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7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件16.短文两篇
16短文两篇陋室铭飞入寻常百姓家旧时王谢堂前燕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情景引入刘禹锡故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曾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而被贬为地方官。自主预习作者简介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2.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3.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学习目标导入新课“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体简介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和州刺史。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写作背景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朗读课文(xīn)(hóngrú)(tái)(dú)译:山不在于要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仙:这里指仙人。名:出名,有名。灵:灵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映入。译: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上:名词作动词,长到。入: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译: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鸿儒:博学的人。鸿,大。白丁:指佛经。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译:可以在陋室里弹琴,浏览佛经。调素琴: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没有世俗的乐曲来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丝:指弦乐器。案牍:指官府文书。劳形:竹:指管乐器。形,形体,躯体;劳,使动用法,使……劳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何陋之有:有何陋?倒装句。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德馨(品德高尚的“我”)龙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山水比喻起兴山仙水陋室合作探究2.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陋室不陋景(景色之雅)——环境优美人(交往之雅)——交友高雅事(情趣之雅)——情趣高雅3.作者在本文提到诸葛亮、扬雄有何作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的高尚志趣和抱负,以此类比,证明“陋室”不陋。4.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有美好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6.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托物言志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托物言志将个人之“志”寄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成为作者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写作时常常以物为喻,往往写得比较含蓄。7.本文几乎通篇对偶,请找出本文的对偶句。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④调素琴,阅金经。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设喻引题山仙水龙喻喻陋室德馨环境清幽(景)情趣高雅(事)古贤自喻反诘点题人物不俗(人)手法:托物言志虚实结合骈散结合修辞:对比、对偶、比喻、比兴、反诘、用典、借代安贫乐道高洁傲岸何陋之有陋室不陋课堂小结16短文两篇爱莲说1.了解“说”的特点;(重点)2.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难点)学习目标导入新课周敦颐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讲授新课“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说讲授新课注意朗读节奏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初读文本讲授新课字音学习蕃淤泥涟亵濯鲜有闻噫颐fánliánxièzhuóxiǎnyūyīyí讲授新课词语释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独爱菊予独爱莲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洗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过分艳丽更加生藤蔓长丫枝多的只我很讲授新课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予谓菊噫鲜有闻少宜乎众矣应当亲近而不庄重叹词,表示感叹却认为多讲授新课重点句段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讲授新课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喜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章的语句回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细读文本讲授新课这些句子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语句描写角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生长环境体态芳香风度讲授新课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献媚权贵托物言志花之君子中通外直胸襟磊落不蔓不枝豁达正直香远溢清美德可以永远传播亭亭净植仪态端庄,气节高尚,令人尊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说说下列句子各体现了什么品质。讲授新课为什么写陶渊明独爱菊花?写菊有何作用?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讲授新课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讲授新课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思想的句子,并指出作者的处事态度是什么?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我们再联系周敦颐的人生态度,他主张入世,不赞成避世。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贵,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讲授新课练习:根据提示理解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2.《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当堂检测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4.《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5.《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当堂检测6.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7.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当堂检测课堂小结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抒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课堂小结
本文标题:2017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件16.短文两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0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