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7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人教版带答案)完美版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一、积累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苋.菜(xiàn)发怔.(zhēnɡ)撂.高(liào)褒贬..(bǎobiǎn)B.箍.桶(ɡū)马趴.(pā)健脾.(pí)荸荠..(bíqí)C.忌讳.(huì)招徕.(lái)薏.仁(yì)馄饨..(húndūn)D.想辙.(chè)锑.头(tì)凤哕.(suì)橄榄..(ɡǎnlǎn)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平淡无奇寻根究底潜修静想张驰有度一马当先B.不功自破与日具增必要步骤停滞不前优游自在C.参照比较墨守陈规轻鄙学问声张正义顾名思义D.运筹全局明辨是非博学多问袖手旁观油嘴滑舌BD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是种别具匠心....的场所,有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B.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明知故问....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C.吆喝的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灵活机动....。D.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上两粒橄榄。D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通过使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自助通关,使旅客大大缩短了排队等候过关的时间。B.新建的广州儿童乐园为小朋友们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C.有的宠物狗因其事迹和照片在网上传播而成为明星,这样的宠物狗被称为“汪星人”。D.如果考生考前吃的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D5.仿写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其构成排比。(4分)我喜欢旅行,喜欢在别人的思想里旅行。我想与陶渊明一起重访桃花源,想与范仲淹携手登临岳阳楼;(1);我想追随鲁迅先生去欣赏那蓬勃奋飞的北国的雪;(2);想跟随琦君女士去品尝那地道纯正的家乡的春酒……示例一:想与苏东坡相约夜游承天寺示例二:想与格列佛一起游历小人国示例一:想跟随竺可桢先生去解读那复杂多变的大自然语言。示例二:想跟随闻一多先生去聆听他那响彻寰宇的最后一次演讲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中篇小说《边城》标志着他小说创作的成熟。B.汪曾棋的《端午的鸭蛋》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作者善于从小场景中写出人生的滋味。C.生活中处处都是美,鲁迅从街头巷尾的商贩的吆喝中听出了生活的情趣,因而写下了《吆喝》一文。D.当代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的形象。他的小说《神鞭》荣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C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捧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如下:表达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材料二中国的节日同样魅力无限——那悠久的历史与节日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等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2分)示例:中国人喜欢过各种节日,以表达情感。(2)在世界多元化交汇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请发表你的看法。(4分)我的看法:我的理由:应该保留。这样更能丰富我们的节日生活,更能表达我们的情感。(也可以说应摒弃,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二、阅读理解(45分)(一)姥姥门前唱大戏(16分)顾振威姥姥是个戏迷,只要听到我们公社有唱戏的,三里五里她去听,十里八里她也去听。姥姥住的村庄是个只有四百多人的小村子,在我的记忆里,姥姥的村子只唱过一场戏。那是一个炎热的暑假,姥姥让舅舅拉着架子车请我们去听戏。父亲要忙农活脱不开身,在我的撺掇下,母亲坐在舅舅拉的架子车上,去姥姥家听戏。戏台就搭在姥姥家门前的空地上,我和母亲刚吃过晚饭,锣鼓家伙就“当当咚咚”地响起来了。跑出院子一看,晚饭前还空空如也的场地黑压压地坐满了人,我急得大哭起来。姥姥一脸慈祥地说,在你们吃饭时,我早把家里的小板凳搬到戏场了。姥姥家门前唱大戏,哪能让我的小外孙听不成戏呢?终于开戏了,我被戏台上的人物深深吸引住了,聚精会神地听着戏。母亲趴在我耳边小声说,你在这听戏,千万别乱跑,我回家去找你姥姥。母亲站起来走了,我哭着撵上母亲,母亲只好拉着我的手,回到姥姥家里。如豆的煤油灯光下,我吃惊地看到姥姥俯着身子,吃力地推着沉重的石磨。汗水像小溪一样在她身上流淌着。母亲颤着声说,娘,你——咋不去呢?你那么好听戏!姥姥一只手扶着磨棍,一只手擦着脸上的汗,乐呵呵地说,你们好不容易才来一趟,我总得让你们吃上好面吧?母亲知道为了给姥爷看病,姥姥卖光了家里的小麦,就问姥姥,咱家里不是没有小麦了吗?没小麦,我不会借吗?在村里我人缘最好,到谁家去借,谁不借给我呢?姥姥一脸自豪地说。咱俩一块推吧,磨太沉了。母亲说着就抓起地上的磨棍。你是来听戏的,哪能让你掏苦力?姥姥说着就放下磨棍,像是轰赶小鸡一样把我和母亲轰出了院子。在我8岁那年的暑假,我不但在姥姥家听到了大戏,还吃上了让我唇齿留香的凉面条打鸡蛋。母亲曾多次内疚地对我说,为了让咱们吃上用小麦磨的好面,你姥姥借了人家二十多斤小麦,直到两年后土地包产到户了她才把小麦还清。姥姥是个戏迷,可那年在她家门前唱的大戏她却没听成。就是那一场戏,让童年时代的我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醇浓的亲情。姥姥在几十年前就离开了我们,她坟前那曾经细如手指的柳树,已经有碗口粗了。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喜欢听戏的姥姥,为了能让我们吃上面条。最终没有听上门口的大戏。9.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比喻、夸张,(答出一种即可)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姥姥磨面时汗流浃背的样子,体现了姥姥的勤劳和对家人的挚爱。10.请品析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母亲颤.着声说,娘,你——咋不去呢?你那么好听戏!“颤”在文中指声音振动发抖,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看到姥姥磨面时的惊讶。体现了母亲对姥姥为家人无私付出的感动。11.选文最后一段在结构和表达上各有什么作用?(3分)结构上与标题和开头相呼应,总结全文,表达上深化中心,表达了姥姥对我们深厚的爱及我们对姥姥的感激和怀念之情。12.读完选文,你有怎样的人生感受?(4分)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表达清晰,言之成理即可。(二)湖畔夜饮(15分)丰子恺①前天晚上,我舍不得这湖上的春月,向湖畔散步去了。柳荫下一条石凳,空着等我去坐。有客来访,名叫西谛,住在葛岭饭店。家人告诉他,我在湖畔看月,他就向湖畔寻我去了。我想,西谛寻我不到,一定回旅馆歇息,当夜我就不去找他,只管睡觉。第二天早晨,我找他未遇,留了名片,请他正午或晚上来我家共饮。正午,他没有来。晚上,他又没有来。②到了八点,我正独酌酩酊之余,西谛来了。阔别十年,身经浩劫,他反而胖了,年轻了。他说我也还是老样子,不过头发白些。略略寒暄后,我问他吃夜饭没有。他说在湖滨吃了夜饭,——也饮一斤酒,——不回旅馆,直接来看我的。我留的名片,他根本没看到。我说:“我们再吃酒!”他说:“好,不要什么菜蔬。”窗外有些微雨,月色朦胧。宜于在灯前和老友共饮。③家人端了一壶酒和四只盆子出来,酱鸭、酱肉、皮蛋和花生米,我和西谛就对坐饮酒。墙上正好贴着一首我手写的数学家苏步青的诗:“草草杯盘共一欢,莫因柴米话辛酸。春风已绿门前草,且耐余寒放眼看。”有了这诗,酒味特别的好。我觉得世间最好的酒肴,莫如诗句。而数学家的诗句,滋味尤为纯正,直落明白,天真自然,纯正朴茂,可爱得很。樽前有了苏步青的诗,桌上的酱鸭、酱肉、皮蛋和花生米,味同嚼蜡,唾弃不足惜了!④我和西谛共饮,另外还有一种美味的酒肴!就是话旧。阔别十年,他沦陷孤岛,我奔走于万山中。可惊可喜、可歌可泣的话,越谈越多。谈到酒酣耳热之际,话声都变了呼号叫啸。谈到我的子女阿宝、软软和瞻瞻——《子恺漫画》里的三个主角,幼时他都见过的。阿宝和软软正在厢房里和弟妹们练习平剧,我就喊她们来“参见”。西谛用手在桌子旁边的地上比比,说:“我在江湾看见你们时,只有这么高。”她们笑了,我们也笑了。这种笑的滋味,半甜半苦,半喜半悲。所谓“人生的滋味”(A),在这里可以浓烈地尝到。西谛叫阿宝“大小姐”,叫软软“三小姐”。我说:“那些画,都是你从我的墙上揭去,制了锌板在《文学周报》上发表的。你这老前辈对他们小孩子又有什么客气?依旧叫‘阿宝’‘软软’好了。”大家都笑。人生的滋味(B),在这里又浓烈地尝到了。我们就默默地干了两杯。⑤我回忆起二十余年前的一件旧事,有一天,路遇西谛。他拉住我的手说:“子恺,我们吃西菜去。”我说:“好的。”我们走到晋隆西菜馆楼上,点了两客菜,外加一瓶白兰地。吃完后,服务生送账单来。西谛对我说“你身上有钱吗?”我说:“有!”摸出一张五元钞票,把账付了。于是一同下楼,各自回家——他回宾馆,我回江湾。过了一天,西谛到江湾来看我,摸出一张拾元钞票,说:“前天要你付账,今天我还你。”我惊奇而又发笑,说:“账回过算了,何必还我?更何必加倍还我呢?”我定要把拾元钞票塞回去,他定要拒绝。坐在旁边的同事刘薰宇,过来抢了这张钞去,说:“不要客气,拿去吃酒吧!”大家赞成。于是号召了七八个人去吃酒,直到烂醉。此情此景,憬然在目。这岂非人世难得之事!我们又浮两大白。(注:痛饮两大杯。)⑥夜阑饮散,春雨绵绵。我留西谛宿在我家,他一定要回旅馆。我给他一把伞,看他高大的身子在湖畔柳荫下的细雨中渐渐地消失了。我想:“他明天不要拿两把伞来还我!”三十七年(1948年)三月廿八日夜于湖畔小屋13.第③段说“有了这诗,酒味特别的好”,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3分)①苏步青的诗直落明白,天真自然,纯正朴茂,作者很喜欢;②诗中表达的辛酸之余与友人共饮欢聚的内容,正契合作者与西谛旧友相逢的情境。14.丰子恺的散文语言如同漫画,往往寥寥数笔,生动而富于情趣。请简要赏析下列句子的妙处。(4分)(1)柳荫下一条石凳,空着等我去坐。运用拟人(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石凳人的温情,读来亲切而温馨。(2)我想:“他明天会不会拿两把伞来还我!”照应前文加倍还账的内容,凸显西谛的憨厚和“我”的率真之情。15.第④段两处提到“人生的滋味”,含义有什么不同?(4分)A处:作者和友人都到中年,喜看孩童成年,感伤自己韵华已逝,因而有半甜半苦、半悲半喜的滋味。B处:历经沧桑之后,友情纯正自然,不拘礼节,彼此温暖的滋味。16.本文题为“湖畔夜饮”,却在第⑤段中写到二十余年前的一件旧事。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4分)①酒逢知己,“话旧”本是与西谛共饮的美味酒肴。②旧事里同事故友的真挚情谊,为文章增添人情之美。③用漫画式幽默将西谛的憨厚率真刻画得惟妙惟肖,丰满了西谛的形象。(三)老去的舌尖(14分)①有一部很红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片子拍得虽然好,但是逻辑却弄反了:并不是那些美味的食物消逝了,而是我们的舌尖不行了。②品酒大师的舌头,可以品尝出几千种酒的细微差别,说明舌头的品味本领可以潜力无限。然而我们的舌头却伴随着平日的粗糙、咸辣、重口味饮食,一天天地迟钝了,正所谓什么样的食客造就什么样的厨师,什么样的饭菜也造就了什么样的舌尖。③野夫的《看不见的江湖》中描述了一个细节:野夫和黎爷比做拍黄瓜,两盘菜不分名姓,大家盲吃,结果都说其中一盘好吃,翻开盘底一看,果然写的是黎爷的名号。细探究竟,黎爷显然比野夫更用心,野夫用的是铁刀,黄瓜上有铁腥味,黎爷用的是木片,黄瓜的清香皆还留着。④在台湾中部的大山里,我吃到过一种烧制的阿东翁仔鸡,皮焦脆,肉不干柴,有一股淡淡的焦香,这些鸡在地锅里经过几道工序烤制时,用的是一种叫龙眼木的木材生的火,猛火时要猛,文火时要文,而且要把木材的香通过火的熏烤,一点点传到鸡肉里去。热
本文标题:2017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人教版带答案)完美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465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