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为种重点掌握)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免疫系统(immunesystem):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及淋巴循环网络组成,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行使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fense):是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免疫功能过高-超敏反应;过低-免疫缺陷症。*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的功能。免疫监视功能的异常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性的病毒感染。*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是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通过免疫网络调节免疫应答平衡的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是指机体的免疫细胞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继而活化、增值、分化,产生效应的过程,是多细胞系及多种免疫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二章抗原抗原(antigen,Ag):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即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者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性(免疫反应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能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抗原特异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即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且仅能与该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抗原决定基(antigenicdeterminant):能被抗体、BCR或TCR识别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物质。因其通常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故又称其为表位(epitope),表位的形成取决于抗原的一级结构和空间构象。表位是抗原分子中能被抗体、BCT或TCR识别的最小靶结构,其性质、数目、空间构象决定抗原的特异性。*抗原结合价(antigenicvalence):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时,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特异性结合的抗原决定基的总数称为该抗原的~。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两种抗原分子中带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成为共同抗原表位(commonepitope),抗体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这两个概念说明表位是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免疫方式:是指进入宿主内的抗原剂量、途径、间隔时间、次数以及免疫佐剂类型等因素。(由强到弱:皮内,皮下,肌内,腹腔,静脉,口服)*异噬性抗原(heterophilicantigen):是指一类与种属无关,广泛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可导致交叉反应的发生。肾小球炎,心肌炎,溃疡性结肠炎等。胸腺依赖性抗原(TD抗原、T细胞依赖性抗原):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必须依赖T细胞辅助的一类抗原。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蛋白等。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抗原、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细胞辅助的一类抗原。细菌脂多糖、荚膜多糖及聚合鞭毛素等。第三章免疫球蛋白抗体(antibody,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增值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特异性识别、结合和清除相应抗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免疫球蛋白(secreted,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根据其存在形式,分为分泌姓(sIg)和膜型(mIg)。*互补性决定区(CDR):即高变区(HVR),免疫球蛋白的VH和VL内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成为高变区。由于VH和VL的3个高变区的氨基酸在蛋白质一级结构上部是连续排列的,但经过肽链的折叠,形成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后,在空间位置上相互靠近,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决定抗原特异性,负责识别和结合抗原。故又称为CDR。*结构域(domain):Ig的重链、轻链均可折叠为数个球形结构,称为~每个结构域大小相似,约含110个氨基酸。Ig轻链只有VL和CL两个结构域,重链的结构域随着Ig种类不同而变:IgA-4、IgD-4、IgG-4、IgE-5、IgM-5。与重链可变区相接的恒定区结构域称作CH1,然后依次为CH2、CH3、CH4。*调理作用(opsonization):IgG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后,可通过其Fc段与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杀伤能力,此即抗体的调理作用。*ADCC: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IgG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结合后,其Fc段与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促使细胞释放细胞毒颗粒,杀伤靶细胞,称为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第四章补体系统*补体(complement):并非单一成分,是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构成的多分子系统——补体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生物反应系统。多种微生物成分、抗原-抗体复合物以及其他外源性或内源性物质可通过三条途径激活补体,其形成的产物具有溶解细胞、调理吞噬、介导炎症、调节免疫应答和清除免疫复合物等功能。补体系统式机体发挥固有免疫防御的重要部分,也是集体发挥体液免疫效应的主要机制之一,并对免疫系统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C3转化酶:经典途径C4b2a;MBL途径C4b2a;旁路途径C3bBbC5转化酶:经典途径C4b2a3b;MBL途径C4b2a3b;旁路途径C3bBb3b*MBL途径(甘露糖结合的凝集素途径):活化过程无需抗体参与,血浆中甘露糖结合的凝集素(MBL)可直接识别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重复糖结构(如甘露糖、岩藻糖、N-乙酰葡萄胺),进而一次活化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C4、C2、C3,形成和经典途径相同的C3转化酶与C5转化酶,激活补体级联酶促反应。第五章细胞因子*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一种主要由参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能调节细胞生长。分化成熟、功能维持和免疫应答;参与炎症反应、创伤愈合和肿瘤消长等。目前将所有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造血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统称为细胞因子。噜噜(Lulu):傻妞儿一枚。鉴定完毕;P第六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细胞分化抗原(LDA):细胞在不同分化阶段。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和受不同刺激而活化的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抗原。此类抗原除可以表达于白细胞表面,亦可表达与红细胞系和巨核细胞、血小板谱系,还广泛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等非造血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大多是跨膜糖蛋白。不仅在免疫应答的各阶段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参与细胞生长、成熟、分化和发育等过程。*分化群(clusterofdifferentiation,CD):来自不同实验室、能识别同一分化抗原的多种单克隆抗体归为一个分化群,并一序号表示不同分化群,如CD1、CD2等。由CD抗体群识别的分化抗原成CD分子。CD分子原意是针对单克隆抗体而言,但因目前主要集中研究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结构和功能,故现在CD主要指分化抗原。同一种CD分子可表达于不同细胞,同种细胞也可表达多种CD分子。*细胞黏附分子(CAM):指一类能介导不同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间相互接触、结合和作用的糖蛋白或糖脂分子。分布于细胞表面或ECM中,以受体-配体结合的方式发挥作用。使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或细胞-基质-细胞间发生黏附,参与细胞的识别、活化、信号传导及生长、分化、移动等过程,是介导免疫应答、炎症反应、血栓形成、肿瘤转移及伤口愈合等的重要分子基础。第七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那些可引起快速而强烈的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2抗原),其编码的基因成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人类MHC分子:即人类白细胞抗原,其编码基因称为HLA复合体,即人类MHC。第八章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来源于淋巴干细胞,占外周血白细胞的总数的20-45%,是构成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群。根据其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功能,可分成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功能的免疫活性细胞,包括T、B淋巴细胞,以及以NK细胞为主的第三群淋巴细胞。阳性选择:发生在胸腺深皮质区,参与选择的细胞是胸腺皮质上皮细胞,其表达抗原肽-MHCⅠ或Ⅱ复合物。经历了阳性选择的T细胞具有自身MHC限制性。阴性选择:发生在胸腺皮髓质交界处及髓质区,参与选择的细胞有胸腺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经历了阳性选择的SP细胞与此处的树突状细胞或巨噬细胞相互作用,能与其表面表达的抗原肽-MHC复合物发生结合的T细胞被清除的过程,称为~。意义:将具有自身反应性的T细胞清除,是T细胞获得中枢免疫耐受的主要机制。TCR(T细胞受体):是T细胞特有的抗原受体,是T细胞识别抗原的功能结构。TCR是T细胞表面的异二聚体。根据其肽链组成,TCR可分为和两类。外周成熟T细胞中90%以上表达,型T细胞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处于核心地位。表达的T细胞属于固有免疫细胞。CD3:具有五种肽链,即。五种肽链均为跨膜蛋白,跨膜区有带负电荷的氨基酸,与TCR跨膜区带有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盐桥。CD3的五种肽链间组成异二聚体或同源二聚体:。CD3的作用是将信号传导至T细胞内。(横线部分很难打耶,大家当作填空就好了哈~呵呵)第九章抗原提呈细胞和抗原提呈抗原提呈细胞(APC):是一类重要的辅佐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早期起重要作用。T细胞识别抗原时,不是识别游离的抗原分子,而是识别与自身MHC分子结合的抗原肽,即抗原肽-MHC复合物。APC的功能就是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处理好的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并为T、B淋巴细胞的活化提供协同刺激信号。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能刺激初始T细胞活化的主要专职APC,功能强大,在免疫系统中占独特地位的APC。DC除了可在抗原加工、提呈,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外,还在诱导T、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分化、发育,自身免疫耐受形成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成熟DC与未成熟DC的比较恒定链(Ii链,MHCr链):在ER中新合成的MHCⅡ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被一段非多态性的多肽链占据,该链被称为恒定链。形成(Ii)3九聚体。从而阻止进入细胞质的MHCⅡ类分子与其他内源性抗原肽结合。Ii链的主要功能是:参与MHCⅡ类分子的组装和折叠;封闭MHCⅡ类分子的肽结合槽,组织MHCⅡ类分子与细胞质中的内源性抗原结合。第十一章适应性免疫应答TCR的双识别:T细胞在识别抗原肽-MHC复合物时,由TCR的V和V负责识别,其中CDR1区和CDR2区识别MHC分子的多态性残基,CDR3区识别抗原肽。TCR在识别抗原肽的同时必须识别自身MHC分子的现象,称为~免疫突触:AP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在细胞相互接触部位形成了一个特殊结构,称为T细胞突触,也称为免疫突出。多种跨莫分子聚集在富含神经鞘磷脂和胆固醇的“筏”状结构上,并相互靠拢成簇,形成细胞间相互接触部位,中心区为TCR和抗原肽-MHC复合物,周围环形分布大量黏附分子。免疫突触的效应:1,增强TCR与抗原肽-MHC复合物相互作用的亲和力;2,促进T细胞信号传导相关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信号通路激活;3,促进T细胞效应功能的发挥。第十二章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免疫耐受:是一种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是免疫系统的一种主动反应过程。免疫耐受的产生需抗原诱导,又一定的潜伏期,对抗原具有特异性,并维持一定的时间(具有记忆性),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本特征,是一种负免疫应答。分为先天和后天免疫耐受。AICD(activationinducedc
本文标题:免疫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06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