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第二章-学前儿童观(学前教育学-李生兰)
学前教育理论与实务长春光华学院袁玉第二章学前儿童观第一节儿童观的界说第二节儿童权利的扩大与保护第三节正确儿童观的树立第一节儿童观的界说(一)儿童观的概念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儿童观的不同形态1.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指在一定社会中居统治和支配地位的人们所认定的儿童观,一元化。2.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指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所持有的儿童观,多元化。3.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即广大国民对儿童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二)儿童观发展的历史演变1.儿童是“小大人”儿童是“缩小”的大人,儿童和大人没有什么区别,2.儿童是”白板“儿童刚生下来时,心灵就如一块白板,成人可以任意将其塑造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儿童的发展是周围环境的产物。洛克《教育漫话》。3.儿童是“有罪的儿童一生下来,就充满了罪恶,是有罪的羔羊,卑贱无知,需要成人对他们严加管教,约束,使儿童能赎罪。4.儿童是“花草树木”儿童观上的一个飞跃,开始把儿童看作是一个独立存在价值的实体,儿童有自己的权利、思想、情感和需要。5.儿童是“私有财产”儿童是父母婚姻的结晶,产生于母体,归父母所有,是父母的隶属品,属于私有财产,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地位,与其抚养人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依附关系。6.儿童是“未来的资源”儿童是国家的财富,是国家潜力最大的资源,未来的兵源和劳动力。对儿童进行教育,是对未来进行最有价值的投资。7.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儿童在体力、智力、情感、社会性、道德等许多方面,都不同于成人,他们是正在发展中的人,是有能力的、积极主动的行动者,应该有主动发展自己潜能的机会。科学儿童观的内涵1.儿童是人2.儿童是发展中的人3.儿童是权利的主体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尊重儿童的观点与意见的原则一视同仁的原则4.儿童有自身的价值第二节儿童权利的扩大与保护一、儿童权利的国际认识(儿童权利的发展)1924年国际联盟通过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这是第一个主张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文件,重在救济、保护儿童,防止奴役、贩运童工迫使其卖淫等。1959年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儿童的权利得到了扩大和加强,并把儿童主体的作用提高到了重要的地位。1979年联合国发起了”国际儿童年“,继承并发展了联合国大会于1959年提出的儿童权利的基本思想。1989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它是第一个强调儿童权利的国际公约,首次把国际社会保护儿童权利的思想转变成了各国政府的诺言,对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负责,开始进入政府的职责和行为范畴,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基本原则是:(1)儿童优先考虑的原则(2)尊重儿童人格的原则(3)尊重儿童意见的原则(4)一视同仁的原则1990年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提出“一切为了孩子”的90年代新的儿童观,确认在儿童问题上的进步应成为国家全面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二、儿童权利的中国承诺1990年8月我国政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1991年我国签署了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1991年第7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一)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出生权、姓名权、国籍权、生存权、发展权、学习权、游戏权、娱乐权、休息权、教育权等等第三节正确儿童观的树立(一)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必须要认识到儿童和成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享有同样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保障2.要保护儿童的生命与健康,注意为儿童提供充足的营养、休息时间和游戏、娱乐、教育的机会与条件。3.要把儿童看做是学习的主体,用民主与科学的态度对待儿童,不歧视、不虐待儿童。(二)儿童的成长受制于多种因素1.生物因素(遗传):儿童成长的生理基础心理发展身体健康华盛顿大学的菲利普戴尔和他的英国同行对英格兰和威尔士的3000对双胞胎进行研究,发现:不论这些双胞胎是异卵双胞胎还是同卵,他们在2岁时,语言能力大体上是相同的。但是,在讲话最差的孩子,即语言能力测试得分最低的5%的孩子中,异卵双胞胎与同卵双胞胎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一个同卵双胞胎孩子是讲话能力最差的5%的孩子质疑,那么他或她的双胞胎兄弟或姐妹同在这一组的可能性为81%,但是,一对异卵双胞胎讲话能力低的可能性只为42%。研究人员认为:由于同卵双胞胎的遗传基因构成是相同的,而异卵双胞胎只有50%的相同的遗传基因,因此这表明了基因的影响。遗传疾病:支气管哮喘白化病,血友病,红绿色盲,先天性聋哑,原发性高血压,精神分裂症2.社会因素(环境):儿童成长的关键条件有研究对600名3-4岁的幼儿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幼儿在活动量、规律性、规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等九项检测气质的指标上,均优于日本儿童。但到了学龄期以后,在性格和素质上的某些表现却逊色于日本儿童。(三)儿童发展的潜力要及时挖掘生理学、脑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2个月至6个月期间,其大脑不是按天而是按小时生长的,儿童吸收知识几乎毫不费力。神经心理学家通过对人类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进行研究,发现,儿童的经验决定其大脑的结构,大脑在敏感期接受信息的质量和数量又决定着神经元结构的密度和效率。美国心理学家克莱格.拉梅等人对来自贫困家庭4个月大的儿童进行研究:他们把儿童分为两组,第一组儿童白天在托儿所生活,除了必须的营养以外,教师还通过游戏、音乐来教育儿童;第二组儿童则每天只有营养,而无游戏活动和音乐活动。结果,在学前期,第一组儿童的智商比第二组儿童高出许多;到15岁时,第一组儿童的读写算的成绩明显高于第二组。(四)儿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他们会对同一个环境做出截然不同的行为反应。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儿童的发展呈现阶段性。(五)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1.儿童的发展有性别差异首先,男女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表现出差异了。其次,男女儿童在发展上也有差异。最后,学前儿童自身也意识到了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2.儿童的发展有个别差异首先,表现在对物体的感知上。其次,这种个别差异表现在儿童的判断推理上,再次,这种差异还表现在儿童的兴趣爱好上。此外,儿童在情感、意志、个性等各个方面都是存在差异的。3.儿童的发展有文化差异。同一年龄、不同国家的儿童,各自受到的文化熏陶不同,在发展上也有差异。澳大利亚学前教育机构中儿童的计算能力、歌舞能力、绘画技能比我国儿童差很多,但他们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却明显优于我们儿童。外国儿童的主动性、自我意识、自信心胜于我国儿童,我国儿童的纪律性、自尊心、评价能力却优于外国儿童。(六)儿童通过活动得到发展1.操作活动2.交往活动1.操作活动儿童通过与物体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发展,通过动手操作,儿童逐渐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概念。2.交往活动首先,儿童在与教师的交往活动中,能够学会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掌握和别人交往的技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萌发创造性,增强责任感,提高积极的自我意象.其次,儿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论是集体活动还是小组活动或是个人活动,都能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社会情感的升华,心理活动水平的提高。(七)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儿童的发展包括了多个方面,比如说,生理的,心理的,道德的,社会的,等等,但是所有这些,都只是儿童发展的一个侧面,他们共同构成了儿童发展的整体。这些方面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
本文标题:第二章-学前儿童观(学前教育学-李生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476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