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宋代文学-南宋诗人范成大
中国古代文学史:南宋初期文学•以下叙述均为个人对范君之审鉴,大部分本着实事求是原则,按照个人喜好方式对其艺术成就的种类进行抑扬贬褒。•仅供交流不做细究,纯属巧合如有雷同。By:083441班,谢晓丹。古艺之通才,至善之佳音:范成大•姓名:范成大•字致能,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致能名由忧国,愿为黎民竭致所能,石湖名由故乡。•籍贯:江苏苏州•享年:67•圈内好友:陆游姜夔等•特点:好像什么都会可惜不是什么都很会•范成大是魏信臣的女婿,宋参知政事魏良臣的侄女婿,魏氏宗谱有载。•范成大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的族人裔孙,因而,范成大称范仲淹为仙翁七点详解石湖君•生平•诗人范成大•词人范成大•旅行家范成大•情系乡里的范成大•“冰人”范成大•书法家范成大生平范成大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在世时文名显著,母亲是书法家蔡襄的女儿、文彦博的外孙女,自小就是沉浸在墨翰飘香之中,蔡氏对范成大的启蒙影响很大。范成大少有才名,十三岁时便遍读经史,十四岁作诗引来父亲挚友的一致喝采,不过这里或许有点看在他爹爹的面子上。可是范成大年少时却遭遇丧乱之苦。父母过早地相继离去,留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在世上,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同样是爱国文人,他简直是比少年鲁迅还可怜,好歹周树人还有母爱,病母也是美,而范成大类?纠结…后来他在寺院中借来经书苦读十余年,不仅学得一身的满腹诗书,还形成了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其实范成大在很多方面很像与他同是姑苏人的前辈范仲淹,当年范仲淹也是年幼丧父,在长白山醴泉寺苦读数载,留下过“断齑划粥”的佳话。在为官上,范成大也是极似范仲淹,为人刚正不阿,且视死如归。•据《神道碑》记载,以范成大为女婿的魏良臣即是敏肃公,是南宋初年,皇帝派去金国求和、并订下不平等和约的那个,魏良臣则是一个在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至今人们对他仍褒贬不一。•而(承值郎)魏信臣则是魏良臣的胞弟,宋绍兴年间在朝廷任郎官,他将小女儿嫁给了范成大,也是一场政治婚姻,可惜在范成大中进士前夕,魏信臣就去世了。•范成大与杨万里年龄相仿,都是在北宋灭亡前后出生的,又同在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同列名于“中兴四大诗人”。我一直认为杨万里的诗确实是比范成大写得好,现在依然这么觉得,不过范成大在仕途上更为得志,做到参知政事,晚年退职闲居。范成大仕途•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徽州司户参军•历任太平惠民和剂局馆职•吏部员外郎•被控越级提升而遭免职•乾道四年,起知处州•次年被召入朝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处州知府•任特使,赴金国索取河南陵寝事•中书舍人•请领闲职返回苏州,任广西静江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礼部尚书•参知政事•谏官弹劾,罢职归里•沿海制置使•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入仕村”的由来•范成大自五十八岁归隐石湖之后,便在上方山麓石湖之畔住了下来,并沿越来溪故基随地势高下,设堂、馆、亭、轩,有“北山堂”、“玉雪坡”、“锦绣坡”、“千岩观”、“梦鱼轩”、“说虎轩”、“盟欧亭”、“绮川亭”、“寿栎堂”等景。其中绮川亭就建在石湖南岸的被称作“入仕村”的莫舍村,这与范成大有着深厚的渊源……•一天,范成大乘船在石湖里游玩•至石湖滩一户人家,见有人便上前讨口水喝•这位少妇是秀才莫子文的妻子李秀珍•“红嘴绿鹦哥(炒菠菜)白玉金镶边(煎豆腐)碗中杀鸡(炖鸡蛋)白莲开花(焖豆瓣)”•不觉便生出了帮那秀才一把的念头,临别时与李秀珍约定,三天之后,他来与她丈夫叙叙•第四天一早,范成大骑马从山边经自豪街、澄湾里、桃花里、庙桥头、周家桥再到下周村,来到了越来溪边莫舍村。•莫舍村人聪明,地方灵,田园美,农家乐,引动了范成大一个打算•想在此地上建一幢别墅,不知你们夫妇两人可否帮忙购得一块宅基?•家父生前在院前留下一片竹园,现在荒芜,老先生若不嫌弃,不妨就在这儿结庐•朝东面湖,地块平坦、宽阔,前后都有河道,正是理想之地•范成大择日开建别墅,并借住在莫子文家,亲自督工。李秀珍为他烧菜做饭,范成大天天享用正宗田家饮食•有厅堂,有长廊,有假山荷花池,当中有九曲桥和亭子的组合型建筑落成,范成大题名为绮川亭•从此范成大住在绮川亭,以石湖山水为背景,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流传后世•莫子文得到范成大指点,连中举人进士•莫舍村也因范成大的绮川亭,又被人称为“绮川”,名气大振•以明朝为例,莫舍村登科入仕的就达五十多人,非常引人注目诗人范成大•杨万里评他的诗:“清新妩媚”、“奔逸隽伟”—《石湖诗序》,“湖山点缀”之清丽隽永前无古人。”好假啊…•其实范诗还有“婉峭”、“浅切”的一面,杨万里不会读不出来的,或许这是文坛潜规则,文人都爱互相夸赞的TAT~•因为范深受佛、道的影响,诗中消极颓废的东西还是不少的。•杨万里还说:“今海内诗人,不过三四,而公皆过之,无不及者”,原来越离谱了TOT~这评价不仅是我看来很虚了,众人来看也明显是有欠公允诶,此”无不及”应该指的是模仿的诗人及其诗文风格内容无所不及吧…•就拿陆游来说,范大成的诗相比也不可能超过啊,杨万里这样评价真的有背本心或者是和陆游有仇也说不定…•早年未中举时和为官初期还没有脱离模仿阶段,他的反映民生疾苦的诗多效张籍、王建(作品选P163《催租行》效王建)等人。•范君很多诗是写得不错,但要名流千古,多少缺了点特色风格,其效仿的前人实属不少,但毕竟是别人的文思,不可自成一家,要深刻必须要自成风格,作为一名学者。尽管这么说,可是他的诗歌是在同时期摆脱江西诗派的牢笼的极少数诗人之一,并且唯有一种题材的诗作范成大的创作可媲美众家,此点稍后会有分析。旅行家范成大•作为旅行家,范成大比不上徐霞客,但作为士大夫和诗人,范成大的精神世界却远比徐霞客这样的“专业”旅行家丰富,说白了就是唱歌的里面舞跳得最好的,可是一部分志录也确实很有价值。•《揽辔录》金国,具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骖鸾录》《吴船录》,桂林山川形胜,不仅可资考证,游记色彩也很浓厚。•《桂海虞衡志》,桂林岩洞、器具、饮食、物产和民俗史料,对研究广西地方史和西南民族史尤为珍贵。•《吴郡志》50卷,是中国最早的具有正式规模的地方志之一,历来都为历史学家所重视。词赋文人范成大•词的风格方面,范成大很”努力”的学习苏轼,于其清旷、雄伟等方面均有所得,但由于艺术修养不及,他在豪迈、飘逸方面距苏稍远,一些诗作显得气韵不足,略欠浑成。•总之他所有带有模仿的东西我都不赞赏,平生最恨的就是作为文人学着还借鉴他人成果甚至抄袭,虽然石湖居士也只是化用,但我认为不是一个被称作有价值的文人可以有的。忆秦娥范成大•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黯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个人分析:一般的诗人写怀人怨情,感情浓露,而本词却无一言怨愁,抒情婉曲,静谧和温馨掩盖了淡淡的离愁,的确别有风味,东厢月照,月光使栏杆影卧于楼板,说明月已偏斜。楼外,风寒露重,杏花如雪,缀满枝头,是一幅静谧、优美、空灵的画面。•美归美,还是那句话,缺乏风格,不像苏轼的词,一读便知出自其笔,就这一点,不可比拟。还是喜欢独一无二的东西,不求多,一份足矣。情系乡里的范成大•范成大很热爱自己的故乡吴郡,今江苏苏州。上面讲的莫舍村也是反常大对故乡积极的的影响贡献之一。以至于告老还乡后的那段时光是他最闲适的时期,并无过多的官场留恋。•苏州不但有市民、农民、还有渔民、船民、山民,而且都曾经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的主流群体,这样的朴素人文因此苏州能有范成大这样的“田园诗人”,并却大多数田园诗都是取景苏州,可见其对家乡的喜爱和眷恋。•著《梅谱》丰富了梅花的审美内涵,引起了“梅花热”,南宋时因范成大等的影响被誉为“天下尤物”。•所以作为一个不忘本,心怀育土的人,范成大是很成功的,很值得学习。“天下尤物”梅花•梅花是我国特产传统名花,南宋时已被誉为“天下尤物”。•南宋范成大(1126-1193)是我国梅花科学研究的先驱者,为爱梅、赏梅、咏梅、艺梅、记梅的名家。•他的《范村梅谱》乃是我国和世界上的第一部梅花科学专著写于苏州石湖,经统计他还写下了约170多首有关梅花的诗词。该文在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范成大在梅花研究上多方面的科学成就和对我国梅文化作出的贡献。•苏州的梅花以惊蛰前10天,后10天为最佳赏梅期,也就是3月初到3月16日左右,大家既可看到梅花的含苞,也可以看到梅花的绽放。•其中有最著名的赏梅景区邓尉山“香雪海”,范成大有很多咏梅诗取景于此。香雪海•苏州吴中区光福镇,这是个历史悠久、景色秀美的古镇,享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的美誉,曾经被评为十大水乡古镇之一,其中有最著名的赏梅景区邓尉山“香雪海”。•“香雪海”景区南依邓尉山,北靠虎山,东临上崦湖,西滨下崦湖,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地处太湖之滨,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极适宜梅树生长。•邓尉山前后,梅树成林,构成邓尉梅花甲天下的奇观胜景。香雪海位于苏州城西南,清代诗人、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荦游邓尉山时,即景寓意,在吾家山畔题写了“香雪海”三字摩崖,从此,香雪海便名闻遐迩,并且很快被人们公认为这里的地名。想去香雪海靠近沪杭苏的同学可留意咯•去香雪海的自驾路线:•A、上海方向:1.沪宁高速→正仪枢纽→苏州绕城高速→光福互通下→230省道向西第二个红绿灯处右转善光线向北→光福香雪海•2.苏沪高速→苏州绕城高速西南段→光福互通下→230省道向西第二个红绿灯处右转善光线向北→光福香雪海•B、南京无锡方向:沪宁高速→东桥枢纽→苏州绕城高速西段→光福互通下→230省道向西第二个红绿灯处右转善光线向北→光福香雪海•C、浙江方向:苏嘉杭(乍嘉苏)高速→尹山枢纽→苏州绕城高速西南段向西→光福互通下→230省道向西第二个红绿灯处右转善光线向北→光福香雪海•D、苏州市区的游客可乘坐公交63路、65路以及公交43路到达光福香雪海。书法家范成大•范成大(1126-1193)与陆游、朱熹、张即之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自书田园诗卷》纵16cm,横321cm,有“子孙宝之”、“宣统御览之宝”、“秘笈之印”等收藏印章。书法温润典雅,俊秀清新。•范成大在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岳珂《宝真斋法书赞》称其书法“笔劲体遒,可广可狭”,明王世贞也称其“书法出入眉山、豫章间,有米颠笔,圆熟遒丽,生意郁然”(《□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三十),与张孝祥并称为南宋前期书法两大名家。•作为书法家他是成功的,并且有据可依,而且是很物质的证据……“冰人”范成大•《晋书·索紞传》:“孝廉令狐策梦产冰上,与冰下人语,紞曰:‘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作媒,冰泮而婚成。’”(“士如归妻,迨冰未泮”见《诗经·邶风·匏有苦叶》)。后即称媒人为冰人。•“冰人”就是媒人的意思,范冰人为姜夔和自家青衣小红牵线红绳促成鸳鸯的“风流佳话”成为众人茶后谈资……•时间,梅花开放的冬季;•地点,范成大隐居的石湖别墅。•事件,姜夔的自度曲:“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萧。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这个风流轶闻也是起因于梅花。•姜夔经过杨万里介绍,去石湖范成大家做客•自度新曲《疏影》、《暗香》•后请家中青衣女小红歌此词•范成大在旁边窥出出了他们两人的爱慕之意,只是捻须微笑着默不作声。•范成大无以为送,便把小红赠给姜夔•后来经过垂虹桥时,赋诗一首《过垂虹》•“小红低唱我吹萧”,以前只是闻其句未知其人,能歌善舞的小红原来是范成大家中的青衣女,姜夔作梅花诗赚得美人归,这段风流佳话至今回味也是满口溢香,真是太给力的月老红娘,缘此赞美范成大为人亲和系线鸳鸯,从此被誉为佳话,众人不禁对范成大的成人之美的侠义之风慕上几分。•那么你是否也同样佩服范公赠小红的所谓慷慨之举呢?•a,赞同者一定是非女性群体。免金娶妻何况是美妻,简直是八辈子也羡慕不来的馅饼。何不换位思考,你愿意当馅饼不?•b,女性则会愤愤的想,青衣女也是人哪,等价交换也仅限于物物或物币吧,何况还是免费,小红会不会太惨,被当做维系他人友谊的“物”还被写得迫不及待乐不可支,也无奈大概是因为文人父系多吧,知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宋代文学-南宋诗人范成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28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