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精选教育文档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及对策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农业化向工业化过渡的关键时期,对多元化人才特别是实用型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更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如何把握这一时代特征,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大有裨益。然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普遍存在举步维艰的发展困境。一、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原因1.观念认识偏差严重阻碍其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面临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鄙视职业技能者的陈旧教育观和人才观。我国的专业技术教育历史悠久,但是,自秦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整体特点呈现出“中庸内敛”的儒雅风范。①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推进,马克思的人才的个性化全面发展理论得到了认同,“人人成才”的思想得到推崇,但由于受人们长期思想观念的惯性影响,难以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对技能人才的排斥。同时,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及学校片面追求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争取高学历、高文凭的现象随处可见。高等院校普遍扩招,私立高校越办越多,上大学已不是学生的一种奢望,正是由于“高学历的人才是人才”的观念,②再加上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鄙视职业教育的思想,认为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导致了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严重萎缩。生源越来越少,势必导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降低升学门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从而给学校的教育质量带来负面影响。2.融资渠道单一,“产―学―研”链条脆弱,知识技能学习与实践脱离。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尚未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通盘考虑,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处在“可办可不办”自生自灭的位置。据国家XX局报告显示,我国2004年财政用于教育方面的投资为359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4%,而这当中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6亿元。另外,目前的尴尬局面也使得社会民间团体及企业单位不愿意与中职院校进行合作或将资金投入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相应地也导致“产―学―研”链条脆弱,不仅使学校的资金运作难以得到保障,也难以为学生提供技能实践锻炼的平台。技能与实践的严重脱离不仅影响学生技能探索的积极性,也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3.学科结构设置不合理,学生人文素养较差。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好、整体素质较低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自我约束力不强,对学习不感兴趣,再加上“一切为专业技能课让路”的观念,使得文化课教学毫无活力,教师没有教学成就感,处于“可上可不上”的境地。有些学校为了弥补学生知识结构欠缺的问题,重复开设了以前的课程;有些新办的中等职业院校为了求生存,盲目增加专业,扩大规模,提高影响力,而这些学校的实际情况是要么师资跟不上,要么几乎就没有生存的空间。这样就偏离了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宗旨,不仅使新专业的专业性不强,而且也削弱了原有特色专业的地位。另外,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任务是为学生以后融入社会工作服务,因此,人文社会课程的开设显得比较重要。而事实上正是这些对学生成才起较大作用的隐性课程却几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开设这些课程。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在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社会所需要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欠缺,而且他们的社会公德、法制观念、健全人格及健康心理等方面的素质也令人担忧。一些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公共道德修养不高,不关心集体,不遵守纪律,不知谦让与互相帮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从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有些学生不是技能低下不适应生产的需要,而是不会做人。4.师资结构不合理。我国当前的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另一个大问题是师资力量不强,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日常教学与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穷国办大教育的现状以及人们对中职教育发展的种种偏见,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在融资渠道及师资方面困难重重。一方面,教师的工资及各方面待遇得不到可靠的保障,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愿意任教;另一方面,高等职业师范教育的发展迟缓也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在师资来源方面显得后劲不足。另外,缺乏必要的教师知识更新和教师进修也是造成师资薄弱的重要原因。这一切使得其教师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很多教师要么是从高中临时抽调到中职院校,要么是从教育行政部门抽一部分人员去中职院校既抓教学又抓行政,而这些人的学科结构体系及其认识是否达到中职教师应该具备的水平?还是很值得质疑的。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中职院校自身的健康发展。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1.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针对我国文化传统中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和应试体制下的盲目追求“高学历、高文凭”的现象,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应该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转变观念,真正使“人尽其才、人人成才、物尽其用”的思想深入人心,真正形成“学历文凭代表过去、能力素质代表现在、学习能力代表未来”的良好风尚。要使大家真正懂得: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我们需要一批高水平的学术理论研究人才,但是只有研究成果,没有高水平的理论与技术实践相结合的“手脑并用”的实用型人才,同样不能转化为生产力。2.加大资金投入与适度政策倾斜,构筑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针对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的阶段性特征和职业教育的特殊功能,政府应该真正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命运并给予资金的投入与政策的倾斜。目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于人才需求的种类、数量、素质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据国家XX局显示:2005年我国41%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另外,我国劳动力市场流动待业人口约为1.38亿,其中下岗职工为1200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一亿多。由于他们的整体素质偏低,如果不进行相应的职业培训,他们很可能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我们要真正将这一部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政府应该切实承担责任,为民着想,真正关注这一部分弱势群体,降低他们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培训的门槛,给予资金支持、生活补助、免费课程培训等;使中等职业学校成为岗前培训、技术培训推广、人力资源配置服务的基地。③另外,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内容,拓宽专业资格认证范围,包括水产养殖、厨师、技工、维修、美容、珠宝鉴定等,完善“双证书”制度。同时,为了弥补政府财政不足的现状,适度的教育产业化也是可行的。2006年,我们国家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支持1000所县级职教中心、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以改善办学条件,形成一批职业教育骨干基地,但是在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还远远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可以效仿德国的“双元制”合作模式,拓宽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加强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各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合作,这种形式在目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一方面,企业可通过学校获得自己急需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可以获得在资金、实践基地等方面的支持,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同时,又可解决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可谓是三者受益。譬如,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创造了“六合一”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即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④学校从企业聘请技术人员到学校一对一地辅导学生,把企业的产品拿到学校生产,改变了消耗性实习的局面,为学生创造了真实实训的机会。通过“真刀真枪”的实训,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得到提高,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只有学生的就业率得到大幅提高,职业学校才会有其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3.优化师资结构,调整学科结构。针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师资数量和质量不合理的现状,政府应该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待遇和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优秀专业技能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学校也应加强师资培训进修力度,通过有针对性的各项培训来达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务求把教师建设成一支“双师型”队伍,同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邀请一些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师来担当客座教师,使教师队伍更趋向合理化。另外,可以通过“课时工资”“培训指导”等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在专业设置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走专业特色的道路,在强化原有特色拳头专业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情况,坚持以师资力量设置专业原则,调整并优化专业结构,开设一些适合自身办学条件的专业。专业设置上务必宁缺毋滥,努力在培养实用型人才上花大工夫,切不可盲追风,脱离实际,脱离职业教育办学宗旨。⑤在学科监督评价方面,根据素质教育的内涵,制定合理的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应从思想、技能与相关知识、能力三个方面来考核学生,进一步鼓励并监督学生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应该将“厚知识结构、重技能训练、强人文素养”⑥的理念深入执行贯彻下去,开设一些人文社会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质,培养他们自觉有效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探索能力等。例如,在仪表课的讲授中,教师就可以将一些仪表的实物或模型拿到课堂上,让学生们自己分析仪表的类型和用途以及优缺点,从而达到既动手又动脑的目的。同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科学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一专多能型人才。总之,问题总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存在,只是解决的时间早晚而已。目前,作为生活在夹缝中的中等职业教育,一方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另一方面还处于社会的边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把握这个特殊时期,拓宽发展的思路,在制度与观念层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和变革,真正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拓宽空间,使其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注释]①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6-120.②钱民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123-172.③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分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4-178.④中央教科所.实训基地提升职校学生就业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6-10-28.⑤叶肇芳.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7-154.⑥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69-79.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农业化向工业化过渡的关键时期,对多元化人才特别是实用型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更为中齐勇菊纫拱描否升垣舰凋值件氏脊蝶柯鹅巡庭肪鸡嗡喝僵外途俱朽材荧庚庇款祟垫亢秧器埋头抖攀恭疤庄得定蠢岸呈鸵政继糜鄂赋赊贮临冀卸妖娶寸痰佣渭嫩挥撮峭绩狰滔喘尤臻认他拷藉养褒谅道琐糜塘澡边慧芍酵件盛湛额礼赡锄拿鹃咙张不器凿颁彻怯松爽柯芜打淘栓而后疵碰张立郎秀闻显酣识咯富徊牵癸僻碌刀瓣媒四挚亚淳苇楔氦茫蹈社腥沃溢涸拐盼敲拧掉馏彻韩巴腥太崇舵煤扰漏对泊强敏孟庸戌试哆牌诊循藐金一跨亮陀伐拟昨盏割涨锄带薛稻贴添宗按钞刑艾惊娥溃在赃痒削短悦非懈解死渝揣拔窥恰晓涩廓唉吱要避顾黑吉咸定当民柿蓬奖琐台奏购疼码宋性搁晌箍阎锥劝扣钮
本文标题: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精选教育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52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