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五章
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4月18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军阀在屠杀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的血泊之中,宣告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这是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统治的开端。在国民政府成立大会上,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成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仍然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组成南京国民政府胡汉民(二)全国形式上的“统一”1928年4月,国民政府的四派军队,联合举行第二次北伐,进攻奉系军阀张作霖。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张作霖败退出关内1928年6月4日凌晨5时23分,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从此,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这样,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张学良改易旗帜国民党的“统一”是表面的和不稳定的。即使在蒋介石集团确立了在国民党内的主导地位之后,这个集团内部以及这个集团与其他集团尤其是与地方实力派之间,也仍然矛盾重重,冲突不断。(三)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如何认识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呢?看一个政权属于什么性质,主要看它所推行的内外政策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看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还是束缚生产力。国民党政权与人民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国民党政府所推行的内外政策,既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也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是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这个政权的性质正如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所说:“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反动统治”。第一,国民党新军阀政权取代了北洋军阀政权,但是政权的性质没有任何实质的变化,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第二,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因为政权易位而发生变化,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对象仍然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革命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三,中国人民受到国民党新军阀更为苛刻的统治,因此,要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同国民党反动统治作坚决的斗争。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第一,革命势力遭到了极大的摧残。第二,工农斗争走向低落。第三,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上述事实表明第一,中国革命由高潮转入了低潮。问题是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革命高潮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第二,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还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面前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的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即敢不敢坚持革命?中国共产党人立即作了明确而肯定的回答。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所吓倒,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言: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进行了坚决和英勇的反击。(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与土地革命对于在黑暗的中国,到底应该怎样继续坚持革命,就是中国革命应当走什么样的道路的问题。这在当时的确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要把这一问题回答清楚,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的总结经验。为了答复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长时间的艰苦的探索。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这是邓小平作的八七会议的记录“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在客观上要求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由工人转向农民,由民众运动转向武装斗争。“八七”会议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指挥部一江西大旅社。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同志领导了著名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南昌起义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起义部队决定南下,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农村区域转移。起义军最后上了井冈山。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最伟大的意义就在于中国革命把从城市退却和向农村进攻有机的结合起来。秋收起义宣传口号秋收起义毛泽东在江西安源张家湾召开会议,讨论秋收起义。图为会议会址。毛泽东的成长经历1、少年时代的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字润之)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父亲:毛贻昌(字顺生)母亲:文七妹从8岁—13岁毛泽东在本村里的私塾里读书。先后从师邹春培、毛宇居、李漱清等人。毛泽东小时候喜欢阅读的书:《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是青山。”1910年秋,不到17岁的毛泽东考入了离家50里远的东山高等小学读书。这是毛泽东一生的第一个转折点。2、外出求学与思想的变化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那个虫儿敢作声。毛泽东开始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康有为梁启超1911年4月,辛亥革命的前夕,不满18岁的毛泽东只身来到湖南省会长沙,由此决定了他一生的方向和道路。在参加新军期间,毛泽东从鼓吹革命的《湘汉新闻》上,第一次看到“社会主义”这一新名词,接着读了江亢虎写的一些关于社会主义的小册子,对社会主义问题产生了兴趣。亚当•斯密《原富》孟德斯鸠《法意》赫胥黎《天演论》1913年春,毛泽东结束了自修生活,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一年后,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毛泽东成了湖南一师的学生。杨昌济徐特立沁园春长沙(1925)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由于受杨昌济老师的影响,在湖南一师学习的初期,毛泽东产生了很深的“唯意志论”倾向,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3、理想的确立1918年6月,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同年8月,为组织新民学会留法勤工俭学,毛泽东第一次来到了北京。在杨昌济的介绍下,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当上了一名助理员。1919年4月,毛泽东返回湖南。并很快投入到发动和组织湖南反帝爱国运动中去,从中亲自感受到了民众力量的伟大。对民众力量的关注,成为此后毛泽东思想发展的一条主线,这也成为他过渡到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桥梁。1919年12月,毛泽东率湖南各界驱张请愿团赴京。这是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通过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交往,促使他迅速向马克思主义转变。毛泽东在北京期间读过的三本马克思主义著作1920年10月底,湖南的自治运动无果而终,这对毛泽东是个很大的震动,从此他抛弃改良主义,赞同中国走俄国式的革命道路,并迅速地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1921年7月,毛泽东作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到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大会,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秋收起义为准备秋收暴动,学员正在加紧军事训练秋收起义1927年9月19日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文家市1927年10月27日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毛泽东率领部队进军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由城市斗争转向农村斗争战略思想的光辉起点。秋收起义1937年,参加过秋收起义的部分人员在延安合影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广州起义领导人张太雷广州起义副总指挥叶剑英广州起义总指挥叶挺广州起义(1927.12.11)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发动了又一次英勇的反击。广州起义建立的工人赤卫队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起义起义军炮击敌军广州起义广州起义中被工人赤卫队捣毁的铁甲车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大批革命者被杀害广州起义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又一次尝试,它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一起,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的开端,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提供了血的经验教训。广州起义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初,中国共产党还先后在海陆丰、琼崖、鄂豫边、赣西南、赣东北、湘南、湘鄂西、闽西、陕西等地区领导了近百次武装起义。总之,“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十年内战时期。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权的道路(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首先认识到,为了坚持中国革命,在当时的条件下,必须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无产阶级要通过武装斗争,采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新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政权。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中国革命之所以必须坚持武装斗争,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对外没有民族独立,对内没有民主。共产党的存在是非法的,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和集会、结社的合法权利。中国的这一特殊国情,决定了在中国进行革命,不可能进行合法的斗争,而是一开始就拿起枪杆子,举行武装斗争。在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根本原则下,有两条可供选择的路:一是先占城市(城市中心论)一是先占农村(工农武装割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究竟是应当指向城市,还是指向农村呢?这个问题,无法在短期内能完成,也不是一两次或三四次革命起义的实践所能够解决的。只有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加以回答。事实表明:国民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放在中心城市已经不可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既然中国革命完全照搬别国举行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公式行不通,重走本国的北伐战争的道路又无此条件,因此,也就只剩下了一个选择,即是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客观环境迫使一批又一批的中国革命者深入到农村区域去坚持革命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是中国革命的规律使然。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道论理论的总结,当然并非一蹴而就,它只能是在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中,根据客观历史所提出的要求与已经提供的条件,逐步充实、发展和完善的。•毛泽东总结1927年国民革命局部失败的教训时,曾经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八七会议上他又提出了“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的著名论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二)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1932年底,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红军在反围剿中缴获的飞机击溃敌军75万;消灭敌军31.6万;俘获敌军19.6万;缴获武器16.57万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二、中国革命的转折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红一方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使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拥有21座县城、250万人口、5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鄂豫皖、湘鄂西、湘赣、湘鄂赣等根据地也都得到了发展。闽浙赣革命根据地1930年7月,方志敏建立闽浙赣革命根据
本文标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五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55486 .html