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
1《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课题设计常州市武进区邹区初级中学课题组徐秀兰执笔一、研究背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成就学生幸福人生的基础。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80%以上学生多为新市民子女,他们流动性强,家长教育观念淡漠,自入学以来许多学生不良的数学学习习惯及其危害性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很多数学教师都说,现在的数学太难教,难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怕学习、不愿学习的现象普遍存在。上课不注意听讲,经常溜号,不复习,不预习,不会分析数学问题,不记笔记,课后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不能大胆质疑等数学学习习惯,小到上课时的“好动症”、接话茬、抄袭作业,大到厌学、逃学甚至离家出走,这些都是不良学习习惯的不同程度的恶性表征。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多的感到多数学生不良的数学学习习惯严重阻碍了课改的深入与发展,于是准备把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数学课改深化的切入点,这些不良因素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该怎样克服它,矫正它,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探究这些不良学习习惯的轨迹,对症下药,探索出一套切实有效的矫正措施。使学生从不学、厌学到会学、乐学,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一般来说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能专心致志、刻苦钻研,顽强地去克服困难,因而也易于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好的学习习惯能催促学生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故此,我们针对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及对策进行了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思考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比尔盖茨也说“好的习惯是成功的阶梯,成功源于好的习惯”。古今中外,习惯培养始终是教育界备受瞩目的问题。古有“孟子言性,孔子言习”,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普德曼也精辟的概括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决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除了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外,就是能够不断迁移的良好习惯了。新课程改革,除教学内容的改变外,更重要的是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即要2从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变革必然引起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的变革,学习习惯本质上是一种素质,终生可用,可持续性发展。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习主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的过程,“自主建构”就要怎样建构的方法问题,有方法也就有习惯的问题。习惯习惯一般是指由于重复或联系而巩固下来的,并变为需要的行为方式。它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个体的习惯是环境的影响和后天教育的结果,二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产生稳定的行为或心理表征。学习习惯一般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稳定学习方式(主要分行为和思维两方面),是一个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经常化的行为表现,从心理机制来看,习惯是一种内在的需要,不按习惯做,就会觉得别扭,它是一种省时、省力、高效的自然行为。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一般是指学生为了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它既包含行为习惯,也包含了思维习惯。事实上,无论是在评价角度还是在教学方向,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大家努力的一个方面。人们越来越关注良好习惯的培养,试图把科学的学习方法沉淀在学生的习惯之中,从而终生受益。思维习惯数学学习习惯的核心是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思维是在人的感觉、知觉、表象基础上的分析综合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及相互关系和内在规律性的概括与间接反映(包括类比、归纳、演绎、概括等)。数学思维是以数学为对象,以数学活动为载体的一种思维。主要有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等。数学思维水平的培养与提高主要体现在数学品质方面,具体包括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数学是一门思辨的科学,思维是数学认知的核心。故有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之美喻。数学思维至少有以下五个特征:数学化,最优化,符号化,抽象化和逻辑化。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对学生整体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思维能力的跃进,对于青少年的学习过程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教孩子如何思考加速他们的思维发展是完全可能的。思维能力主要指思维的技巧与思维的习惯。思维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的一些好的思维情感与好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主要表现。因此在提高学生的思维技巧的同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习惯,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三、课题研究的目标3(一)、课题的研究目标1、通过问卷调查,确立初中阶段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目标。2、针对目标,研究相应的培养方法,制定出较为明确的、操作性强的学生数学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的目标培养体系。3、通过教学试验及针对性地教学,积累和总结出一些如何实现达到这些目标的优秀案例、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方法。4、制定出有一定操作性的科学评价体系和方法。(二)、本课题的具体指标1、资料收集、总结(研究前期);2、相关学术论文(不定期);3、情况调查分析;4、具体的目标、体系;5、典型做法、成功案例(包括一些公开课的教案,课堂教学的设计);6、阶段研究论文(各阶段结束之后);7、实验分析统计资料、报表;8、结题报告(研究后期)。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一)、当前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的调查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水平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的是不自觉行为,需要靠外部的强制力量;第二层次是较自觉的行为,不需要靠外部的强制力量,但还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最高层次是自动性行为,既不需要外部提醒和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而是一种定型动作——习惯。通过调查,我校学生的数学不良习惯处在最低层次的较多,主要表现为:1、上课精力不集中2、能主动学习、不能按时做作业3、生活乏味,文明礼貌缺失4、学生之间不能有效合作5、没有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二)、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建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a)、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首先使学生做到四要:1、要明确预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2、要了解本课内容的重难点以及知识的发生过程。3、要尝试练习。4、要记录不理解的问题。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b)、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4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三方面入手:①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③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要把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和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善于捕捉学生的注意力,善于巧妙提问、启发思维、引起兴趣。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和进行常规训练,注意提出明确的专心听讲的具体要求,逐条落实。上课专心听讲,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的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二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此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是学生“听懂”数学课的关键。(c)、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生的作业不仅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水平和教学效果,而且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如果学生做作业时养成了一种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坏习惯,那考试时也很难改掉这些坏习惯。因此,对学生的作业不但要重视知识内容是否正确,还必须注意书面是否工整和按时独立完成,书面乱、脏,没按时完成作业,不但导致不良习惯形成而且必然要影响学习质量。为此要教给学生写作业的方法:首先想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用什么方法,分几步学习的,然后打开书看看什么地方记漏了或记错了;最后再动笔写作业。做作业的主要要求是:态度认真、格式规范,独立完成,按时交本,实在不会的题可以从以前的错题中选出几道题补上,这样不但完成了作业,更重要的是巩固了以前的错题。(d)、培养学生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遗忘规律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的东西,课后有部分是会忘记的。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5课后复习是课堂练习的继续,是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消化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内容多,速度快,缺乏课后复习,就不能对例题的关键和思路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难以达到深刻领会和灵活运用,学习效果会大大折扣。课后复习并非简单地把教材再看一遍,应该做好如下三方面:第一:要理解并熟记有关定义,法则,性质,公式,定理。这是解题的依据,是进一步培养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第二:尝试着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回忆:本节老师是如何引入新课的,运用哪些旧知识;本节重点在何处,难点在哪里;解题关键是哪一步。(e)、培养学生整理错题集的习惯每个人都有思维定势,所以第一次没有做对的题目,虽然经过老师的讲解,明白了这道题的解法,但是如果不及时整理好这道题的思路及需注意的问题,那么第二次再遇到这样的题型时,很可能还会犯与上次一样的错误,因此,错题集的整理是必须的,而且整理好之后,也要经常复习,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a)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活泼;变听为学,变讲为导。既然学生不愿听,教师就少讲或不讲,即使讲也要讲学生愿意听的。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习惯,重在引导和调控。严格作息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树立教师威信,加强自身的修养,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一堂好课,一定要有学生的笑声、掌声、讨论声。(b)积极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中,要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欢乐,让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在这方面,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把学习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2)分层设置作业,发挥学生潜能。设置必做题,选做题,中等题和拔高题,不给学生设置作业障碍,培养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3)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读题、审题。避免课内作业课外化,课外作业大量化,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4)多表扬、少批评,过多的批评容易使学生失去作业的信心和动力。(5)试题难易要适度。(四)、改进基于良好习惯培养的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6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越来越认识到原有的学生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与发展的要求。原有的学生评价中主要存在以下的局限和不足:(a)学生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考试和测验成为评价和衡量学生的最重要手段。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考试就是评价,成绩和分数代替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所有对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评价都成为“应试”的附庸。学生评价最关注的是“分数”,追求的也是“分数”,看重的是结果,而不是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终结性使学生不能从日常即时的评价中获得有益的反馈,对学习进行调整;评价更不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为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提供有意义的参照。(b)过于注重对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评价。在原有的学生评价中,过于注重对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从而,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评价关注较少,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这种单一注重知识技能的评价导向,必然导致学生发展的片面与畸形,影响了学生身
本文标题:《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502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