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高考地理精品复习资料 专题15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师版)
2013年高考地理精品复习资料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师版)【自主梳理归纳】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2)农业与各因素的相互联系。【答案】地理位置地理环境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1)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2)主要区位因素①自然因素:包括、、土壤、水源等。②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政策、机械等。【答案】合理利用气候地形市场交通运输【注意提示】1.图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形成(1)的不同地域分布。(2)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2.实质: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答案】动植物地域差异因地制宜【注意提示】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三、季风水田农业1.概况(1)分布:主要在。(2)农业:以为主。(3)作物:以为主。2.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特点(1)小农经营。(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低。(3)比较低。(4)水利工程量大。【答案】亚洲季风区种植业水稻商品率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注意提示】口诀法记忆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一大一小一高三低”:即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四、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主要农作物、小麦分布地区美国、、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经营方式一般是的一般是经营2.区位条件(1)自然条件:①地势平坦开阔,②土壤,③气候温和,④降水。(2)社会经济条件:①交通运输,②广阔,③地广人稀,④水平高,⑤农业科学技术。【注意提示】1.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小麦生产是冬小麦还是春小麦?美国的中部大平原的商品谷物生产中小麦区有两个,其中北部的为春小麦,南部的为冬小麦。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生产中,小麦为冬小麦。2.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比较与借鉴。(1)了解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共同之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相似。(2)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特殊区位条件分析: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先进的农业科技、农工商一体化(即经营专业化)等。(3)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分析:大面积垦荒地、肥沃的黑土等。(4)借鉴之处:大规模经营在国际市场中有竞争力;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综合效益;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大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五、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地区区位条件主要特点大牧场放牧业、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大面积的气候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只能用于放牧牲畜生产规模大,程度高乳畜业周围地区、、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城市发展,需求量大面向城市市场的、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答案】美国阿根廷干旱、半干旱种植业专业化北美洲五大湖西欧市场商品化【注意提示】针对我国畜牧业落后而粗放的经营方式,可以借鉴阿根廷的经验。例如,划区轮牧,种植饲料;保护草原,防止草场退化;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畜种,加强对牲畜病害的研究;开辟水源,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措施。【剖析高考真题】(2012全国新课标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2012天津卷)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2~3题。2.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2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A.水产品养殖B.棉花种植C.林产品加工D.水力发电3.在图2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A.山体坡度大B.地表崎岖不平C.河水流速快D.泥沙淤积严重(2012上海卷)(十)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宁夏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21.“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①地势平坦②光照资源丰富③降水丰沛④灌溉水源充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2.在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宁夏农业主要属于A.游牧畜牧业B.牧场畜牧业C.旱作农业D.水田农业23.宁夏地理环境自南向北的变化体现了①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②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③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④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过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12海南卷)图6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据此完成16~18题。16.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A.耐旱B.耐涝C.抗病虫害D.占耕地少17.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B.洪涝C.台风D.冻害18.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C.降水少,地形平坦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2012海南卷)2011年我国某脐橙主产区脐橙喜获丰收,但市场销售情况迥异。普通脐橙价格低,滞销。经过改良的精品优质脐橙价格高,却供不应求。据此完成3~4题。3.该地普通脐橙滞销的主要原因有①品种退化②产量过大③品质较差④销售渠道不畅A.②B.②③C.①④D.②④4.为提高该地脐橙种植业的整体竞争力,亟需A.提高产量B.改善运输条件C.推广良种D.扩大销售渠道(2012安徽卷)图7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8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完成23-25题。23.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①耕地面积增加②政策支持③农业劳动力增加④科技支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4.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源B.市场C.土壤D.机械化25.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估测粮食产量④跟踪产品流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考点归纳总结1】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仍占有重要地位,但社会经济因素对其影响越来越大,各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具体如下: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自然条件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地形坡度过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土壤土壤的酸碱性、肥力、质地及土层的厚度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影响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柑橘;碱性土壤宜种植甜菜、沙棘、枸杞等)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在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农业布局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交通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此类农业必须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运输有快捷便利的交通方便快捷的地方政府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干预农业生产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条件机械机械代替了人力和畜力,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影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化肥促进了农业的产出良种使单产提高冷藏扩大了农业产品的销售范围2.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区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1)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例如,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可发展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平原地区可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陡坡可发展林业和牧业;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从事种植业;沿海滩涂可发展海水养殖业。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如下表所示:农作物自然条件水稻属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地区小麦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玉米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棉花热量充足、光照强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天然橡胶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茶叶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椰子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苹果、梨暖温带气候区花生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2)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区位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这两个最富于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例如下表: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考虑因素农业区位的选择农业类型单位产值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蔬菜>果园>粮棉地价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需水量需水量大的花卉业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交通运输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业、花卉业等应布局在靠近城镇和交通方便的地区。【例1】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24.6℃。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例2】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某种水果集中产区。读图完成(1)~(2)题。(1)该产区种植的优势水果可能是()A.柑橘B.香蕉C.苹果D.葡萄(2)该水果集中产区所处的温度带是()A.亚热带B.暖温带C.中温带D.寒温带(3)与②水果产区相比,①产区的优势条件是()。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光照更充足,廉价劳动力多C.种植历史悠久,科技水平高D.交通便利,市场广阔【考点归纳总结2】季风水田农业1.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基地,具有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主要表现在:(1)自然因素①属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有高温多雨的季节或全年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②水源充足,能够满足水稻生长期供水;③多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田地平整,排灌方便。(2)社会经济因素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②人均耕地少,水稻单产高,种植水稻可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③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④人们喜好大米。2.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一大一小一高三低”:即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特点原因发展措施小农经营以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集约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口多,以自给为主控制人口数量机械化水平低以体力劳动为主加快机械化发展水利工程量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大力投资兴修水利科技水平低凭传统经验加大科技投入【例3】为研究杂交水稻新品种,我国农业科学家首创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原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严格设计栽培技术,使水稻亩产量提高到1287千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读三角坐标图,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投入,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A.①B.②C.③D.④(2)结合材料,我国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A.加大劳动力投入B.增施化肥C.加大科技投入,
本文标题:高考地理精品复习资料 专题15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55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