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本章的教学目的通过第一章的学习,要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1、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2、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3、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预期目标;4、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关于科学发展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本章讲授的主要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五节科学发展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什么叫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的含义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观点和学说所构成的理论体系;另一种是从广义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很多后继者所丰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所构成的理论体系。我们平常作为指导思想所使用的马克思主义概念,基本上是属于广义上的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2、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列宁曾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此外,如果谈到某一国家,那就要估计到同一历史时代这个国家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具体特点”。《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5页。(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乱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81页。列宁也说:“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是某种一成不变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了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个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列宁选集》第4卷,第274页。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发展过程。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命题,并且初步阐述了这个命题的思想内涵,它既是毛泽东作为党的核心领袖人物当年认识水平的反映,又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思想结晶,是一种合乎历史必然性的理论思考的产物。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由毛泽东在1938年才提出,但是这并不是说,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是突然冒出来的。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在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中,就已经提出过要研究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的思想。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在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中,就已经提出过要研究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的思想。早在1919年,李大钊在最初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就提出:一个社会主义者,“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精良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李大钊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1920年,李大钊又说过:社会主义的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时,必与英、德、俄……有异。”《李大钊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恽代英在1920年也指出:“我们的任务,在寻求一个适合国情,而又合于共产主义的方针来。”《恽代英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58页。“我们的任务,在寻求一个适合国情,而又合于共产主义的方针来。”《恽代英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58页。陈独秀在1922年把马克思的学说和行为的精神归纳为两条:第一,“实际研究的精神”;第二,“实际活动的精神”。他说:“我很希望青年诸君能以马克思实际研究的精神研究社会上各种情形,最重要的是现社会的政治及经济状况,不要单单研究马克思的学理。”《陈独秀文章选编》中,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77页。1923年5月,李达在《马克思学说与中国》一文中提出了“中国可以应用马克思学说改造社会”的论断,同时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对于目前的政治运动,究应怎样决定,这一点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上并未为中国共产党筹画”,但我们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革命的一般原理,“按照目前中国国情”,既“当时产业的情况和文化的程度”,完全可以定出一个政策来。《李达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02页。1926年,蔡和森指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世界各国共产党是一致的。但当应用到各国去,应用到实际上去才行的。要在自己的争斗中把列宁主义形成自己的理论的武器,即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一贯精神来定出适合客观情形的策略和组织才行。”《中共党史报告选编》,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24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提出不是哪一个人的突发奇想,而是很多人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毛泽东表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科学命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这个命题的提出,标志了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从感性升华到了理性,这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之间关系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有两个关节点,需要特别强调:一个是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一个是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从六届六中全会的文件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在党的中央领导层开始形成了共识。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等问题有过系统的论证。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合影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的共识。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毛泽东1942年3月30日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讲到:“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08页)在这里,一是要“解决中国问题”,二是要“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相互关联的目标。从预期目标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二是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优秀文化之中。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就是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例如:毛泽东用“愚公移山”来说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来说明实践出真知;用“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来说明具体情况必须具体分析。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具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具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他们辩证地统一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二节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第二节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1)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开始萌芽、初步形成、走向成熟、继续发展和曲折发展等阶段。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在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在探索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3.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并达到成熟(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毛泽东在全党劳动地位的确立,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根本政治保证;第二,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与失败的反复比较,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第三,抗日战争的复杂的环境和丰富的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土壤。第四,党的理论素养的加强和思想路线的端正,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4.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手稿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概括为6个组成部分和3个活的灵魂。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艺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关于革命性质、任务、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步骤、前途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关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关于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毛泽东会见参加全国科学规划委员会扩大会议的代表
本文标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一)武汉理工大学-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毛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21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