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复习资料
课程标准部分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3.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4.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5.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6.“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7.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8.在第二学段的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9.要初步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和答案一、填空题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15、“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16、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21、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22、“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综合运用)为主题。23、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减),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24、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5、“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26、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27、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28、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2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二、简答题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二、新课程判断题。1.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统计学习的重点是根据已知数据解决提出的问题。(×)2.“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学生越是不熟悉,学生就越会感兴趣。(×)3.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成为统计活动的真正主人。(√)4.为了体现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性的原则,在情境设上不一定要做到连贯。(×)5.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做题目。(×)6.“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三、教材计算综合题1、2009+200.9+20.09+2.009+991+99.1+9.91+0.991=(3333)。2、2009×2009×2009×2009×2009×2009×2009×2009的积的个位数是(1)。3、99999×7+11111×37=(1111100)。4、观察前三个算式,找出规律,在最后的式子中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数。123456789×9=1111111101;123456789×18=2222222202;123456789×27=3333333303;123456789×(72)=88888888081.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2、《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4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变化和发展)。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6、小学数学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7、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笔算加减法以(三)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四)位数。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两)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8、应用题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9、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地应用,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逐步看懂并会(解释)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宜过高。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统计思想和方法,逐步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宜过高10、几何初步知识的内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简单的几何形体的特征,会计算他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二、判断)1、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2、在0.3和0.4之间有无数个两
本文标题: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87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