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欢迎光临指导蝶恋花欧阳修朗读词作读准字音抓住节奏注意语调注重情感走进文本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词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风格。名句赏析: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阴森、幽遂的环境中,人的身心受到了压抑与禁锢。叠用三个“深”字,写出了与外界隔绝,形同囚居的处境,暗示了主人公孤身独处的境遇,而且还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裕的。但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不言自明的,主人公孤独寂寞怨恨之情寄寓于居处的幽深之中。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清人毛先舒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他的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却把两者统一起来。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第三层是花儿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问题探究:清代人张惠言《词选》认为这首词是一首政治诗。张认为,“庭院深深”就是说王宫已经非常深远,不易进入;“楼高不见”是说君王又不觉悟;“乱红飞去”喻大臣被贬逐,即北宋韩琦、范仲淹被贬。有道理吗?王国维认为张惠言是穿凿附会,在《人间词话》里说:“固哉,皋文(张惠言字)之为词也!”认为本词只是兴到之作,没有寓意,就是写豪门大户的弃妇之怨。就时代论文:王国维批评张惠言主要依据北宋早期词的特点和风格,北宋,柳永才开始写市民生活、苏轼才完成了词由主要写儿女艳情转向表现社会生活的内容的转变。晏殊、欧阳修等人的词作,题材相当狭窄,主要写艳情,以娱乐抒情见长,少有寄托,同时代的范仲淹写了少量边塞词,欧阳修还嘲笑他为“穷塞主之词”,王国维甚至称北宋早期词为“倡优也”,所以《蝶恋花》不可能是政治诗,这是时代限定的。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鲁迅知人论词:欧阳修四岁而孤,从小是个苦命的孩子,身于贫寒家庭的他,力经挫折,坚韧不拔而能入京作官,可以一展抱负。他需要多大的志向,承受多少的痛苦啊。然命运多舛,他却由于和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贬出京当了一个小官。《醉翁亭记》里,看见他饮酒行令,陶醉在山光水色之中,他心甘吗?他忘记自己的志向了吗?《伶官传序》:“满招损,谦受益”,“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从他痛切总结中,可见“兼济天下”的抱负。他是一个满腹经纶、志存高远、心忧天下的人才,然而他却没有机会,空余惆怅和伤痛。历经变动,壮志难酬的他肯定有怨、有恨、有苦、有悲,那种孤独、伤感和文中寂寞的女主人公神韵相合。与其说本词写的是闺怨,倒不如认为欧先生一首《蝶恋花》借独居深院的女子来表达自己被抛弃的怨、恨、伤、悲。在这样的基础上,“雨横风狂”似乎象征着政治斗争的肆虐、无穷,而“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似乎是倾诉自己大志难申的无可奈何。
本文标题:蝶恋花实用欧阳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67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