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与创新
中国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与创新摘要: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近30亿人口追求现代化生活的强烈愿望和行动,与有限的自然资源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大量耗费不可再生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少数国家以攫取他国资源为手段的发展模式也不可能沿袭,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走进科学发展的道路,创造、发展合理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新的科技革命将引领人类进入绿色、智能、惠普、再生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为生产力的发展打开崭新的空间,引发产业结构的新一轮变革,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成为未来社会新的支柱产业,将人类带进绿色、智能、低碳时代。关键字:绿色发展发展创新改革转型随着和平崛起及其国际地位迅速上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全球化时代,由于人口和经济规模效应,中国的发展经验及存在的问题都具有世界意义。在过去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奇迹举世瞩目,即使受到全球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影响,09年中国的GDP增长率仍然超过8%,再次引发了关于“中国模式”的热议。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由于存在发展阶段、国情特征、国际分工等因素,中国还需要解决脱贫、就业、老龄化等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尤其是要避免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对全球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世界同样希望中国在重塑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需要一个绿色的中国。中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和环境禀赋不具优势,人均主要资源的占有量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到1/2,并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张和人口的增长而进一步降低,造成国内重要资源能源的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我国整体的工业水平还不够高,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主要靠规模扩大的外延式增长。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低附加值、高能耗、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转移,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还处于中低端水平,经济调整任重道远。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最严峻的危机还是来自国内日益深化的资源环境的问题。面的重化工业阶段的经济快速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中国的战略性资源能源,特别是油气等优质能源以及铁、铜、铝、铀等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将长期处于供需紧张的状态。一方面,中国上述资源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可能进一步攀升;另一方面。海外资源开发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外部条件的限制,成为中国重大的资源能源安全隐患。同二十年前相比,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越来越复杂多样的污染格局和打范围的生态退化压力。由于复杂利益驱动遏制‘监测能力不足和监管能力滞后等原因,中国环境污染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全面遏制,并且已发展成为跨部门跨行政区的区域性大气污染,因此需要综合的解决方案。挑战同时也孕育着机遇。在人类社会转向后金融危机时代、后石化石燃料时代以及后工业化时代的过程中,大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战胜危机的同时,如何寻找新的战略机遇,占领新的制高点,重组新的经济架构,争取新的竞争优势,以最小的成本及综合、协同的手段共同应对三重危机。其实,我们从这些挑战及其背后原因中,不难看出解决问题的一个主题,即“绿色发展与创新”。绿色创新是绿色发展的关键,中国应对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顺应国际发展潮流和趋势,大幅度地提高这样生产率或环境绩效,加速推进绿色发展以及抢占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和发展主动权,就必须依靠绿色创新。绿色创新不是要解决独立的问题,而是要全面审视整个系统;不是要依靠系统的创新和变革。其中的技术、组织、制度、结构、文化价值等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一种因素如果发生变化,则需要其他因素的变化与之协调,一实现系统层面的功能和发展方向的政变。①从宏观层面上看,中国的绿色发展需要加强和协调一下五大创新。(一)加强绿色科技创新绿色科技创新又是绿色创新的核心和关键。由于中国过去的资源效率极低和资源利用方式及其粗放,目前即使资源生产率有了明显提高,但乃和发达国家的资源生产率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大幅度提高资源生产率的潜力和余地很大,这将有助于中国大大缓解因经济较快发展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所导致的助于需求压力。为进一步加强中国绿色科技的创新力度,第一,需要对国家创新系统进行重新的定向和定位,以便绿化现有的主导技术体系。第二,继续加大绿色科技研发的财政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第三,实行促进绿色技术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优先购买国内具有自主知产权的高新技术装备和产品。第四,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绿色科技的研发,促进形成部门、企业、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绿色科技投入格局。第五,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部门、企业。研发机构、中介和社会的广泛合作;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绿色意识,为绿色科技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第六,加强绿色政策与创新的协调,创造有利于绿色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绿色政策对绿色科技创新的激励作用(二)加强绿色结构创新中国已重化工业为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式造成目前严峻的资源形势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调整、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式造成不失为缓解中国目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条主要途径。为了推进中国的绿色结构创新,要制定和完善促进绿色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政策;利用金融、税收等手段扶持和鼓励绿色科技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大理发展生态农业或循环型农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加速信息化进程;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严格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准入标准;继续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推进企业和产业兼并重组等。(三)加强管理模式创新针对传统自上而下的环境管理模式的缺陷和弊端,根据集权和分权相结合,权利、能力与责任相匹配的原则,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加强政府在可持续发展着一社会公共领域提供服务的职能。这主要表现为促进部门分割封闭式管理模式向部门综合协调模式转变;错金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向上下互动的治理模式转变;从政府绝对主导的管理模式向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在内多元化合作治理模式的转变。②(四)加强治理工具创新要加强治理工具的创新,提高政策的效率和有效性。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法律层面和政策层面。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有效监督规范政府的环境行为。对已有的法律法规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估,消除不同法律之间、法律与规章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强法律、规章之间的互补和协调性,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一以改善法律体系的质量和提高法律的适应性;修订法律条款中的不适应性的内容,对原则性的法律条款进行细化和补充,以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等。完善政策工具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站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借鉴OECD的管制影响分析方法或世界银行的环境政策矩阵对现有的部门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好和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各部门内部的政策进行系统地评估和清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政策性内耗,提高政策的整合性,有效发挥政策工具的组合作用和功能③;创新、优化和发展现有的环境政策体系,在消除或降低现有政策手段内部冲突的基础上,修订和弥补现有政策中的不足,积极研发、制定和补充新的华宁政策手段,特别是制定和出台消费领域的相关华宁政策,鼓励和引导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性消费。(五)加强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就是要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进行扬弃。协调热播与自然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改变人们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逐步建立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我们共同的未来》指出;“人类的生存和富裕依赖于能够成功地将可持续发展提到全球道德的高度。”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要求人们具有高度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明白自身活动对于自然、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长远影响和后果,认识自己对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崇高责任,并能够自觉地为社会的长远的利益而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人们应当改变超前消费、炫富、过分追求物质利益、以牺牲环境来换取高额的各种不道德行为转向适度消费、绿色消费或可持续消费,建立生态文明或绿色文明④。从绿色经济的目标看,绿色经济既是解决当前全球危机和多重挑战下经验发展困境和维持经济增长的一条发展之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从世界范围看,联合国环境保护署绿色经济的倡议也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赞同和支持。不少国家已经开始开展实施与绿色新政相关的行动。从当前国际和主要大国走向看,世界上的先进国家试图利用此次全球危机和挑战中的机遇,通过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在新的一轮经济发展进程中促进经济转型,占领国家经济竞争力在全球的至高点和领先位置,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绿色经济正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的一个新趋势和热点议题,并有望成为未来不可逆转的潮流和方向。对中国而言,在当前的后金融危机中,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即依赖煤炭供应的能源结构,虽然短期内可以实现经济的发展,但是从长期看却难以摆脱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困境,从而难以真正实现绿色转型和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因此,中国的发展迫切需要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此为压力倒逼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以低碳经济为主要导向的绿色转型,从根本上增强抵抗经济危机的能力。参考文献:①《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②《可持续发展治理的一个理论框架》陈邵锋③《中国环境新概念界定评述》简新华④《可持续发展论》张坤民
本文标题:中国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与创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16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