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任务3.4-处理销售业务
1《会计基础》教学设计课题名称任务3.4处理销售业务教学时间2课时课型新授课一.教学内容分析使用教材:《会计基础》。教学内容:任务3.4处理销售业务。教材分析:以小企业为参照,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图文并茂,实用性强。二.教学对象分析是中职一年级会计专业的学生,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思维活跃,表现力强,学习这一课题前,学生们已掌握了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对相关核算账户的结构和内容有一定了解。但对相关账户的核算和运用还不够熟悉,他们所理解的知识点分散、知识面单一,对会计知识的连贯性、整合性方面还是有欠缺,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销售业务核算的主要内容;2.掌握销售业务的核算方法。能力目标:1.会正确运用销售业务核算所需设置的主要账户;2.能熟练运用借贷记账法对销售过程的主要经济业务进行核算。情感目标:1.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2.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取得产品销售收入的核算;2.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核算。教学难点:1.已销产品成本的计算;2.计提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核算。五.教学策略及方法1.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岗位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法;2.学习方法:实操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法;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企业销售商品仿真发票及银行支票、进账单、公司印鉴、记账凭证等;4.教学策略:通过学生分组,运用以上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体和企业销售商品仿真单据,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训单据凭证、企业销售商品仿真发票及银行支票、进账单、公司印鉴、记账凭证等;七.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2复习旧课(3分钟)以已学的购进业务核算为基础,进行知识的迁移。提问对比:1.购进方支付买价支付进项税货款已付2.销售方取得销售收入收取销项税货款已收学生思考回忆,以已学的购进业务核算为基础,进行知识的迁移。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换位思考,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新课导入(5分钟)提出新问题,引入本课新内容:1.一家电脑公司生产并销售电脑属于这家公司的何种业务?2.是否能确认为销售商品收入?3.需要设置什么会计账户进行核算?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联系实际生活经验思考销售产品的业务性质。承前启后,结合前面收入的确认条件和有关销售商品的会计账户,推导会计分录的编制。讲授新课(50分钟)关于销售商品收入核算的理论讲授:1.企业销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应设置哪个会计科目核算?→“主营业务收入”(损益类)2.发生销售商品取得收入的经济业务,会涉及哪些原始单据?由哪些岗位人员填制?增值税专用发票(会计)、转账支票(对方)、进账单(出纳)、收料单(仓管员)3.由相关单据推导销售商品收入的账务处理:增值税专用发票、收料单→“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转账支票、进账单→“银行存款”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1.强调销售商品是企业的主营业务,使学生明确“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核算内容,并根据科目性质明确借贷增减方向。2.强调销售材料是企业的其他业务,使学生明确“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的核算内容,并根据科目性质明确借贷增减方向。3.要求学生拿出相关单据,回顾思考各种单据的用途和填制内容,推导出销售商品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4.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写出相关会计分录。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联系所学过的知识,以及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有关销售商品业务场景,与教师一起推导出会计分录通过讲授法与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的结合,帮助学生从生活中的感性认识联系到专业知识的理性认识,从而推导出相关经济业务的会计账务处理,同时进一步加深巩固以前学过的相关单据的填写内容,明确单据所代表的核算原理。31.结转已销售甲、乙产品的成本记入哪个账户?成本是多少?――因为是企业销售产品而付出的销售成本代价,所以记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2.主营业务成本是什么性质的账户?增加记入哪方?——损益类账户中的费用类账户,增加记借方。3.库存商品是增加还是减少?金额是多少?——男装和女装卖出去,库存商品减少。资产类账户,贷方。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逐一讲解:作为结转已销产品业务,应按“产品销售成本计算表”的金额借记“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贷记“库存商品”账户。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业务先尝试独立完成,在纸上写出自己的结果,然后认真听老师讲解,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通过讲授法与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的结合,帮助学生从生活中的感性认识联系到专业知识的理性认识,从而推导出相关经济业务的会计账务处理,同时进一步加深巩固以前学过的相关单据的填写内容,明确单据所代表的核算原理。1.产品销售应交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记入哪个账户?金额多少?2.“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增加还是减少?——企业应负担的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增加。3.销售商品,支付销售费用是在销售业务中长发生的业务,广告费、展览费、运输费等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逐一讲解:企业应交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是企业应负担的税费,应记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销售商品,支付销售费用是应计入“销售费用”。1.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业务先尝试独立完成,在纸上写出自己的结果,然后认真听老师讲解业务处理2.回答问题3.学习并在书本划出新知识通过ppt形象地展示销售业务处理的不同点,点拨提问,激发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训演练(20分钟)堂上实训:完成实训练习册中有关销售商品收入的题目。要求:同桌两名同学为一组,分别担任会计员和出纳员,完成本岗位相关单据的填写。会计员:增值税专用发票、记账凭证出纳员:转账支票背书、银行进账单巡回指导,审核各组完成的相关单据和记账凭证。按要求分别担任会计员和出纳员工作岗位,完成有关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支票背书、填写进账单和记账凭证的实训练习1.让学生清楚各角色职责及经济业务处理的工作流程;2.鼓励学生学会分工合作,明确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及速度。4归纳总结(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岗位工作内容,以及相关单证的正确填写。展示部分学生成果,通过出现的问题归纳不足和易错点。1.利用课件演示各种相关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填制的细节及步骤。2.总体评价课堂上各组表现并打分。师生共同探讨,学生自评、互评。各组展示成果,小组之间形成对比,总结业务处理的技巧和不足。帮助学生加深、消化知识,实现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布置作业(2分钟)1.课后完成实训:各组成员互换角色进行实操。2.当企业未收到货款时,以及企业销售和主营业务无关的如销售材料获得收入时,应编制的会计分录是什么?2.设疑:销售商品收入的业务的总体流程是怎样的?除了会计员和出纳员还涉及哪些工作岗位?1.解答学生问题,建议学生增加角色对白,加强对职场用语的使用;2.提出新问题,使学生持续保持学习热情。完成实训作业并思考、预习下一课时内容。通过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布置预习课题,让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八.教学反思1.本次教学通过任务引领教学活动,学生掌握收入业务处理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服务意识,为提高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基础。2.本课程模拟企业销售业务,经济业务呈现、会计处理全部使用仿真单、证、章,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能力弱的学生,提高完成任务的速度,控制教学时间,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3.学生在分辨销售产品和结转成本出现一定的学习困难,这两个学习困难在下次上课时需改进。4.在课堂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力求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通过模拟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引领学生学习的思维,冲破一些经济业务难于理解的障碍。
本文标题:任务3.4-处理销售业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2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