这样,学生不但能进一步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更能体会到参与创作的乐趣。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讲的还是太多,不能够做到简炼,在教学有序的衔接时,不能够做到很好地过渡。课堂设计的教学问题还不能够具有开放性,在讲这首小令的情语时“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时,没有做到深入下去,给人一种没有沉下来的感觉,有的只是泛泛地讲,没有点到重要内容上。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上册《天净沙-秋思》教案-北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292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