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科技的魅力与诗意的拯救——《基地》中的英雄力量阿西莫夫: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与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和两项阿西莫夫奖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小说特色:1.场景宏大阿西莫夫借鉴《罗马帝国衰亡史》所写的“基地”系列科幻小说中的“未来的历史”,发生在非常非常遥远的将来。那时候,人类文明已遍及银河系的两千五百万个行星,总人口也人大膨胀,出现了一个横跨整个银河系的“银河帝国”。这一系列与《机器人》、《帝国》等系列相互贯串起来,其时间跨度超过两万年。在这三大系列中,阿西莫夫通过银河帝国的兴亡史讨论了人性与政治、经济、军事等文明要素的互动影响。这种宏观视野使他的作品比起一般的科幻作品更加充满人文关怀。小说特色:2.语言朴实阿西莫夫在自传中曾说:“我有意识地运用一种非常平实的写作风格,甚至是口语式的风格,这样写起来可以很快,而且很少出差错。如果谁认为简明扼要、不装腔作势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建议他来试试看。”他提出了“镶嵌玻璃和平板玻璃”理论:“有的作品就像你在有色玻璃橱窗里见到的镶嵌玻璃。这种玻璃橱窗很美丽,在光照下色彩斑斓,却无法看透它们。同样,有的诗作很美丽,很容易打动人,但是如果你真想要弄明白的话,这类作品可能很晦涩,很难懂。”小说特色:3.叙事风格平易近人传记作者米歇尔·怀特认为,阿西莫夫具有罕见的讲故事的天才。他的故事情节虽然错综复杂但完全可信,运用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技巧更是无人能及。有一位记者这么评价阿西莫夫的写作风格:“为什么我觉得他的写作风格如此与众不同?让我来告诉你,那时因为他是在与你聊天,而不是对你说教。他就在客厅里,坐在沙发上,喝着一杯晚餐剩下的咖啡。他只是顺便进来打个招呼。他是一个老朋友,一个能聆听你心声的人。你知道,他就是那种人,握手很有劲,笑起来满脸相子,但很亲切。”小说特色:4.善造悬念对于侦探小说,阿西莫夫有着自己的观点:“我不喜欢现代的硬汉探案故事,太过暴力的小说,或犯罪心理分析研究。我喜欢那种现在所谓的‘安逸型探案’,那种有几个可疑人物,最后用推理而不是用枪击来解决问题的故事。”出于对侦探小说的爱好,阿西莫夫把侦探小说和科幻小说结合起来,创作“科幻探案小说”,如他的几部长篇机器人科幻小说《钢穴》、《裸阳》、《曙光中的机器人》等,讲述了侦探以利亚·贝莱和机器人搭档机·丹尼尔·奥利瓦携手办案的故事,结局常常出人意料。小说特色:5.寓意深刻科幻史家、评论家普遍认为,《基地》系列称得上是20世纪40和50年代以来“成熟”科幻小说的最佳典范。小说描写的是宇宙,暗示的却是地球,即在这个新“造”的世界里,“重演”的实际上是人类的历史:它深刻地反映了工业社会中人类的苦恼,人类崇拜科学而又害怕科学的心理,表达了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并指出了人类,尤其是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小说不仅融入了比现实先进得多的科学,而且还交织着复杂、高深的社会心理探讨。其蕴涵的主题思想是:科学技术固然重要,是强国的基础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哲学思想;先进的社会科学与高度发达的自然科学相结合,将会产生更为文明的生活方式。小说特色:6.理念新颖《牛津英语词典》曾提出:“正子学”“心理史学”和“机器人学”这几个名词首创于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4]《基地》系列中,阿西莫夫借主人公哈里·谢顿之口提出了“心理史学”这个概念。心理史学是阿西莫夫以物理学的“气体分子动力学”转化而成的社会学说。“气体分子动力学”不能估计每个分子的运动,但能计算出整体是膨胀还是收缩;同样的道理,心理史学不能预测个人的命运,但把经济及社会力量的影响导入模型后,便可准确地预测出社会的发展走向,甚至进一步在关键点导入适当的变数,进而改变以后社会发展的可能途径。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曾坦陈,正是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促使他进入了经济学领域。阿西莫夫提出了“机器人学三定律”,这是“机器人学”这个名词在人类历史上首度亮相。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或因不运动而使人类受到伤害;机器人必须执行人类的命令,除非这些命令与第一条定律相抵触;在不违背第一、二条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对阿西莫夫小说批评:1.人物无普通生活有批评者认为,在《基地》系列小说中,阿西莫夫极少描写人物的生活,他们似乎都生活在真空中,周围塞满了机器及过去与未来的种种影像。人物所处的环境背景毫无寓意,他们的生活也毫无深度,通常只是些在银河系这个大舞台上演戏的剪纸人物。对阿西莫夫小说批评:2.极少女性形象阿西莫夫的小说另一个经常遭人非议之处,就是作品鲜有女性出场。在1952年《火星人的方式》初稿中,这一特点被发挥得淋淳尽致:故事中没有一个女性人物。《基地》学习目标:1.了解科幻小说的四大要素:科学,想象,悬念主题;2.梳理本书的基本内容,了解情节的大概脉络,人物形象特征和主旨意义;3.通过跳读概览,快速阅读文本和提取关键信息;4.比较阅读《海底两万里》《基地》,掌握科幻小说的基本特点。5.初步学习写作科技想象文。**《基地》阅读规划第一天:快速阅读第一章,了解银河帝国核心区川陀,数学博士盖尔,伟大的心理学家哈里谢顿第二天:快速阅读第二章,了解端点星的特点以及所面临的危机;了解哈定与“百科全书委员会”的冲突第三天:阅读第三章1-5节,了解市长哈定是如何解决端点星面临的第一次危机。第四天:阅读第三章6-9节,了解市长哈定的科学性宗教科援,理解哈定的名言“武力是无能者最后的手段。”第二次危机是如何解除的?第五天:阅读第四章,了解在阿斯康州,彭耶慈是怎样救出“行商”哥罗夫的;基地是如何建立由宗教控制的商业帝国的?第六天:阅读第五章1-8节,了解侯伯马洛在科瑞尔王国卖出了怎样的东西?怎样进行贸易战的?第七天:阅读第五章9-18节,马洛是如何解决第三次危机的?三、中期讨论1——()是我心中的英雄(谢顿?哈定?彭耶慈?马洛?)讨论思路:英雄名字——英雄事件(章节,概括)——英雄的语言或者行动——英雄精神例:哈定——第二章05,哈定第二次参加百科全书理事会会议。与理事会成员产生思想思维的冲突。哈定批评他们不自立自强,不独立思考,因循守旧,不创新,只固守不发展,食古不化——语言:P83,哈定第三次重申:你们难道不觉得吗?这是一种泛银河的现象。这是食古不化,这是堕落——是一潭死水!——哈定对眼前的形式有精准的分析,不人云亦云,有思考,有行动。中期讨论2——()想象有科技基础,更有现实基础。例:第5篇05,侯伯·马洛贿赂科瑞尔王国领袖阿斯培,将神奇的腰带和项链送给领袖夫人。“神奇的腰带和项链”是在现实基础上的有科技成分的想象。生活中的腰带———有核能的腰带——P211——自腰际以上,她整个人都被朦胧而流转的冷光所笼罩。这股色彩变幻不定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她的头顶。形成一顶绚丽夺目的冠冕。现实:腰带科技想象:核能,有变幻不定的光芒四、后期讨论——对比阅读《基地》《海底两万里》。(一)探索科幻小说中的科技想象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科技想象物功能作用现实基础(二)探索科幻小说中英雄形象,带给读者的精神力量人物姓名智慧头脑精神力量主要事件(典型情节)尼摩船长哈里·谢顿赛佛·哈定利玛·彭耶慈侯伯·马洛(三)探索科幻小说中英雄人物的形象特征。1.具备科学技能;2.具备科学精神,绝对尊重科学3.有质疑精神;4.有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5.有一定的人文关怀,如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坚持自我对和平的追求。武力是无能者最后的手段。(四)为突出英雄形象,分析科幻小说情节的共同特性1.科学:以科学为基础。一切超前的夸张,都是以未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的,事件的发展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2.想象:通过想象展现以现实为模板的想象世界。例如,基本情节的设置,三次危机的解决方法,正好对应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武力解决问题,宗教信仰,经济制衡。想象合乎情理,容易接受,又有超强的吸引力3.悬念:通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突出科学的重要价值如三次危机是如何发生与解决的?谢顿计划到底是什么?4.主题:最终实现预定目标,展现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如人类文明的信用,在帝国用信用值支付;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五)对比阅读《海底两万里》《基地》,总结科幻小说怎样写更吸引读者?1.人物形象鲜明,有正义感,有科学技能,能够担负一定的拯救人类的重任。2.想象丰富奇特,出人意料,有一定的合理性。3.情节曲折,一波三折设置悬念4.主题,突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或赞美,或抨击。5.严密的逻辑关系6.一条或多条主线五、后期输出,形成自己的小论文:读《基地》,完成小论文(四选一)1.()是我心中的英雄2.“基地危机”与“美国危机”3.对比阅读《基地》《海底两万里》,选题①探索科幻小说中英雄形象,带给读者的精神力量②探索科幻小说中的科技想象与现实世界的关系4.其他自选角度,题目自拟六、科幻小说继续自选阅读《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神秘岛》《银河帝国》《三体》、《北京折叠》
本文标题:基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501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