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议论文写作基本范式及训练议论文写作基本思路议论文形式的基本要求1.观点鲜明(题目、首尾、重点语段)2.条理清晰(段落、层次有显示条理的词语:首先、其次、更进一步来说)3.权衡比较(中心语段的展开)4.控制例子“因果分析+起承转合”六段式1.起。【定向引述+分列正反面观点+表明态度】(80字左右)2.一承。【原因分析一,己方角度。】(150字左右)(“为什么”)3.再承。【原因分析二,他方角度】(150字左右)(“为什么”)4.三承。【背景分析(社会原因)】(150字左右)(“为什么”)5.转。【结果分析】(150字左右)(“该怎么做”)6.合。【重申论点+措施分析】(100字左右)(“该怎么办”)三种可以交互使用的论证方法因果分析型:例1:我们不禁要问,男儿就不能落泪吗?选秀节目中男选手们落泪,究其原因,或为成功而哭,是开心的眼泪,泪水是表达他们快乐情绪的方式;或为失败而难过,为付出很大心血没有回报而哭,泪水成为他们宣泄和倾诉的方式。不论乐哭,还是哀哭,都是真情所致。其实,人有七情六欲,哭泣是人的天性,不分性别。男儿落泪亦是人之常情。建立假说型:例2:大凡喜爱外国文学作品的女性,都喜欢读夏洛蒂的《简爱》,但如果我们认为夏洛蒂仅仅只为写一段缠绵的爱情而写《简爱》,那就错了。作者借简爱的人生经历解说了一种思想,一种在当时社会崭露头角的思想,一种至今仍值得提倡的思想——女性的独立意识。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简爱没有那份独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开始有金钱、有地位的新生活,而不用过着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悲惨日子,不用承受离开爱人后两地相思的撕心裂肺的痛苦心情。但没有了这种精神的独立与人格的尊严,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还是那个令人感动流泪的经典吗?正反对比型:(与假说有交叉)核心语段的写作题目:一篇名为《川师大女学生向社会借资200万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帖子在网络上走红。文中,自称川师大毕业的21岁女生樊某某希望有人能够“支持”她200万元,可以提前为父母在城里买一套房子+装修+两份社保以尽到孝道,目前还没有工作的她承诺将在15年内将贷款还清,并且承诺“我的后半生将为你而活,创造的财富都可以属于你”。该帖立即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作为一名高中生,你对樊某这种“尽孝”的方式怎么看?请写一篇评论,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己方影响尽孝首先要父母能乐于接受,才能真正给父母带来幸福安康的晚年。樊某尚没有工作,那么物质上的尽孝更应在能力范围之内,能力范围之外的物质满足没有必要、更不必奢想。否则于己徒增压力,也让父母担心操心。穷时不吝奋斗,敬父母哪怕只能一粥一饭,虽艰苦亦是至孝之举。此外,尽孝的物质来源应该合法、合理,樊某要把自己的后半生抵押出去,以自己的人格尊严为代价,哪怕可以提供父母锦衣玉食,却让父母蒙羞,让父母背上道德的包袱,实为不孝。事与愿违,樊某又何必如此大张旗鼓、大费周章呢?社会影响樊某的做法社会影响恶劣。现在是市场经济,樊某一个没有工作,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凭什么去获得别人200万的资助?诚信和抵押是什么?而且向社会求助必须建立在真的陷入困境、个人也穷尽了一切努力依然无法脱困的基础上。求助也是讲究方式的,不能无所不用其极,底线是不能给社会带来伤害。樊某轻意向社会求助更随意把后半生抵押出去,有暧昧的交易之嫌,越过了道德的边界。这样异化的救助更伤害人们的同情心。同情心被消费,这会助长整个社会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思想。这样的借钱尽孝,难逃消费孝道的嫌疑,不管是无心还是有意,都是对孝道的亵渎和践踏,都是对社会伦理道德情感的颠覆与破坏!社会背景分析樊某借钱尽孝的做法很显然受到了社会上一些“金钱万能”的扭曲价值观的影响。她以为钱可以代表一切,有钱通过“买”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去创造财富、获取财富,而是希冀先走捷径,轻松达到成功彼岸,以至于大胆放言“我的后半生为你而活”,什么底线都敢突破,道德、传统、爱情等,都视作资源用以交易。她因此曲解了孝道的涵义,更出卖了自己,实在可悲!2016福建省二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学校想保留,但有人认为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建议着眼发展将其拆除。为此,学校很犹豫。不少师生和校友表示非常关注,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还专程赶回母校拍照留念,并积极争取留住它。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该校校长、该知名作家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小林”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试写核心语段——不能拆楼己方:主观上,1.旧楼是个有故事的楼,承载着学校的独有的文化,是学校半个世纪风雨的见证,是一个学校历史韵味、历史厚度所在。2.旧楼是学校与校友联系的珍贵的纽带,是校友对母校情感的灌注。拆除旧楼就拆除了许多客观上,3.旧楼固然需要维护经费,然新楼不需要建设经费吗?这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拆楼理由。4.拆了旧楼建新楼,就是学校失去了自身的特点,“泯然众校”,千校一面对于一个有历史的学校无疑是一种埋没。他方:一个有历史的学校若要成为“名校”,须有社会责任感,学校的一举一动将影响着世人对是非的判断,一个文化符号被一群文化人随意地拆除,对社会审美价值的影响无疑是负面的。继续社会背景分析:中国人热衷于拆楼也不是一时半会、一幢两幢了。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人有着前所未有的建设热情,也把迈向新生活建立在不断砸烂旧传统上,中国人正多快好省地把中国建设成为别的国家的样子,中国传统的样子已经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而渐渐面目全非了,中国人的心也在传统消失中渐渐走失了。如今中国人也从拆除旧楼中渐渐清醒过来了,传统的有情味的建筑在身边渐渐又被“仿制”回来了。可是,与其今后怀着悔意“仿制”,不如现在就好好保护。+措施传统和发展并不矛盾。梁思成对天安门城楼的改建图,不仅保留了旧城楼,又使旧楼焕发出新的风姿。杭州、苏州在保护旧城上成为一个卓越榜样,既保留了旧城的神韵,又不妨碍自身发展为经济实力雄厚的城市。而我们老校的旧楼,不妨改造成音乐厅、美术展览厅等专用空间,在保留传统风貌的同时,赋予它以新的生命。佳作欣赏——《幽幽旧楼远远芳韵》尊敬的校长:您好!我是小林,一名普通人。我听闻了您校内有一座人才辈出的教学楼,如今它面临是拆是留的抉择,对此事,我将发表一些意见,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我认为,校内的这座旧楼不必拆除,可以留下它。(起——亮出观点)这座教学楼建于上世纪50年代,想必它一定承载了老校园的不少记忆。它是校园文化最真实有力的见证人,加之楼中走出不少优秀人才,更使这楼蕴意深厚。教学楼老旧,的确已难满足学校现代化发展需要,但它作为校园文化的遗产,是很有价值的。有些人不愿保留它,也是为学校考虑。但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追逐利益最大化难免成为人们目之焦点,我却认为在利益之下,还应“寻根”。寻找文化留芳之源,这不正是当今社会不断有人斥责现代化使文化古迹化为废墟的原因之一吗?留住文化芳韵,是我乃至许多人的渴求。您的校园内恰好有这一校园文化古迹,想必留住它也是许多师生、老校友的“寻根”之求吧!(一承——为什么——己方)况且留住这座教学楼并非对学校现代化不利,恰恰相反,它有利于激励现在的学生,以增添其对母校的自豪感。现在的学生看到这座小楼,便会想起自己校中曾走出一批批优秀人才,便由此可能生出效仿、努力之心,这样对校园内学生的培养,便多了一条激励理由。当学生们看见这栋楼,也会对母校油然而生出敬意。我想,那位曾在此楼就读过的知名作家,也是因对校园培养的感恩,对学校有优秀成绩的自豪,对激励后进的考虑,才会积极争取留住小楼。(再承——为什么——己方)我有一些建议可以用诸旧楼的新应用之上。歌德有言:“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您可以将这栋旧楼稍作修缮,使之成为从这楼中走出的优秀人才的介绍信,并展示一些他们的作品、成就。通过这一手段,而达到激励学生、保存校园文化的目的。您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对学生作关于旧楼的宣传,邀请知名校友回校讲座。这虽会花费眼下一些钱财,但对于校园长远发展,却是大有裨益的。(转——怎么办)当然,留住旧教学楼并不是忽视学校的现代化建设而固守旧模式,基础设施的与时俱进也是必要的。(补充论证)幽幽一座旧教学楼,蕴藏的是校内源远流长的文化芳韵。留住它,兴许就留住了校园清远文化之香。(合——重申观点)言语粗糙,个人意见,如有冒犯,恳请多多包涵。(书信谦敬语)此致敬礼!小林4月9日2016厦门3月质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小王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每逢节假日,长辈们都会召集家族成员聚会,而小王对此不感兴趣,经常借故缺席。长辈们很不高兴,小王也很苦恼。如今,有不少家族都面临类似的情况,当地晚报“百姓家事”栏目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王或小王的父母写一封信,或向“百姓家事”栏目投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若写信,统一以“一平”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若投稿,请自拟标题。试写核心语段——小王要参加家庭聚会己方:1.对长辈的理解就是“孝”的一部分。长辈喜欢看见晚辈,从晚辈的活力和成长中看见自己血脉的延续、家族的希望。2.在家族聚会中强化“家”的概念。年轻人在外奔波打拼,孤独感如影随形,只有“家”才是力量的源泉,动力的再生之地。3.在与家人良好的互动中,体会家的温暖,建立应有的责任感。他方:1.中国人特有的“家”的概念和凝聚力将渐渐消失,每一个人都变成这个世界的孤独者,内心的彷徨、不安、焦躁皆因缺乏归属感而起,缺乏归属感就缺乏安全感,人心不定,又哪来的自在从容?+补充论证当然,现在的家族聚会越来越让年轻人畏惧,是因为家族聚会的话题没有隐私,家族聚会的形式单一,年轻人对家族团聚越来越觉得无味甚至害怕。“租个女友回家过年”“如何应对七大姑八大姨的盘问”……背后都是畏惧的眼神。+措施聚会应提倡家族精神,用家族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作为凝聚的动力,既让晚辈体会到长辈的爱护和经验的可贵,又让长辈看见晚辈的日渐成熟和家族的希望。让“家”的概念和对“家”的责任感传承下去。佳作欣赏——《客从何处来》近日,不少家族都面临家族聚会而后辈们不愿出席的类似情况。对此,在“百姓家事”栏目下,我的看法是:现代思潮的冲刷下,人们的家族归属感与寻根思想在这个时代被一点点的稀释了。如何维系大家庭成员间关系的纽带,倒成了当下的一大难题。(起——提出话题)为什么每逢家假日亲朋好友齐聚时小王总爱借故缺席呢?究其本源,是他的内心深处,没有建立起强烈的家族归属感意识罢了。人活在世,必有根源,根深则树壮,根浅则树倾,一个饱含韵味的家族必是生命中坚强的后盾,也是个体的本源。值得承认的是,现代年轻人不爱与长辈聚在一起,无非是有些惧怕长辈问自己的情感、生活状况,但转念一想,这只不过是长辈对后辈的浓浓关心罢了,若不以坦然之心接受,永远都会是一种精神负担,长此以往,“家”的概念必然在思想高地上分崩离析。(一承——为什么——己方)伏尔泰说过:“每一片雪花都该为雪崩负责。”诚如此言,小家的纽带系不好了,必然造成社会这座雪山的崩塌。在这个信任感缺失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为不可预见的未来而兀自奋斗着,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考量而缺失了对家庭的关心,这就如一阵雾霾一般模糊了社会对家庭的爱与追求,也如一阵飓风切断人们的根源,切断了家庭文化传承的本源。相反,倘若我们能有寻源求根的目力,那么良好的精神文明必然蔚然成风。(再承——为什么——他方)家族,是心灵的皈依,文化的传承。在《客从何处来》纪录片中,易中天
本文标题:议论文写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38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