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模式变迁研究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模式变迁研究姓名:刘良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行政管理学指导教师:高卫星20070530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模式变迁研究作者:刘良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刘良.LiuLiang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模式变迁-长白学刊2009,(1)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带来了公共支柱形式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公共领域的转型.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由网络沟通所构成的社会交往框架的变化导致了虚拟社群的出现,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在技术的推进中逐渐萌芽、成长.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带来了主权、合法性、权威等与政府治理紧密相关的政治生活基本维度的嬗变,进而从如下方面引致政府治理模式的变迁: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构与多中心协商机制的发展、官僚制行政原则的解构与民主制行政原则的应用、政府过程的虚拟化、网络极端主义治理机制的发展以及国际治理结构的变化.2.期刊论文杨庆伟.YangQingwei从参与主体角度谈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9,11(2)中国网民规模之庞大、增长之快速无疑为网络公共领域主体的形成准备了前提,然而网民对网络的态度、他们在网上的活动类型则对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更具实质意义.中国网民从网上获取信息,在网上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并在现实的社会产生影响,他们相当一部分正在成为参与网络公共领域的主体,并最终决定了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品质.随着全球网络的发展,全球中文社区成为可能.3.学位论文谭晶晶政治博客与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2008公共领域与传媒之间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传媒既是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领域的一种内在机制。近几年来,作为博客家族中一个族群的政治博客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在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哈贝马斯眼中理想公共领域的特点在网络这个新媒体中得到了重现。本文主要以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理论为切入点,将其概念放在中国社会背景下进行考察,对政治博客的特点和内容进行剖析,来探讨公共领域在政治博客中的转型和发展,以及政治博客在构建网络公共领域中的潜力及其局限性。全文论述思路如下: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论文的研究缘起和研究目的,以及国内外学者关于网络公共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笔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公共领域概念进行历史性梳理,对理想公共领域的特点以及媒介公共领域的发展进行分析,为全文奠定一个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从宏观上对博客所具有的公共领域传播特点进行论述,为全文的论述作铺垫。第三部分对政治博客进行定义和分类,并以理想公共领域的特点为参照,将其与传统媒体公共领域以及网络空间中的BBS进行比较,分析我国政治博客与公共领域特质的契合及优越之处。第四部分以我国政治博客中的引擎——两会博客为个案进行内容分析,探讨其在构建网络民主公共空间中的作用及作为公共领域的局限性。第五部分从宏观上对政治博客在我国网络公共领域建构中存在的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本文认为,政治博客与理想公共领域存在众多契合之处,也在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中发挥着它的政治潜能。但它还不是真正的公共领域,只是具有公共领域的潜质。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政治博客在政治中所发挥的民主功能,并且进行理性地运用。4.期刊论文杨晓娟略论网络公共领域的重构-东南传播2009,(6)随着网络批判逐渐走向理性,网络公共领域经历地铺式的初期发育之后,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网络公共领域结构性矛盾的存在呼唤结构性的改良.理性意见社群的建设,就是一个有效的网络公共领域重构模式.5.学位论文洪源网络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研究2008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在互联网这个广阔的虚拟空间内产生了一个被称为网络公共领域的新型公共领域。这一新型公共领域的产生,对人类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了及其重大的影响。本文首先考察了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发展状况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考察发现,当前网络公共领域在中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同时也存在诸如讨论的内容空洞、讨论没有深度和讨论缺乏理性精神等问题。其次,探讨了网络公共领域的积极政治功能,揭示了网络公共领域的消极政治功能。最后,文章就如何克服网络公共领域的消极政治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公共领域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促进作用,从政府和公民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6.期刊论文田钦网络公共领域的新特征-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网络公共领域不仅满足作为公共领域的一般要求,而且在主体、场域和对话机制三方面都具有新的特征.网络社群是新主体,网络空间是新场域,网络对话是新的民主机制.7.学位论文谭汪洋试论网络传媒对公共领域的重构2008网络公共领域的研究对探讨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加快民主进程建设、丰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构筑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网络公共领域是指以BBS(网络论坛)和BLOG(博客)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公共问题为话题内容,具备公共领域的基本功能、运行原则和运行方式的一种网络舆论载体。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传媒与公共领域的关系,首先是对公共领域的有关理论进行阐释,其次是阐述传统媒介与公共领域的关系,着重揭示公共领域在传统媒体中被侵蚀的原因;然后是陈述网络传媒的兴起及其对公共领域理论的冲击。第二部分是论述网络传媒对公共领域的重构,首先阐述BBS对“公共领域”的重构,由于BBS具有匿名性、平等性、自主性、参与性、即时性等特点,使得“把关人”概念逐渐消解,导致精英/草根等级制度的崩溃,颠覆了“议程设置”理论,从而BBS对“公共领域”进行了重构;接着论述博客对“公共领域”的重构,博客的“面到面”传播,更利于塑造“公众”角色,博客只有“清扫”没有“守门”,搭建了“自由”平台,博客使网民们从虚拟回归现实,实现了“理性”思考,从而形成了网络共领域;最后以新近发生的华南虎事件为例论证了网络对公共领域的重构。第三部分对网络公共领域的特征及网络传媒重构公共领域的意义进行了分析。网络公共领域是一种全民参加、网状辩论、空前多元的公共领域,具有空前的开放性、独立性,不在场与匿名性,自主性与真诚性,平等参与性与公共性等特征;网络传媒重构公共领域的意义表现为:网络公共领域为人们提供了意见整合的平台,构建了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加快了民主进程的步伐,使传播本义得以复归。第四部分讨论网络公共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网络公共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参与讨论的多是熟悉网络的年轻人,讨论范围集中,缺乏代表性;匿名性导致不负责任;讨论分散,影响力不够;网络公共领域领域间不平衡;缺少真正完整意义上的“公共事务讨论空间”。解决网络公共领域中存在问题的办法主要有:加强参与者的观念更新,提高媒体的自觉意识;完善媒介体制;不断改善媒介生态环境;在网络讨论的行为过程中要加强引导;要在全国加强计算机运用能力的普及。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了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和哲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成果,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中具体分析网络传媒对公共领域的重建,为网络传媒在中国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反思和借鉴。8.期刊论文张艳辉.ZHANGYan-hui浅论网络公共领域与公共政策合法性-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1)随着我国民主与法治进程的发展,公众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公共政策的合法性问题成为人们不可回避的根本性问题.公共政策的合法性问题关系到公共政策能否以及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问题,公共政策只有具备合法性才能够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和执行.对于转型期的我国来说,要有效消解公共政策的主体合法性危机、程序合法性危机、价值合法性危机,则必须重视以公众参与为主体的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和发展,有效地保障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代表公共利益的价值得以实现,为公共政策提供了主体、程序及价值合法性.9.学位论文张艳辉网络公共领域与公共政策合法性2007公共政策只有具备合法性才能够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然而目前我国公共政策却受到主体合法性危机、程序合法性危机、价值合法性危机的困扰,以公众参与为主体,通过协商民主程序,对公共政策进行价值判断的网络公共领域能够有效消解公共政策合法性危机。本文通过个案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现状进行了考查,认为我国网络公共领域虽然初步实现了主体公共性、政治批判性、言论趋向理性化发展的状态,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对公共政策合法性的促进作用,但因其同时具有一定的缺陷,消解了这种作用的发挥。总之,在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发展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应有效规制其发展,为公共政策提供有力的合法性支撑。10.期刊论文王志永.张英网络公共领域的话语权及其归属分析-东南传播2010,(1)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为理论基础,从网络空间的特质出发分析了网络空间成为公共领域的可能,同时分析网络公共领域中话语权的特点,并进一步阐述网络公共领域里话语权的归属问题.在网络公共领域里,具有公共意识的知识分子将成为公共意见形成过程中话语权的掌握者.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43212d92-e41a-4b8a-a366-9dff017763eb下载时间:2010年9月28日
本文标题: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模式变迁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4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