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众志成城卧虎藏龙地豪气干云秣马砺兵锋芒尽露披星戴月时书香盈耳含英咀华学业必成2018-2019学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最新试卷十年寒窗苦,踏上高考路,心态放平和,信心要十足,面对考试卷,下笔如有神,短信送祝福,愿你能高中,马到功自成,金榜定题名。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7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共13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商君书·画策》中说:秦国之民遇有战事,“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踵”。这反映出秦国A.功利思想盛行B.亲情淡漠C.公民意识浓厚D.军纪严明【答案】A【解析】材料大意为:强大国家的民众,父亲送他的儿子去当兵,哥哥送他的弟弟去当兵,妻子送她的丈夫去当兵,他们都说:“不能得到敌人的首级不要回来!”。结合所学可知秦国实行军功爵制度,用重赏鼓励人民在战争中杀敌立功,使得秦国形成了功利思想盛行的风气,因而秦国之民遇有战事才会出现“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的现象。故A项正确。B项只是表面现象,故B项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春秋繁露》中说:“《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心,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论其轻。”由此可见,春秋决狱有利于A.保证司法的公正性B.确立法家思想统治地位C.推动法律的儒家化D.明确道德与法律的界限【答案】C【解析】材料“《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心”体现了《春秋》作为儒家经典对西汉政治司法的影响,有利于推动法律的儒家化,故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主要强调儒家思想对社会政治的影响,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BD三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汉代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后,儒家思想对社会政治的影响。在西汉中期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后,董仲舒等人提倡以《春秋》大义作为司法裁判的指导思想,凡是法律中没有规定的,司法官就以儒家经义作为裁判的根据;凡是法律条文与儒家经义相违背的,则儒家经义具有高于现行法律的效力。3.汉代关于骆驼的艺术形象较少,形象塑造与真实的骆驼存在差距。唐代骆驼却成为一种象征符号,从国家、社会到精神生活层面,都能够看到骆驼的身影。这种变化是由于唐代A.艺术风格注重写实B.深受游牧文化影响C.社会风气更加开放D.对外交流日益加强【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汉代关于骆驼的艺术形象较少,唐代骆驼却成为一种象征符号,根据所学可知汉唐骆驼形象变化的原因是由于中外交往的不断深入,故D项正确。汉代骆驼形象塑造与真实的骆驼存在差距,是由于当时人们对骆驼并不十分了解,而不是因为艺术风格注重写实,故A项排除。B、C两项与汉唐骆驼形象变化无关,故BC排除。4.1799年皇帝颁布谕旨:“朕闻近年各省督抚两司署内教演优人……率皆朘小民之脂膏,供大吏之娱乐,辗转苛派,受害仍在吾民。……嗣后各省督抚司道署内,俱不许自养戏班,以肃官箴而维风化。”这表明A.戏剧发展导致政治腐败B.统治者践行重民爱民思想C.专制统治阻碍文化繁荣D.有限反腐以缓和社会矛盾【答案】D【解析】材料“率皆朘小民之脂膏,供大吏之娱乐,辗转苛派,受害仍在吾民。……俱不许自养戏班,以肃官箴而维风化。”说明了清朝皇帝禁止地方官员养戏班,以制止腐败缓和社会矛盾,但是谕旨中没有严厉惩罚的措施,说明嘉庆帝的反腐败力度有限,故D项正确。戏剧发展不一定导致政治腐败,而且A项没有体现材料主旨,故A项排除。重民爱民思想在材料中有体现,但这不是材料主旨,故B项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5.梁启超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治史者明乎此义,处处打几分折头,庶无大过矣!”这说明A.需结合史料特征理性分析史料价值B.《戊戌政变记》将事实放大不是信史C.直接史料比间接史料具有更大价值D.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已变得模糊不清【答案】A点睛:史料在一种意义上大致可以分做两类:一、直接的史料;二、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间接的史料。直接的史料是比较可信的,间接史料因转手的缘故容易被人更改或加减;但有时某一种直接的材料也许是孤立的,是例外的,而有时间接史料反是前人精密归纳直接材料而得的。6.上海租界当局制定的法规,均采用“章程”称谓,如,公共租界的《工部书信馆章程》(1893年)每一款都有款标,款下按条排列。中国传统法典中,法规多称“律”、“刑统”、“令”、“敕”、“制”等,只有条、无明确款。据此可知,租界法规A.促进西方近代法制与中国传统法律融合B.为中国法制近代化树立语言与结构规范C.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法律基础与审判制度D.提供了租界各领域进行自治的法律依据【答案】B【解析】材料“上海租界当局制定的法规,均采用“章程”称谓……每一款都有款标,款下按条排列。”“中国传统法典中……只有条、无明确款”说明上海租界当局制定的法规促进了中国的法制近代化,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租界法规对中国传统的法律基础与审判制度的影响,故C项排除。材料主要强调中西法律的不同,D项只反映了材料的一部分,故D项排除。7.1912年《清帝逊位诏书》写道:“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反映了《清帝逊位诏书》A.有利于加速南北和谈的进程B.确保了中华民国的领土完整C.一定程度遏制民族分离主义D.实现了“五族共荣”的理想【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清帝逊位诏书》颁布之前,清帝国之疆域大有分崩离析的解体之势。而材料“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说明了《清帝逊位诏书》以和平方式实现了政权的转移,一定程度遏制了民族分离主义,故C项正确。南北和谈发生在191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B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D两项排除。8.195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3278亿斤,比1949年增长44.8%。但从1952年下半年起,全国许多地区出现抢购粮食,以致粮价上升的社会现象。到了1953年,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这种现象A.通过大规模工业化而缓解B.受工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C.产生根源是农民持粮惜售D.推动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建国后土地改革运动继续开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大幅度提升。但是由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以及城镇人口的增加,造成了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当时粮食供应不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出现了粮价上升的社会现象,尤其到1953年“一五计划”全面开战后,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由此可知材料中的现象是受工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故B项正确。这种现象不是通过大规模工业化而缓解,而是通过“统销统购”制度的出台解决的,故A项错误。农民持粮惜售只是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源,故C项排除。土地改革运动只是195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提高的原因,故D项排除。9.公元前27年至公元3世纪初,伴随着罗马帝国从建立走向繁荣,法律领域也产生了以规范国家事务的公法和管理私人事务的私法这种新的分类标准。这种划分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加强对家庭和个人事务的干预B.经济发展以及国家事务日益复杂C.公民事务独立于国家管理外的要求D.帝制取代共和制,专制君主出现【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罗马由共和制走向帝制,国家事务日益复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增多,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于是在法律领域产生了以规范国家事务的公法和管理私人事务的私法,故B项正确。AB两项只是私法出现的原因,故A排除。D项只是公法出现的原因,故D排除。10.孟德斯鸠认为“荣誉”构成了君主政体的原则,这种荣誉原则一方面使整个社会的等级制度合法化,要求每个人和每个阶层都恪守各自的行为准则和法律权限,另一方面也成为遏制君主权力过分膨胀的有效手段。对“荣誉”理解最恰当的是A.相互制衡的政府权力B.自由平等的公共人格C.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D.高风亮节的精神品格【答案】C【解析】材料“要求每个人和每个阶层都恪守各自的行为准则和法律权限,另一方面也成为遏制君主权力过分膨胀的有效手段。”说明了孟德斯鸠认为的“荣誉”不仅是一个道德范畴,而是指社会各阶层对于自己应该享受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也就是一种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故D项错误,C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不符,故AB两项排除。点睛:本题抓住关键词“每个人和每个阶层都恪守各自的行为准则和法律权限”即可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1.来自殖民地的收入、庞大的资本输出和对外贸易,使英国获得巨额利润,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这样在英国国内便出现一个庞大的食利者阶层,英国由一个典型的工业国变成了典型的食利国。与此相关的是英国A.世界工厂地位丧失B.社会风气日益败坏C.垄断组织尚未形成D.政局动荡社会不安【答案】A【解析】材料“来自殖民地的收入、庞大的资本输出和对外贸易,使英国获得巨额利润”“英国由一个典型的工业国变成了典型的食利国”反映了19世纪后期的英国通过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获得巨额的财富。但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资本家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也不愿用于更新国内的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因此渐渐地失去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故A项正确。社会风气日益败坏与材料相关,但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故B项排除。垄断组织已经形成,故C项排除。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政局动荡社会不安的结论,故D项排除。点睛:英国作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掌握了广阔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廉价的劳动力,即使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英国资本家也能从殖民地获得巨额利润。由于不采用新技术,导致英国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到19世纪后期,英国经济发展速度慢,被后起的美、德赶上和超过,退居世界第三位,丧失了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12.撒切尔夫人和里根两位领导人都抨击福利国家,认为这是一种昂贵的、浪费的、家长制的和官僚主义的制度,破坏了个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由此可知A.政府对私人企业将增税和加强管制B.政府用直接干预行动补充市场经济C.凯恩斯经济学信条一直在与时俱进D.政府支出过大对经济增长构成阻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抨击福利国家”“昂贵的、浪费的”“破坏了个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可知福利制度使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经济的增长,故D项正确。针对福利制度带来的弊端,资本主义国家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规模减税,削减福利开支,故AB两项错误。材料说明凯恩斯经济学失灵,故C项错误。点睛:庞大的福利开支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地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对高新技术的投入,成为社会持续充分发展的障碍,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凸现。同时助长了社会成员的闲散性,福利制度被讥讽为“培养懒汉的制度”。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朱熹《朱子家训》材料二李鸿章在《示儿文》中写道:“年来国事日非,吾等执政,虽竭力谋强盛,然未见效,深为可叹!国人思想,受毒根深,忽然一旦变化,固非易事,然受外人之凌辱,国人未能反省,非愚且钝乎?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墨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西人学求实济,无论为士、为工、为兵,无不入塾读书,共明事理,习见其器,躬亲其事,各致其心思巧力,递相师受,期于月异而岁不同。”(李鸿章)在《谕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499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