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绪论1、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是一种生产过程: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植物性有机物、工业原料和生物能源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通过树木和森林的存在,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是一项建设事业:用科学手段营造或更新森林并加以抚育保护的一项建设性事业。森林培育学是研讨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英语silviculture源于拉丁语,silva意为森林,culture为栽培和培育的意思。造林简史:新中国成立后(4个发展阶段)①恢复及发展阶段(1949~1957)→开展森林资源清查,实行封山育林,只在重点地区开展人工造林,以群众造林为主。技术措施机械地采用前苏联的办法(如大密度造林,机械的林带走向等),强调造林质量少,造林成效低。②打基础并调整巩固阶段(1958~1966)→群众造林和国营造林同时发展,开展沙漠绿化、水土保持、防护林建设,造林工作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同时森林的破坏十分严重(以粮为纲,大炼钢铁),造林成效虚报、浮夸严重。造林技术上,在总结前一阶段经验的基础上,许多措施更切合国情,同时着手于造林基础工件的研究,如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树种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等。③停滞阶段(1966~1978)→文化大革命,全国形势不稳,造林工作进展缓慢,毁林现象日益严重,森林面积日益减少。学校停止招生,科研单位停止研究工作,所有技术工作基本停顿。④稳步提高阶段(1978年以后)→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三北防护林体系)→1979年2月23日第五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决议,决定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1981年12月13日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84年9月20日第六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植树节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提出,1998修正)6、1998年长江洪灾后提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①天然林保护工程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③三北和长江中下游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④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⑤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⑥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3年6月25日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9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应该赋予林业重要的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应该赋予林业首要的地位。”7、中国林业发展战略:三生态生态建设——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安全——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8、林业的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3年6月25日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9号文件)。在9号文件中已明确提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的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在林业三个地位的基础上,又赋予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时的特殊地位。9、我国森林资源现状清查时间活立木蓄积量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亿m3)(万ha)(亿m3)(%)第七次2004~2009149.1319,545137.2120.3610、森林培育学的发展趋势①造林规模不断扩大世界部分国家人工林造林面积(万hayr-1)中国200美国120加拿大30日本20②从单一的用材林向多林种综合经营的方向发展③造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①混交林的营造及长期生产力的维持②造林技术的综合配套:定向培育③造林树种的选择④种苗质量提高④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①生物技术的应用(组织培养、人工种子、转基因)②生长调节剂和保水剂的应用③工厂化育苗技术11、(了解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领域)我国森林培育学的发展战略⑴优先发展的研究领域工业用材林的定向培育(6个目标和5个技术环节)6个目标:定向、速生、高产、优质、稳定和高经济效益;5个技术环节:遗传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维护与提高土壤肥力、生态系统管理。困难地造林(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并满足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及经济发展需要。重点要丰富造林树种,改变树种单一化状态,同时研究树种生态、经济价值与育苗技术,发展能兼顾生态与经济效果的造林模式。天然林保护对原始林区加强提高更新成活、保存率的造林技术研究,发展抚育与间伐技术;对次生林着重研究演替规律、类型的划分、功能评价及其相应的育林技术。林农复合经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提高系统的生物生产力。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对现有模式进行总结,发展适用于不同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复合模式。能源林经营⑵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领域①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维持;②困难立地(荒山荒地、工业废弃地、干旱地、盐碱地)的造林技术;③天然林的持续生态系统管理;④珍稀树种的繁殖与栽培技术;⑤混交林营建技术及效果观测;⑥复合农林业优化模式及多用途树种选育;⑦各种育林措施的生理生态学机制。第一章林木结实规律1、良种:具有良好的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的种子。林木种子是育苗造林的基础,要培育优质、速生、丰产的苗木和树木,必须有良种作保证。优良的遗传品质取决于母树的遗传品质。优良的播种品质与母树的遗传品质及其生存环境、种子的生产和经营技术密切相关。2、林木种子生产与管理3、植物的繁殖方式:①种子繁殖(实生繁殖)②无性繁殖(营养繁殖)4、林木的生长周期年周期(小周期):从春季树木萌发、营养器官生长、开花结果,到秋季生长停止,进入休眠的过程。生命周期(大周期):从种子萌发到衰老死亡。5、林学角度的林木生长大周期划分:①幼年期②青年期③壮年期④老年期①幼年期:从种子萌发开始,到开始结实时为止。特点:生理年龄小,可塑性大,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强,较容易生根,适于营养繁殖。花果的形成须以营养器官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为基础。幼年期以营养生长为主,为后期生殖器官的形成制造、分配和积累养分。幼年期的长短因树种而异(几年~几十年),如油茶2-3年,马尾松6-7年,杉木7-8年,银杏约20年。②青年期:从第一次开花结实开始,到结实3~5次为止。特点:母树结实量较少,有时空粒较多。种子可塑性大,适于作为引种材料。形成了生殖器官和性细胞,可开花结实,但仍以营养生长为主;树体营养生长较快,逐步进入到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平衡转化的过渡阶段。③壮年期:从开始大量结实起,到结实开始衰退为止。特点:母树大量结实,种子质量好,产量高,是采种的最佳时期。母树生殖生长达到高峰,对营养、水分、光照要求高,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抗性较强,生物学特性稳定,但母树的可塑性减弱。壮年期长短因树种而异,如:油茶6-10年,马尾松15-40年,杉木15-40年,樟树25-50年,银杏60-100年。④老年期:从结实量大幅度下降开始。特点:结实量大减,种子质量也下降,应用价值不大。母树已经失去可塑性,生理作用明显衰退,新生枝条显著减少,老枝开始枯萎死亡。树木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互依存。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开花结实必须以营养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为基础;树木的生殖生长会影响其营养生长。6、林木开始结实的年龄因树种和环境条件而异,一般为5~40年。①灌木早,乔木迟。灌木较早(紫荆1~2年生开始结实);喜光速生的阳性树种早(桉树3~6年,刺槐4~5年,马尾松5~6年);喜阴、生长缓慢的树种结实晚(深山含笑5~10年,闽楠12~15年)。②同一树种生长环境不同,开始结实的年龄也有差异。土壤水肥条件好的结实早;林分中的优势木比被压木结实早;孤立木光照充足,营养空间大,结实早;合理经营的人工林比天然林结实早;无性繁殖比实生繁殖林木结实早(杉木嫁接种子园3~5年可结实,实生林则6~10年)。7、林木结实的周期性由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矛盾,很多树种在不同结实年份之间结实量有一定波动。结实量多的年份称为大年(丰年或种子年);结实量少的年份称为小年(歉年);结实量中等的年份称为平年。树木结实丰年与歉年交替出现的现象叫林木结实的周期性(大小年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结实的间隔期。(了解)根据结实情况的稳定性(周期性)的树种分类:①结实极不稳定:各年产量的最大差异相当于多年的平均产量,完全无收的年份频繁。一般多半为高寒树种,寿命长、性成熟迟。如欧洲云杉、西伯利亚落叶松。②结实不稳定:各年产量的最大差异相当于多年平均产量的50~80%,完全无收的年份不多。如欧洲赤松。③结实稳定:最大差异不超过平均产量的一半。一般果实小,果实成熟快,如欧洲白榆、疣皮桦。④结实相当稳定:各年结实量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的丰歉年。一般幼年期较短,性成熟早,果实和种子小,如杨树、柳树、多数灌木。8、影响结实周期性的因素:取决于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环境条件。①营养状况大量结实的年份由于开花结实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使当年的花芽分化少,降低来年的种子产量。油茶果枝着果数为1.75个的,新梢长40.5cm,花芽数1.6个;着果数为0.3个的新梢长66cm,花芽数5.7个。山毛榉在结实丰年中消耗矿质营养达353kg/ha,超过木材生产所需,大量结实甚至降低木材生长量。营养平衡中的C/N比理论:C/N比高,促进开花结实,反之促进营养生长。②内源生长激素的平衡成花激素与抑花激素的消长控制花芽分化,两者平衡时,有利于形成花芽;大年残留大量的抑花激素,不利于花芽形成。③土壤水肥条件土壤水肥供应状况影响树体的养分吸收和有机物质积累,从而影响开花结实。④气候条件林木从花芽分化到开花结实过程漫长,其间的不良天气(大风、低温、高温、干旱等)容易影响花芽分化和花果的保存。⑤经营措施集约的经营措施(疏伐、施肥、人工辅助授粉、疏花疏果等)保证林分结构合理,养分供应充足,营养与生殖生长平衡。9、影响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因素一、内因①树体条件生长发育好的树体种子产量和质量高(Ⅰ级Ⅱ级Ⅲ级);结实量和质量与林木年龄密切相关,壮年期结实多且质量高。②树木开花结实习性有些树种常常只开花不结实(楸树存在自花不孕);雌雄异熟,花期不遇(马褂木属两性花,但雌蕊先于雄蕊成熟,待雄蕊成熟授粉时,雌蕊的柱头往往已经枯萎);雌雄异株的树种两性数量搭配不当影响授粉结实(银杏)。③树冠不同部位的差异同一植株不同部位和方向,由于光照条件的差异,结实量和种子质量有所差异。一般中上部结实较多且质量较好。二、外因①土壤条件:土壤肥力和水分状况对种子产量和质量影响大(通过影响树木的营养)。气候因子:树木在其最适宜的气候分布区的种子产量和质量最高,亚分布区次之,不适宜区最差。③天气因子:开花结实时的天气状况有时会明显影响产量和质量。如开花传粉时遇到恶劣天气,不利于风媒花或虫媒花传粉;久雨不晴导致光照不足,或干旱缺水影响营养生长。④生物因子:昆虫、病菌、鸟兽的影响。病虫害的发生,鸟兽对花、果实和种子的吞食,昆虫的传粉等。10、促进林木开花结实的技术措施①疏伐:留优去劣,改善树木光照条件和林地卫生状况。疏伐的原则:保证母树不相互遮荫,也不使林内形成较大空地。通常疏伐后林分郁闭度在0.5~0.6,保证2~4年内母树不相互遮荫为宜。②改善土壤的水肥条件:干旱时灌溉,水分过多时排水;保证足够的养分和合理的比例。③授粉树的配置及人工辅助授粉:花期不遇、雌雄比例失调、恶劣天气,通过人工授粉可明显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④树体管理:通过整形修剪,去除老弱病残枝条,改善光照和营养空间,促进开花结实。⑤使用生长调节物质:如喷施赤霉素(100ppm)可促进林木开花结实。11、(掌握平均标准木法)林木种子产量预测受林木内因和外因的影响,种子产量和质量在不同年份之间不同。开展种子产量的预测预报,有利于制订种子的采收、加工、贮藏、育苗和造林计划。①平均标准木法依据母树直径、高度与结实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利用平均标准木的结实量来推算林分结实量。在林分内选出标准地,进行每木调查,测定胸径和树高,计算平均胸径
本文标题:森林培育学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44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