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原因:1.历史背景: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础。隋王朝统治年代随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发展。隋炀帝曾下令使臣下嫔妃着华丽丝质衣冠。2.物质基础:到了唐代丝织品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超过前代,为唐代服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文化(思想)基础:唐朝与各国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度,使之与本国服装融会贯通,因而得以推出无数新奇美妙的冠服。襦裙服系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短袖)的传统装束。襦的领口常有变化,襦衫领型有:圆领、方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盛唐时代有袒领。唐代裙的质料、色彩和样式均大大超过前代,可谓群芳艳,瑰丽多姿。如唐诗中所涉及的诸多裙式有:“翠霞裙”,“荷叶罗裙”、“隐花裙”、“竹叶裙”、“碧纱裙”、“霓裳月色裙”等。比较有名的石榴裙最大的特点是裙束较高,上披短小襦衣,两者宽窄长短形成鲜明对比。上衣短小而裙长垂地的优点是使体态显得苗条和修长。这种襦裙服是对前代服装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女着男装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是较为罕见的现象。封建时期女子着男装,常会被认为是不守妇道。唐以前在汉魏时也有男女服式差异较小的现象,但那不属于女着男装。但在唐朝时,女子仿制男装、穿着男装的情况相当普遍。原因:1、影响中原的外来服饰,绝大多数都是马上民族的服饰。2、思想气氛非常宽松。初唐到盛唐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契丹、回鹘与中原交往甚多,丝绸之路的骆驼商队络绎不绝,对唐服影响很大。胡服热席卷中原诸城,其中尤以长安及洛阳等地为盛,其饰品也最具异邦色彩。较典型者,即为上戴浑脱帽,身着窄袖紧身翻领长袍,下着长裤,足登高腰靴。在隋唐时期,中国服饰最明显的特点是双轨制。在大的祭祀场面,穿汉人的传统衣服。在平时,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鲜卑装)系统。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被允许穿开胸衫,比如永泰公主。当然,歌女、舞女也可以穿以取悦于统治阶级,但是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允许穿的。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慢束罗裙半露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开放的程度。唐代承前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唐代服饰的发展是整体上的发展,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于表现自由、丰满、华美、圆润,在鞋、帽、巾、玉佩、发型、化妆、首饰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特点。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朝鲜半岛民族服饰主要吸收了唐服长裙垂地的特征来突出个子,但更加强调蓬松的质感。日本和服则吸收了唐服高超的服饰图案,以美妙的图案来衬托人物,但色泽上多采用和色搭配。唐朝在服饰上采取开放政策,对西域、吐蕃的服饰兼收并蓄,因而“浑脱帽”、“时世妆”得以流行。这就是中国古代服饰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与前两次服饰大变革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服饰大交流是由南北走向向东西方向流动。唐朝时吸收印度和伊朗文化、融入我国文化的情况,不仅在服饰上,还在壁画、石刻、雕刻、书、画、绢绣、陶俑中,充分体现出来。比如白居易《长恨歌》中提到的的“霓裳羽衣舞”即是胡舞的一种。欣赏一下下
本文标题:唐代女子服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13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