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浙江省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5、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主持人:王佑镁主持单位:温州大学通讯地址: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邮政编码:325035联系电话:0577-88360336/13587686516传真:0577-88373109电子邮箱:wangyoumei@126.com合作单位:负责人:负责人:负责人:负责人:负责人:浙江省教育厅二○○四年二月制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应用的有效性研究一、简表项目简况项目名称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应用的有效性研究项目类别A、总体研究B、专业大类C、教学管理D、自选项目是否招标项目否起止年月2008.10-2010.12项目主持人姓名王佑镁性别男出生年月1974.09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副教授/教研主任最终学位/授予国家硕士/中国所在学校学校名称温州大学邮政编码325035电话0577-86598000通讯地址浙江省温州市高教园区主要教学工作简历时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时所在单位2007.9-2008.1教学系统设计05教育技术54温州大学2007.9-2008.1教育技术学导论07教育技术32温州大学2007.9-2008.1教学系统设计07计算机教育36温州大学2008.1-2008.7现代教育技术06英语36温州大学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时间项目名称获奖情况2008-2012《教育技术学导论》省级精品课程省级2006-2008《基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校长信息素养研究》部级良好2004-2006《教学系统设计》信息化教学研究教改项目校级优秀项目主持单位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硕士参加单位数95310271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张文杰男1952.03教授温州大学模式吴桂初男1957.08教授温州大学策略胡来林男1964.12副教授温州大学架构李伟女1978.01讲师温州大学策略伍海燕女1979.01讲师温州大学模型蔡家定男1985.09硕士温州大学调研王峰男1971.03讲师温州大学架构李士本男1972.12副教授温州大学策略项目合作单位主要成员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硕士参加单位数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将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日前,经国务院批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正式启动。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堪称事关质量的世纪之举。同时,作为国家质量工程的一个部分,国家精品课程也在实施进程中,各级各校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随着高教信息化的推进和发展,利用精品课程优质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成为一个具体而现实的问题。本研究将立足上述大背景,以高校学科教学为研究主阵地,探索整合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有效模式和策略。1.项目的意义(1)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与应用是助力高校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信息化已经引起高校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普遍,存在着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薄弱,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尚未普及,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创新教育的需要。因此,高等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2)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是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革新、学生实现深度有效学习的重要支架。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要求注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利用精品课程网络优质资源,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整合,实质上就是一种信息技术支持的信息化教学革新,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与专业实践能力。在网络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网上,相关的网络课程、学习工具、协作工具等,所有数据和资源均能共享,极大地方便了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与此同时,精心选取教学参考资料和专题教学网站,充分发挥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引导自我探究学习。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在于提升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习效果,网络资源建设的目标不应仅限于信息共享和评估,而应在现有构建内,整合作为一种资源中心、交流平台乃至于认知工具、绩效工具、评估工具等,从而真正使学生享受到高水平的优质资源和信息化的学习支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推进混合教学是推进基于精品课程资源教学应用的有效途径作为国家质量工程的一个部分,国家精品课程也在实施进程中,各级各校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如何把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整合与高教实践中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国际上提出混合学习的路径来解决网络环境与传统环境整合促进学习的新思路。混合教学/学习(BlendedTeaching/Learning)是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与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混合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教学理论,不如说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没有一个确定的内涵和外延,只要是符合将传统与网络学习的优势两者结合就可以称之为混合学习。这既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更重要的是改良与发展。因此,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在教学应用的层面,如何基于混合教学的思想,开发有效的模型与策略来有效服务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是一个值得关注而且较为紧迫的高教改革主题。2.项目的现状分析为了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教育部推出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这一举措,精品课程建设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计划用五年时间(2003-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2003年起,我国各高校陆续展开了国家、省市、学校三个层次的一系列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形成电子网络教学资源上网,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教育网内免费开放,供全国高校师生学习借鉴。我们认为:(1)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趋于稳定,但有程式化倾向。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规范,精品课程要求“相关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模拟试卷、教学案例、教学录像、课程简介、教材建设、实验内容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教师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让名师的优秀教学资源、教学经验,被更多高校的教师借鉴,被更多的学生学习。在资源建设和共享方面,随着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绝大多数精品课程网络资源都得以建设。这为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应用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部分精品课程成为学习支持中心,真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如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主持的《教育技术学导论》(),浙江大学盛群力教授开发的《教学理论与设计》()、浙江师范大学张剑平教授的《现代教育技术》(course.zjnu.cn/met/)。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趋于程式化,表现为功能模块固定、资源信息趋同、教学使用偏低、资源特色不足、学习支持不够等问题,就其原因,在于精品课程的评估导向(尤其是网络评估方式)以及传统的教学惯性。总所周知,评估其实也是为了促进改革,但是一旦课程建设者盲从于评估指标而忽视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便容易误入为评估而建网站,为评估而用技术的面子工程中,这样一种建设理念显然将促进学习和教学的宗旨置于身后,从而偏离了建设初衷。(2)精品课程建设中网络资源教学应用成为一大弱项,影响精品课程辐射效果精品课程建设和应用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在17个指标中,与网络资源建设和应用的指标在整体上偏弱,这也影响了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时效性,尤其是影响了精品课程的辐射效果。我们可以从下图中非常清晰的看到这点:图12003-2006国家精品课程各项评估分值比较(黄荣怀,2008)上述关于国家精品课程的元分析表明,在各项指标中处于最低的四项中,竟有三项与网络环境/资源建设相关,分别是网络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录像资料,其实教学手段这项也是一个弱项,这表明,在各级精品课程建设中,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还处于一个非常低的层次。没有真正发挥精品课程对学习的有效支持,更无法发挥其辐射作用。就其原因,在于传统教学的思维,以及部分教师对于技术应用技能的欠缺,所以在课程建设中,以团队方式展开研究,以建设促研究进而促学习是一种良性的精品课程发展之路。(3)当下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建设与应用侧重于课程评估与信息共享,对学生的学习支持功能不强。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看,作为一种高效优质的教学资源,在支持教学发展和改革的进程中需要历经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息共享阶段,主要是基本架构精品课程信息和资源,目标在于信息和资源共享。第二个阶段是教学支架阶段,主要是为教和学提供学习发生的空间,从教学环节的深度整合进行资源建设与应用,强调有效性;第三个阶段是特色构建阶段,通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形成独特的混合教学特色,发挥精品课程实效功能,真正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指出:“网络精品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精品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应实现网络化,精品课程只有实现和优化网络建设,才能达到开放、共享、提高的目的。而从我们的观察来看,目前的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还处于第一、第二个阶段,因此研究其有效策略是非常必要的。(4)现有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育应用的有效性缺失精品课程及其网络资源的建设,各级教育机构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和支持,各个教师和教学机构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但总体而言,其教学有效性值得考量。国内众多研究者的分析表明了这一观点。黎玉娥(2008)在《中国教育信息化》上撰文指出,精品课程建设为挖掘现有教学资源潜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供了契机。网络资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然而当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在利用状况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指出应该从理念更新、功能完善、教学评价、规范管理等方面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利用。陈以海(2008)在同一本期刊中通过对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现状的分析研究指出,信息共享仅仅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步骤,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让它发挥真正的价值,是目前大家非常关注的课题。昝宏雷和张燕(2007)在《中国大学教学》上撰文,从生物学科群的角度,通过调研指出目前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教学适用性存在不足,并不能满足师生需求。项国雄等人(2008)在《中国远程教育》上发文他们对于高校开放式课程支撑体系的模块建设与运行质量分析研究报告,通过量化的方式得出结论:目前的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和应用均处于肤浅阶段,并不能支持教学和满足学生的有效学习。可见,在评估的导向下,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并没有发挥其应用的教学有用性。那么研究其架构、模式和策略则显得非常有必要。(5)教学有效性应该成为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和应用的基本目标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性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高校连续扩招造成教学资源紧张,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需要变得日益迫切。而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应该能够满足这些要求而达成其有效
本文标题:浙江省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5、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448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