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为形式法治理论辩护_兼评_法治_理念与制度_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联系发展矛盾(全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要认识自然界的奥秘,还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果我们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唯心史观: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特别是杰出人物如帝王将相思想决定的,或者是上帝,神等决定的。他们实质都把精神看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对社会历史的片面了解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2、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因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见88页相关连接)A.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B.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A.邓小平理论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生产关系D.生产力E.“三个代表”的思想F.自然地理环境G.文学艺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城里的孩子真是好,有高楼、小车和电脑,还能天天上学,吃汉堡,幸福享不了……山里孩子真是好,有高山、白云和小鸟,可以不上学,不用辅导,幸福享不了……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对农村进城务工者认识的变化?盲流打工仔、打工妹民工城市建设者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我们观念更新,给农民工、异乡人、乞讨者以更多的宽容和爱心。北佬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先于或落后于)②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③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④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也表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2)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观点,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既由它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所决定,又与他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等密切相关。•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社会实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疑难点讲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区别地位作用联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2)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唯物主义历史观(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物质社会存在意识社会意识决定反作用决定反作用包含包含(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意识决定具有相对独立性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促进阻碍小结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决定社会存在反作用(促进、阻碍)社会意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想一想: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2)、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P89综合探究: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相互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状况……性质;变化发展……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适合……推动;不适合……阻碍探究活动:请运用你所学过的中外历史知识,举例分析说明这一规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约几百万年)(约3000年)铁制工具(约1163年)蒸汽机电力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社会化大生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示意图(约230年)石器金属工具生产力生产关系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含义: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生产资料公有制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E按劳分配制度F大机器生产G人民代表制度H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I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相互关系?作用?)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服务于经济基础。a.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b.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促进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4、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人类社会就是在这两对基本矛盾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地位作用不是并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源。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实现方式:(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在分析阶级社会中的问题和现象时,要用阶级分析法(含义、地位)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实现方式: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具体表现(P91)注意: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内容:非对抗性的矛盾其性质决定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即改革。(3)实现方式:(2)性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3)、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4、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1)、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性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是次要矛盾)矛盾性质对抗性(敌我矛盾)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解决方式阶级斗争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实现根本目的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发展基本矛盾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里)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小结: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基本含义辩证关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2009山东卷23)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08年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发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解析】2008年的十大流行词语属于意识或主观认识范畴,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故选B;③④项不符合题意。•(2009广东卷26)2008年7月我国曾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行动等文明指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公布后,促进了社会文明建设。这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B.城市文明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解析:A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决定于社会意识。B不符合题意。D错误,社会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故选C。•(2008上海卷9)“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实(仓廪:仓库)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古人这些话揭示了一个道理:•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旨在强调“仓禀实”、“衣食足”对于“知礼节”“知荣辱”的重要性。前者是物质资料,代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故答案选C。物质资料的生产不包括精神产品的生产,A错误;B夸大了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B错误;生产关系与道德关系有着明显的区别,D错误。•(2007海南20)资源合理利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①科学理论的创新能力•②产业的合理布局•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④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决定力量,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体,故应选B,科学理论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对社会发展起第二性的反作用,产业的合理布局属于物质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故也不选。•(2008江苏7)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D.经济
本文标题:为形式法治理论辩护_兼评_法治_理念与制度_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49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